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贏胡亥

贏胡亥,秦朝的第二個皇帝,秦始皇的第十八個也是最小的兒子。一生毫無建樹,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愚蠢而又荒淫。他是秦朝的二世皇帝,在位三年,前210-前207年。他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全靠趙高,而最後他的死也是因為趙高被趙高逼得自盡身亡。

沙丘政變,登上王者。

公元前210十月,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少子胡亥想去巡遊,要求跟隨著,皇上答應了他。十一月,走到雲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

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生了病。始皇討厭說“死”這個字,群臣沒有敢說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厲害了,就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公子扶蘇說:“回咸陽來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東府令趙高兼掌印璽事務的辦公處,沒有交給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臺逝世。丞相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和各地乘機制造變故,就對此事嚴守秘密,不發佈喪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閉又能通風的轀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適當的地方,就獻上飯食,百官象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轀涼車中降詔批籤。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趙高過去曾經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裡很喜歡他。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命他們自殺。

這些事都記載在《李斯列傳》中,繼續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屍體在轀涼車中發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讓他們往車裡裝一石有腥臭氣的鮑魚,讓人們分不清屍臭和魚臭。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咸陽,發佈治喪的公告。皇太子繼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酈山。始皇當初剛剛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酈山,到統一天下後,從中國各地送來七十多萬徒役,鑿地三重泉水那麼深,灌注銅水,填塞縫隙,把外棺放進去,又修造宮觀,設置百官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寶怪石等搬了進去,放得滿滿的。命令工匠製造由機關操縱的弓箭,如有人挖墓一走近就能射死他。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遞相灌注輸送,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火炬,估計很久不會熄滅。二世說:“先帝后宮妃嬪沒有子女的,放她們出去不合適。”就命令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畢,有人說是工匠製造了機械,墓中所藏寶物他們都知道,寶物多而貴重,這就難免會洩露出去。隆重的喪禮完畢,寶物都已藏好,就封閉了墓道的中間一道門,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門放下來,工匠們全部被封閉在裡邊,沒有一個再出來的。墓上栽種草木,從外邊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殺害手足,殘殺忠良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蘇。胡亥和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在北面邊境戍守的扶蘇和蒙恬處,假詔書斥責扶蘇和蒙恬戍邊十幾年,不但沒立戰功,相反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扶蘇更是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於懷,怨恨不已,所以對扶蘇賜劍自刎。蒙恬對扶蘇的行為不進行勸說,實為對皇帝不忠,也令自盡。

扶蘇聽了詔書,流著淚想要自刎,蒙恬畢竟比他有些經驗,勸他向皇上申訴,如果屬實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蘇卻說:“父皇讓我死,還有什麼可申訴的呢?”說完含淚自盡。而蒙恬卻據理力爭,不肯自裁,使者見他不聽從詔命,就將他投入陽周(現在陝西子長北)的監獄裡。

做皇帝后,對其他眾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毫無人性。

胡亥屠殺自己兄弟最殘忍的是在咸陽市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他們三個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穩,胡亥找不出什麼罪名陷害,就關在了宮內。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後,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將閭他們對來人說:“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麼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來人答道:“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被定罪處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將閭三人相對而泣,最後引劍自刎。

在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名聲好一點的是公子高。他眼看著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難逃厄運。但逃走又會連累家人,於是下決心用自己的一死來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書給胡亥,說願意在驪山為父親殉葬。胡亥很高興,又賜給他十萬錢。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對其他不聽話的文武大臣也不放過。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倆,開始胡亥想繼續用他們兄弟倆,但趙高害怕他們對自己構成威脅,就向胡亥造謠說,秦始皇原來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極力阻止,秦始皇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頭。胡亥卻信以為真,不但沒有釋放蒙恬,還將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的監獄中。後來,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盡,然後又派人到陽周的監獄中逼蒙恬自殺,蒙恬開始不肯,聲辯說要見胡亥,請他收回詔命,使者不許,蒙恬見生還無望,只得服毒自盡。

對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趙高的唆使下,也大開殺戒。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免遭羞辱而死,選擇了自盡。在殺死大臣的同時,趙高將自己的親信一個個安插進去,他的兄弟趙成做了中車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陽的縣令,都是要職,其他朝中的要職也遍佈趙高的黨羽。胡亥只知道自己享樂,對趙高的這些陰謀動作毫無防備,最終死在了趙高之手。

殺了許多朝中的大臣,趙高還不滿足,又尋找機會唆使胡亥對地方官吏也下毒手。在胡亥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年初,胡亥效法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也巡遊天下。南到會稽,北到碣石,最後從遼東返回咸陽。在巡遊途中,趙高陰險地對胡亥說:"陛下這次巡遊天下,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聽從的官吏誅殺,這樣您才能有至高無上的威信。"胡亥不問青紅皂白,就連連下令誅殺異己,結果弄得大臣們惶恐不安。趙高實際上把年輕無為的胡亥當成了擴張自己權勢的工具。

