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团,西南联大旅行团的故事,他们改变了中国


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团,西南联大旅行团的故事,他们改变了中国

这应该是中国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旅行团,是一鹿老师认为的,中国最早的研学旅行。这个故事要从卢沟桥事变说起。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即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而此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了一次最大规模的转移。北大、清华、南开大学的知识分子们为了不为日本机构服务,相继离开了北京和天津,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湖南长沙。在那里筹备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以及北大的校长蒋梦麟三人任筹备委员会委员。当年10月,1600多名师生长途跋涉来到了长沙;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可是好景不长,战火逐步蔓延,3个月后的长沙出境也岌岌可危,于是校委会决定将大学迁移至云南昆明。


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团,西南联大旅行团的故事,他们改变了中国

迁移的师生共分三部分:一部分是从长沙坐火车至香港,然后从香港坐船到越南北部的海防,再从海防坐火车进入云南;第二部分则是从长沙坐火车到桂林,然后在广西坐车途经柳州、南宁、从镇南关进入越南再坐火车进入云南;而我所要讲的,真正的算是旅行的,也是他们中最艰苦的第三部分师生,他们是徒步进入昆明的。

这个旅行团俗称“湘黔滇”旅行团,因为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湖南、贵州和云南三省,步行的路程超过了1300公里。换做是公路发达的现在,徒步1300公里徒步穿越这三个省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该旅行团包含了284名学生,以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旅行。他们每天都要徒步30-40公里,无心四处的风景,却对沿途的见闻深受感染。


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团,西南联大旅行团的故事,他们改变了中国

用闻一多的话来说“火车我坐过了,轮船我坐过了。但对于中国的认识,其实很肤浅。今天我要用我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书袋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他们翻过雪峰山、武陵山、乌蒙山等崇山野岭,在感受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见证了中国农民的贫瘠生活。

学生们在旅行的过程中每天都要坚持学习,师生们很多都是带着课题带着任务参加这次旅行的。在路途中,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对西南地区进行社会、人文、地理等各种学科类型的考察,在到达昆明后进行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在这个旅行团中还有一个诗歌采风小组,采集到了2000多首民谣,后来在闻一多老师的指导下,编辑成一本《西南采风录》

整个旅行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所见所闻是充满震撼的,抵达昆明后,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学习的动力不言而喻。就像闻一多所说的那样,他们真正重新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旅程使得这批学生练就了独特的品格和强大的内心,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为西南联大的这次旅行,符合“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符合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对于研学旅行的定义,一鹿老师认定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符合规定的“研学旅行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