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講演錄》(三)——我有“一個杯子” 20200413

上次對泰勒斯萬物水原說的思想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和評價,那麼這次繼續開始故希臘哲學之旅。這次要介紹的是泰勒斯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的主要思想。

阿那克西曼德出生於米利都。據說他擅長表演,所以他的言談與服飾都特別具有戲劇性。另外他還是希臘第一個繪製地圖的人。 阿那克西曼德曾在黑海附近的阿波羅尼亞(Apollonia)建立一個新的米利都殖民地,並擔任過那裡的領袖。(源自百度百科 侵刪)

《西方哲學講演錄》(三)——我有“一個杯子” 20200413
  • 阿與他的老師一樣也試圖通過自然哲學的方式找到萬物的本原,與我們一致的是,他同樣質疑並反對他的老師關於萬物都是水本原的觀點,水就是水是不可能轉化成這世界的萬物的(儘管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萬物生長離不開水的滋潤)。最根本的是,水作為有形之物(常見為液態,流動狀),本身的有限性就已經決定它不可能成為萬物的本原,如“點水成金”,站在當時的認知階段,阿進一步認為既然水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有形之物已經不可能是萬物的本原,那麼就需要尋找“他物”。
  • 自然的,既然有形之物不是本原,反之,只有無形之物才能有資格成為萬物之本原。所以阿認為“阿派朗”就是萬物的本原,它的意思是“無限”或“無形之物”。
  • 在此需要再對“阿派朗”進行下介紹,但是需要先引入“有”或“存在”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以有“什麼”使其具有實際意義,比如我手上有一個杯子,而不會說“有”就停止了,那是無意義的表述,那不是“有”,而是“無”。前一種表述實際上是通過賦予形式規定性使得“有”具備了實際的意義,即有“什麼”中的“什麼”對“有”進行了 形式規定性,它才能夠成為實際的存在。另一方面
    這種形式規定性也就使得有“什麼”只能是此物,不可能又變成了其他東西。所以有形的事物或者有具體形式規定性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已經失去了成為萬物本原的可能性了。


《西方哲學講演錄》(三)——我有“一個杯子” 20200413
  • 所以,沒有具體形式規定性的東西即無形之物才可能成為萬物之原。這種從具體的可見之物轉向無形之物即“阿派朗”的本原觀,已經實現了理性上的一次重要跨越。可惜的是,受制於當時的認知和文化發展階段(及時現在看來,阿派朗是何物也是很難說清道得明的),但是這一本原視角的轉化是極其重要的,已經開始有些脫離現象和具體物質,昇華為抽象的形而上學哲學之路的樣子了(這是西方哲學的下一階段)。
  • 當然,阿的“阿派朗”還是物質性的存在,並沒有構建出精神性的實體。
  • 此外,阿和他的老師一樣,也提出了“靈魂”的存在。當然還是一種物質性的東西,為何要有“靈魂”呢?因為它的存在,萬物才能從阿派朗中分離出來,它通過冷熱/乾溼兩種蘊含於阿派朗內的對立力量,通過不同的結合方式使得萬物從阿派朗中分離出來。
  • 總結一下,阿派朗的核心觀點-萬物的本原只能是沒有形式規定性的“阿派朗”,並且阿派朗通過自身蘊含的“靈魂”使得萬物從其中分離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