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殺人如麻的酷吏,還是變法的殉難者?

秦孝公時期,商鞅於秦國推行變法,史稱“商鞅變法”。這場載入史冊的變法,如同平地一聲驚雷,改變了整個戰國時代的格局。商鞅的變法,使得奄奄一息的秦國迅速富強起來,並走向統一天下的道路。商鞅變法是一場極其成功的改革,可是變法的主持者商鞅卻被施以車裂酷刑,命喪秦國。

商鞅變法雖然成功,但是關於商鞅本人爭議,一直沒有停歇。有人說他是偉大的改革家,變法的殉難者,也有人稱他是殺人如麻的酷吏,自私狹隘的權臣。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商鞅,到底是怎樣的呢?


商鞅:殺人如麻的酷吏,還是變法的殉難者?

衛國中庶子

商鞅原名衛鞅,他出生衛國公族,但由於他是庶出,所以身份低微。不過,衛鞅年少時就有大志,在亂世中,他認為刑名法術之學才是治國之道,於是研學李悝、吳起等人的理論學說。在青年時期,衛鞅還曾向屍佼學習雜家學說,在這個過程中衛鞅的思想又有了發展。

衛鞅年輕時名氣不顯,但是魏國國相公叔痤覺得衛鞅是一位人才,於是讓他侍奉自己。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衛鞅,他語重心長的說道:“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若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史記》)


商鞅:殺人如麻的酷吏,還是變法的殉難者?

用則舉國聽之,不用則必殺之,這席話足以看出公叔痤對於衛鞅的重視。從後來的結果來看,公叔痤的建議可謂金玉良言,但性格剛愎自用的魏惠王卻以為病入膏肓的公叔痤已經神志不清,開始語無倫次了,所以他完全沒有將公叔痤的話放在心上。

衛鞅對此心知肚明,他明白,自己這個小人物,魏惠王根本不會在意,他既不會重用自己,也懶得殺自己,所以他仍舊留在魏國。

秦國大良造

可是,魏國無人重用衛鞅,也讓衛鞅的抱負無處施展。正值此時,秦孝公發佈求賢令,衛鞅見秦王求賢若渴,於是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得見秦孝公。

一位是志存高遠,有鴻鵠之志的年輕人,一位是忍辱負重,一心圖強的秦國國君,兩人擦出了流傳千古的火花。經過數次長談以後,衛鞅決定留在秦國,秦孝公也決定任用衛鞅,推行變法。


商鞅:殺人如麻的酷吏,還是變法的殉難者?

變法威脅的,是舊貴族的利益,於是,以甘龍、杜摯等人為代表的秦國舊勢力紛紛站出來反對變法,他們主張“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針對反對派保守的主張,衛鞅尖銳的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

這場爭論以衛鞅的勝利而告終,因為受到強敵威脅的弱秦,倘若再不變法,等待它的,只能是滅亡。秦孝公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對衛鞅委以重任,全力支持他主持變法,拜他為秦國大良造,執掌秦國軍政大權。公元前359年,衛鞅頒佈《墾草令》,拉開了全面變法的序幕。


商鞅:殺人如麻的酷吏,還是變法的殉難者?

經過數十年的變法,曾經的弱秦一躍成為戰國霸主。公元前341年,齊、趙兩國聯合伐魏,衛鞅抓住良機,率軍攻打魏國。魏國派公子卬領兵抗秦,衛鞅給公子卬寫信,信上說自己願意罷兵講和,他邀請魏公子卬來來秦軍約定地點會面。魏公子卬不疑有他,前往赴會,卻被衛鞅擒住。魏軍主將被擒,軍心大亂,衛鞅趁機攻打魏軍,將魏軍大敗,收回了河西之地。衛鞅打敗魏軍以後,秦孝公把商之地15邑封給他,商鞅之名,自此而來。

酷吏還是殉難者

那麼,商鞅是一位酷吏嗎?關於這一點,漢唐兩朝官方的答案很明顯。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他說:“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舊唐書》則更為甚之,說他是“威刑既衰,而酷吏為用,於是商鞅、李斯譎詐設矣。”


商鞅:殺人如麻的酷吏,還是變法的殉難者?

客觀地講,漢唐兩朝對於商鞅的批評有儒家思想的影響,但即使拋開這一點,也不是沒有根據的。歷史上的商鞅的確是一位很刻薄的人,他為了立威,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商鞅曾於一日內處死七百多名囚犯,而這些囚犯中並不乏無辜者或罪不致死者。商鞅奉行“重輕罪”,就算是犯了很輕微的罪,也會被處以極重的刑罰。商鞅這樣做,當然有震懾他人,保證變法推行的考慮,但是他對於百姓,也沒有任何憐憫,這就不再是是一句維護變法,就可以完全忽視的了。

影視節目中的商鞅,是一位殉難者,他為了變法,不惜以自己的性命,踐行法治。商鞅的確是變法的殉難者,但老實講,他是“被動的殉難者”,而非“主動的殉難者”。

商鞅的私心其實很重,他與趙良交流時,儼然以秦國救世主的姿態自居,秦國富強的功勞確實是他的,但這也體現出他重視名利的性格。秦惠王下令抓捕商鞅以後,商鞅還想投奔魏國,如果有選擇,商鞅並不想為了變法去死,只可惜魏國因商鞅曾欺公子卬之仇,拒絕讓他入境。走投無路之下,商鞅潛回封地,發動邑兵攻打鄭縣,最終兵敗身亡。商鞅的舉動雖是自衛之舉,但顯然是犯了謀反之罪,與他制定的法度是相悖的。商鞅當初對無辜的公子虔施以重刑時,理由是法不可違,但當面臨生死時,他自己卻也沒有踐行這個原則。


商鞅:殺人如麻的酷吏,還是變法的殉難者?

商鞅想要活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是,這樣一來,就不能說商鞅的所作所為,皆是為了變法,他是變法的殉難者不假,但他是被歷史洪流裹挾著成了殉難者。所以,司馬遷等人對於商鞅“殘酷”的批評,也不是沒有道理。

總的來說,商鞅不是一位完人,他有很大的缺點,以致於他的個人私德要大打折扣,但是,商鞅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這一點,也是無法否認的。

《商君書·更法篇》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