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清肺排毒颗粒获临床试验批件,治疗新冠肺炎纳入“三药”药品适应症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清肺排毒颗粒获临床试验批件,治疗新冠肺炎纳入“三药”药品适应症 内容来源:中国网

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进展情况。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副司长杨胜、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出席并答记者问。与会专家就中药科研攻关、中药应急审批及中医药在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方面的优势等问题进行回答。

形成中医药等主打药品基本格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前期科研工作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恢复期血浆、磷酸氯喹等药物和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病程阶段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请问在抗疫药物研发工作方面还有哪些最新进展?

孙燕荣:谢谢您的提问。疫情发生之后,科研攻关组在第一时间部署了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一直是把“可治”作为主要目标,部署了药物研发与临床救治的相关科研攻关项目,累计部署了27个项目,承担攻关项目的单位包括医院、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我们进行了统计,参与机构多达152家,其中在武汉一线的有47家。参与科研攻关的科研人员超过3200人,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项目负责人一直奋战在武汉临床救治的一线,这些项目涉及到药品和相应的研发技术共34项。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获得临床批件正在开展临床的药物有4项,形成指导意见或专家共识5项,超过10项成果已被纳入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救治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通过科研攻关形成了主打药品的基本格局。科研攻关组一直坚持“老药新用”的基本思路,我们在严谨的体外研究和机制研究基础上快速形成了包括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以及中医药等主打药品的一个基本格局,并且坚持规范、有效的临床研究,快速明确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品,能够早日进入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临床救治提供了解决方案。

第二,在临床治疗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干细胞治疗一直是高度关注的热点,在武汉已经完成了超过200例的干细胞治疗,从目前结果看,干细胞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安全性良好。同时,临床结果提示,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肺部的炎症来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同时在重症康复期患者的肺纤维化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可以看到肺部病灶好转,呼吸功能得以改善。二是恢复期血浆,在2月份我们发出了“千人献浆救千人”的号召,截至目前,全国已经采集了超过2000份恢复期血浆,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超过了700例,显示出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科研攻关团队还在武汉开展了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数据分析和系统总结。初步结果显示,在临床改善方面,应用恢复期血浆治疗明显好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样来看,恢复期血浆在临床救治方面是显示出了一定疗效。

第三,科研攻关组还在积极推动新一轮项目的部署和研究进程。单克隆抗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早期科研攻关已经部署了国内多支团队瞄准单克隆抗体来开展相应的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已经获得了多株靶向新冠病毒的候选治疗性抗体,后续我们还将加大力度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另外,还介绍一下关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方面的研究。在科研应急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团队持续攻关,研发出了静注新冠肺炎人免疫球蛋白,这个产品源自于康复者血浆,含有高纯度、高效价的中和抗体,研制成功之后可以用于患者的临床救治以及高危人群的被动免疫保护。

基于以上成果,科研攻关组从未放松,和中国的科研团队一起继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我们还在积极推动自主研发药物的科研攻关工作,高度重视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加快推进包括中医药,以及可利霉素、汉防己甲素、阿兹夫定等一系列药物在临床方面的研究,希望更快地产出更多的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

清肺排毒汤可避免或缓解炎症风暴

人民网记者: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中国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为此,科研攻关组也专门设立了中医药专班,请问专班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目前进展有哪些?

李昱:谢谢您对中医药的关注。中医药这次在疫情的抗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下专门设立了中医药专班,统筹推进中医药疫情防治重点科研攻关工作和中长期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建立,中医药专班由中国工程院李晓红院长牵头总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力配合,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联合组成,共同来推进这项工作。中医药专班下设了专家组,专家组由两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医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共同组成,专班下设了临床救治、机理研究、方药筛选和体系建设4个任务组,共同来落实相关的任务。其中我们的临床救治组在前期的临床观察基础上,总结推出了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中医药的有效方剂“三方三药”,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机理研究组针对清肺排毒汤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基础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该方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标起到整体调节作用,而且参与到免疫、抗炎、内分泌、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可以抑制细菌内毒素的产生,起到平衡免疫、消除炎症的作用,避免或缓解炎症风暴。中医药专班还针对恢复期康复的中医药干预开展了专项研究,此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牵头,前期研究成果已经体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中,目前,正在对方案进行优化。专班同时也高度关注复工复课以后的聚集性人群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这两个项目专门安排了王琦院士和黄璐琦院士两个团队进行专项研究。

推进“三方”的成果转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记者: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疫”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想了解,关于中药的应急审批,国家药监局做了哪些工作?

