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中的經典語錄

為更好地理解如今網絡甚囂塵上的集體狂躁,特摘錄了《烏合之眾》中30句經典語錄,對貌似集體一夜返蠢的現象做一番解讀!

1、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2、

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3、

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5、

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實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瞭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

6、

所謂的信仰,它能讓一個人變得完全受自己的夢想奴役。

7、

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

8、

有時不真實的東西比真實的東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9、

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10、

數量,即是正義。

11、

掌握了影響群眾想象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

12、

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

13、

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出乎預料的障礙會被狂暴地摧毀。人類的機體的確能夠產生大量狂熱的激情,因此可以說,願望受阻的群體所形成的正常狀態,也就是這種激憤狀態。

14、

能夠感覺到的現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處我們一無所知的那些亂象在洋麵上的表象。

15、

昨天受群眾擁戴的英雄一旦失敗,今天就會受到侮辱。當然名望越高,反應就會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群眾就會把末路英雄視為自己的同類,為自己曾向一個已不復存在的權威低頭哈腰而進行報復。

16、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發的行動這個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境如何。一切取決於群體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麼性質。

17、

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

18、

令人難忘的歷史事件,只是人類思想無形的變化造成的有形的後果而已。

19、

孤立的個體具有控制自身反應行為的能力,而群體則不具備。

20、

專橫和偏執是一切類型的群體的共性。

21、

影響民眾想象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發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22、

群體總是對強權俯首帖耳,卻很少為仁慈善行感動!在他們看來,仁慈善良只不過是軟弱可欺的代名詞。

23、

偶像崇拜的五大標識:

第一,偶像總是凌駕於信徒,處於高高在上的地位,這一點有著決定性地作用。

第二,信徒總是盲目服從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對偶像規定的信條進行討論。

第四,信徒有著狂熱的願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條廣加傳播。

第五,信徒傾向於把不接受它們的任何人視為仇敵。

當群體符合第一條,其形式就等同於宗教,而這種情感就變成了宗教信仰。

對群體來說,也許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24、

群體盲從意識會淹沒個體的理性,個體一旦將自己歸入該群體,其原本獨立的理性就會被群體的無知瘋狂所淹沒。

25、

從長遠看,不斷重複的說法會進入我們無意識的自我的深層區域,而我們的行為動機正是在這裡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會忘記誰是那個不斷被重複的主張的作者,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移。

26、

群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沒。

27、

在決定人們歷史地位上起著更大作用的,不是他們的“真實”面目,而是後人對他們的認識和感受。

28、

但凡能夠成就大業的領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質不是博學多識,而是必須具備強大而持久的意志力,這是一種極為罕見,極為強大的品質,它足以征服一切。

29、

群體的誇張傾向只作用於感情,對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30、

當一個人融入社會之中時,他便失去了自我。


《烏合之眾》中的經典語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