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宰相夏侯孜的仕宦三部曲


晚唐宰相夏侯孜的仕宦三部曲

夏侯孜應試

一、時運困頓

夏侯孜,字好學,本譙人(今安徽亳州)。在未及第進士以前,孤獨地掙扎在人生途中,他所騎著瘸驢,無端跌進井裡。每每在達官貴人門前,或逆旅途中,經常遇到阻礙和麻煩。喝口涼水都硌牙,甚至遭到同年王生的嫌棄[1],當時人稱“不利秀才”[2]。雖然屢遭不幸,卻有一個名李敬的童僕,很忠誠地陪伴著他。其他童僕對李敬說:“當今的達官貴人多了去了,到他們那裡去,可以吃香喝辣,苦巴巴地侍候一個窮書生,能有什麼長進呢?”李敬笑著說:“我家主人不但能及第進士,還能作西川留後官呢。”別人聽了都笑話他。夏侯孜在牆後面聽到了這番對話,不蒸饅頭爭口氣,更加發奮讀書。蒼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寶曆二年(826)登進士第。


晚唐宰相夏侯孜的仕宦三部曲

夏侯孜任相

二、飛黃騰達

及第後,夏侯孜任左拾遺時,因穿桂郡產的綠色粗布衣上朝,受到皇帝賞識。被譽為當時“顏冉”(孔子學生)[3]。之後遷婺、絳二郡刺史、諫議大夫、給事中、改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遷尚書右丞、朝議大夫,守戶部侍郎、判戶部事,再任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大中十二年二月升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一路順利升遷,飛黃騰達,貴不可言。《北夢瑣言》稱其“先塞後通”。

他在相位時,不用淺薄之人。名門之子薛保遜,依仗自己的才學和地位,對讀書求官的人,必須要按照他的觀點給予升降,當時人們稱他“浮薄”。由於堂弟取名保厚,沒有經過他的同意,便因此與人家不和睦。妻子盧氏的品行與之相同。叔父薛監前來看望,盧氏出來相迎,可等他一走,便讓婢僕用水沖洗門坎兒,薛監得知此事十分氣怒。夏侯孜很厭惡他的做為,因此上奏,給保遜定罪後貶為澧州司馬。七年沒有改任,直到夏侯孜出任方鎮,魏謨當了宰相,才被重新起用[4]。

兼任刺史後受到詩人們的讚譽。鹹通元年(860)十月,以夏侯孜同平章事,充西川節度使。薛逢作《奉和僕射相公送東川李支使歸使府夏侯相公》以“兩地交通佈政和,上臺深喜使星過。”高度評價了夏侯孜在蜀的施政狀況。

回朝後,薛能《獻僕射相公》以“清如冰雪重如山,百辟嚴趨禮絕攀。”的詩句稱譽夏侯孜在朝的威嚴與受禮遇情景。“強虜外聞應喪膽,平人相見盡開顏。”記述了入侵者對其的評價,稱譽了其平易近民的性格。以“朝廷有道青春好,門館無私白日閒。”描述了他在京的生活狀況。以“致卻垂衣更何事,幾多詩句詠關關。”評論了夏侯孜詩作的中心思想。

晚唐宰相夏侯孜的仕宦三部曲

夏侯孜腐敗失嶲州

三腐敗誤國

鹹通五年(864)南詔擄掠嶲州欲“動搖西南”。翌年,刺史喻士珍經不住恫嚇獻城投降,李福一戰收回嶲州。南詔再派董成故技重施,李福識破詭計強硬對待。此後劉潼懷柔禮待,南詔暫綬入侵。

鹹通七年(866)夏侯孜以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再兼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使。南詔再施詭計,派人獻上彭素之術,使得夏侯孜“甚有所益。不理政事”,蜀中饑饉,軍儲不備。南蠻趁機入寇,巂州再次落入南詔手中,致使前任刺史的努力前功盡棄,蜀川危在旦夕。

夏侯孜遂被改任河中尹、檢校司徒、河中晉絳節度使。但夏侯孜不思改過,走火入魔,變本加厲地“悅一娼妓”不能自拔。皇上下詔,懲其治蜀無政,在肯定了夏侯孜“累更清貫”“東陽推撫俗”“洎掌於經費……頗得均平之道”等成績後,批評他“軍資窘竭,冤流闔境”致使“寇逼連甍”。夏侯孜遂被改任太子少保,分司東都。然而,此時他的身體已“不能承奉”以致陽精耗盡,不久卒於任。

在南詔的糖衣炮彈面前,夏侯孜的威名不堪一擊。“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餘。[5]”一失足成千古恨,四十二年的功名毀於一旦。

注:

[1]出《玉泉子》。

[2]《北夢瑣言》卷三。

[3]《芝田錄》。

[4]出《北夢瑣言》。

[5]何坦《西疇老人常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