商鞅變法的來龍去脈(二)

周顯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衛鞅的新法令公佈了。主要內容有:

第一,加強社會治安。實行連坐法,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五家編為“一伍”,十家編為“一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檢舉,否則十家一起判罪。檢舉壞人和殺敵人一樣有賞,窩藏壞人和投降敵人一樣處罰。外出必須攜帶憑證,沒有證件各地不準留宿。

第二,獎勵發展生產。老百姓努力生產,糧食布帛貢獻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勞役;懶惰和棄農經商的,連同妻子、兒女一起充為官奴。一家有兩個兒子以上,成人以後就要分家,各自交稅,否則一人要交兩份稅。

第三,獎勵殺敵立功。官爵大小以在軍事上立功多少為標準。功勞大的封官爵就高,車輛、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賞賜,也都以功勞大小而定;軍事上沒有功勞的,即便有錢也不能過豪華的生活,就是貴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商鞅變法的來龍去脈(二)

新的法令剛剛開始推行,就遇到很大阻力。那些貴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去了過去的許多特權;實行連坐法以後,他們也不能為所欲為了,因此,他們瘋狂地攻擊新的法令,更不要說保守勢力的代表甘龍他們了。在他們的唆使下,就連太子也出來反對。衛鞅把甘龍罷了官,可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便處分,衛鞅去找秦孝公,對他說:“新法令所以推行不開,主要是上頭有人反對。”孝公說:“不管誰反對,就懲辦誰。”衛鞅把太子反對、故意犯法的事一說,孝公既生氣又為難,沒有言語。衛鞅說:“太子當然不能治罪,但是新法令如果可以隨便違犯,今後就更不能推行了。”孝公問:“那怎麼辦呢?”衛鞅說:“太子犯法,都是他的老師唆使的,應該懲治他們。”孝公表示同意。這樣,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就被割了鼻子,公孫賈就被刺了面。大夥看到孝公和衛鞅這樣堅決,都不敢反對新法令了。

幾年以後,秦國變得強盛起來。由於新法令規定了增產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勞役,老百姓一心都務農,積極種田織布,生產得到很大發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於新法令規定了將士殺敵立功的可以升官晉級,所以士兵都英勇作戰。孝公看衛鞅制定的新法令成效顯著,就提升他為大良造(當時一種官職名稱),並且派他帶兵去攻打魏國。原來十分強盛的魏國,這時候已經衰弱下來,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連都城安邑也被秦軍攻佔了,魏國只得向秦國求和。

衛鞅凱旋而歸,接著,在國內又進一步推行新法令,主要內容有:把國都從雍城遷到東邊的咸陽,以便於向中原發展;把全國分成31個縣,由中央直接委派縣令縣丞去進行治理,不稱職的縣官治罪;廢除“井田”制度,鼓勵開荒,誰開歸誰,允許自由買賣土地;統一度量衡等。這些都是發展生產的有力措施,對於鞏固和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法令實行了十年以後,秦國變成當時最富強的國家。周天王派人給孝公送來禮物,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領袖),中原各國都紛紛前來祝賀,對這個新興的強國都另眼相看了。

秦孝公十分歡喜。後來把商、於一帶十五座城鎮封給了衛鞅,表示酬謝。從此以後,人們就把衛鞅稱做商鞅了。

商鞅變法的來龍去脈(二)

過了幾年,秦孝公病死了,太子即位,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反對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給他定了罪,給他老師判了刑,所以他一直懷恨在心。這會兒,他一當國君,那些過去反對商鞅的人就又得勢了。他們串通一氣,捏造罪名,硬說商鞅陰謀造反,惠文王就把他抓住處死了。商鞅雖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經在秦國紮下了根,再也無法改了,他的變法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