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征《述怀》想到孙悟空

读魏征《述怀》想到孙悟空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然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魏征诗《述怀》

公元643年2月11日魏征逝世。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世人皆知他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其实他对唐朝的建立也是功臣。魏征诗《述怀》又作《出关》,作于唐高祖武德二年。在前一年魏征向故主李密献计,不被李密所采用,最后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投降了唐高祖,并受到唐高祖以礼相待,极重其才。当时李密的余部还占据着广袤的地盘,魏征为报答高祖的知遇之恩,主动请缨去劝降李密的旧部李勣等人。在劝降李勣等人的路上,魏征作此诗,抒发了个人的雄心壮志,表达了对唐高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

读魏征《述怀》想到孙悟空

这首诗分为五段。第一段主要表现的是诗人在这之前的胸襟怀抱,很有些怀才不遇的感慨。第二段主要勾勒诗人遇明主受重用,为报知遇之恩自告奋勇出潼关去招降山东的群雄,并表现所负使命之重大。第三段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艰险景况,反衬出作者心情因任务艰巨,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艰难和诗人心情的沉重。第四段既有对出关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表明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突现了他重意气、报知遇之恩。最后一段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视信义,有恩必报,不图功名的思想,明确地反映出魏徵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魏征《述怀》想到孙悟空

读魏征《述怀》突然就想到了孙悟空,第一阶段占山为王,怀才不遇。第二阶段以为遇到明主,安心养马。第三阶段大闹天宫,被压山下。第四阶段降妖除魔,保师取经。最后立地成佛,不论功名。再想想其实每个人都是孙悟空,都经历孩提时代、学生时代、进入社会、成长贡献到最后功成身退这五个过程。最难的是从西行取经到立地成佛这个阶段,真的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读魏征《述怀》想到孙悟空

今天天津确诊病例破百,达到104例,死亡病例也增加1例达到2例。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八十一难之一,只不过这个妖怪有些不好对付,孙悟空也要去搬救兵,唐僧和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就老老实实待在悟空划的圈子里。如来佛和观世音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但各路神仙也良莠不齐,有的真帮忙,有的“低级红高级黑”。遇到后者孙悟空真生气呀,但是也没有办法,还是要想方设法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是成佛必须的修炼。

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是:你有哪些好办法对付“低级红高级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