對於李斯這個原來的盟友,趙高也沒有放過,借胡亥之手除掉了這個對手。趙高設計使胡亥對李斯不滿,然後又找機會向胡亥誣陷了李斯三個罪名:一是李斯原來參與了擁立胡亥即位,但後來總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兒子李由做三川郡守,而陳勝作亂經過三川郡時,李由卻不積極鎮壓,因為他和陳勝是鄰縣的同鄉。聽說李斯和陳勝他們也通過訊息。三是李斯作為丞相,權利過大,超過了皇帝,但還不滿足,似乎有異心。

胡亥聽了趙高的話,想抓李斯,但又沒有真憑實據,就先派人監視李斯。李斯聽到消息,就上書揭發趙高的劣跡。胡亥卻不肯相信,反而將書信給趙高看。趙高知道和李斯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就進一步地羅織罪名誣陷李斯。胡亥將李斯抓捕,交給趙高負責審理。趙高自然不肯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對李斯用盡了酷刑,逼李斯認罪。李斯無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打成招。趙高拿著李斯的供詞上報胡亥,最後,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處以極刑:先是黑京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然後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種酷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斬斷),最後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醬),這在當時是最為殘忍的一種處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種刑罰處死。李斯的一家也同時被殺。趙高後來也為自己的殘忍付出了代價:兩年後被秦王子嬰誅殺。

宦官亂國,二世慘死

趙高為了達到自己徹底專權的目的,對胡亥說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話,大意就是說胡亥年輕,經驗不足,而且皇帝也應該少和大臣們見面,以免在大臣們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如果能居住深宮中聽取趙高他們的彙報,有他們這些“棟樑之才”來輔佐,那國家會治理得更好。胡亥一聽有道理,而且他也願意呆在後宮中享樂,從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趙高一人來獨斷專行。

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為了試驗大臣對他的真實態度,趙高精心策劃了一起在此後歷史上遺臭萬年的政治事件:指鹿為馬。

在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在一次朝會上,趙高弄來一隻鹿作為禮物獻給胡亥,對胡亥說這是一匹好馬。胡亥聽了不禁笑出了聲:“丞相怎麼開這樣的玩笑,這明明是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仍然堅持說是馬,胡亥便問在場的大臣們。大臣們因為害怕趙高的權勢,又不知道趙高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很多人便隨聲附和著說是馬。其他人有的說是鹿,有的裝聾作啞。事後,趙高便根據大臣們的不同說法區別對待:說是鹿的人一律找藉口殺死,說馬的人則被當成自己一派的人。

這件事過去後,趙高沒事了,胡亥卻有事了:他以為自己得了迷惑病。於是叫來太卜掐算,太卜卻瞎說是因為他祭祀時齋戒不好引起的。胡亥便到上林苑裡重新齋戒,開始還能堅持,後來又享樂開了。後來,胡亥將誤入苑中的人當場射死,趙高知道後又借題發揮,先是讓他的女婿閻樂上奏說,不知誰殺了人,將屍首扔到了苑中。然後趙高又裝模做樣地對胡亥說,皇帝因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無罪的人要受上帝懲罰,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懲罰,同時鬼神會奉命降災的。胡亥很害怕,趙高趁機叫他到別處的行宮去暫時躲一躲,胡亥很聽話地就走了,趙高在朝中儼然皇帝一般。

胡亥此時並不瞭解天下的真實情況,等到陳勝的軍隊逼近了都城咸陽,他這才著了急,聽從了章邯的建議,讓他率領釋放的驪山刑徒出戰迎敵。秦二世胡亥墓這些刑徒常年從事體力勞動,身體強壯,剛剛被釋放,士氣很高,在勇將章邯的率領下,初期打了很多勝仗,戰勝了陳勝和項梁的部隊,但後來,項羽破釜沉舟與章邯決戰,使章邯作戰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趙高猜疑拒絕發兵。走投無路的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章邯一走,秦的軍隊便不堪一擊,秦朝江山危在旦夕。

到這時,胡亥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趙高說的天下太平竟是謊言,現在天下已經亂得要亡國了,胡亥言談之中對趙高很是不滿。原來就有篡位之心的趙高幹脆先動手了。

趙高的女婿閻樂領著上千人,假稱抓捕盜賊,直闖胡亥的行宮,最後胡亥抽劍自刎,死在最寵信的奸臣趙高之手。

胡亥死時只有二十三歲,皇帝也僅僅當了三年,後來以黔首的禮節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的宜春苑中。秦二世趙胡亥和秦始皇趙政一樣沒有後來皇帝的諡號和廟號,這是因為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禁止臣下對君主議論評價。

秦二世贏胡亥


秦二世贏胡亥


秦二世贏胡亥


秦二世贏胡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