杨胜:谢谢您的提问。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药监局积极支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支持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关于应急审批工作,国家药监局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一是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审批工作机制,既坚持依法依规,又做到特事特办,确保应急审批科学精准、规范有序和高效。二是积极对接药物科研攻关。对潜在有效药物的应急审批申请和咨询,我们都是能收尽收,随到随研判,研判之后迅速向研究机构反馈,共同推进项目的进展。采取靠前服务,深度参与等举措,加强与研究机构的沟通交流,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注册准备。三是争分夺秒的开展应急审评审批。对研究结果证明基本安全有效的,第一时间纳入应急审批通道,以“安全守底线、疗效有证据、质量能保证、审批超常规”为准则,联审联动,并联审评,切实加快审评的速度,提高审评的效率。以中药的“三药三方”为例,我们组建了以中医药院士,特别是抗疫临床一线的专家为主的特别专家组,发挥指导作用,组织专人与“三药三方”的生产企业、研发单位积极对接,做好技术指导和注册服务。在前期抗疫临床实践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已经加快完成了“三药”的成果转化,正在抓紧推进“三方”的成果转化。

此外,国家药监局还积极指导各地紧急出台医疗机构制剂应急管理的政策,依法依规开展中药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的备案、审批和调剂使用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后续,国家药监局会继续按照“统一指挥、提前介入、随到随评、科学审评”的原则,全力做好应急审批工作,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用药的需要。

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中医药等产品及科研成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席卷全球,我国在前期的科研攻关中验证临床效果明显的药物是否已经在全球进行了推广,为全球的抗疫作出了哪些贡献,提供了哪些中国经验和借鉴?

孙燕荣:谢谢您的提问。确实,我们都看到,现在全球的疫情持续蔓延,中国前期所研究的抗疫药物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陆续得到全球关注,我们为全球的疫情防控所提供的中国经验和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国研究团队在中国境内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研究,所产出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最快速度与全球分享中国的临床经验与成果。

第二方面体现在中国的科研团队持续高频次的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学术研讨。据不完全统计,进行交流和学术研讨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40个。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磷喹、法匹拉韦、托珠单抗,以及恢复期血浆、干细胞等等一系列的产品以及科研攻关成果,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经验都是交流中的重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全球的疫情防控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第三方面体现在中国在前期所开展的药物研发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被部分国家所采纳,纳入到相应的临床救治方案中。同时,世卫组织以及多个国家也在相继开展氯喹、羟氯喹等药物的临床研究,多个国家先后批准使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等中国方案中所涉及到的药物品种与方案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或者开展临床研究。

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快速形成的研究格局,这样的格局的形成凝聚着全球和全人类的智慧,磷酸氯喹是由德国科学家在80年前发明的,法匹拉韦是由日本科学家在20年前发明的,我们正在推动的中国自主研发的可利霉素是由中国科学家在30年前发明的,据此可以看出,只有全人类、全球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防控现在全球所面临的疫情严峻形势。

目前,科研攻关组正在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推动发起或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通过汇聚全球智慧,不断完善中国方案,共同抗击疫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持续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密切跟踪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聚焦重点攻关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中国方案。

南方都市报记者:大疫出良药,此次战“疫”中出现的一批有效中成药和经典药方,“三药三方”就是其中的代表,请问近期在这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李昱:谢谢您的提问。大疫出良方,大疫出良医,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同疾病做斗争实践中经验的总结。这一次疫情抗击中,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有效的方剂“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这3个药物都是前期经过审批的已经上市的老药,这次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金花清感颗粒是2009年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研发出的有效的中药。金花清感颗粒对治疗新冠肺炎的轻型、普通型患者疗效确切,可以缩短发热的时间,不仅能够提高淋巴细胞、白细胞的复常率,而且可以改善相关的免疫学指标。近期,金花清感颗粒又被国家药监局同时作为甲类非处方药管理,可以很好地满足临床救治的需要。

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在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同时,可以有效地减轻转重率。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促进炎症因子的消除,主要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早期和中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出院率,减少重型向危重型方面的转化几率。鉴于“三药三方”,特别是“三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良好的临床证据,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将治疗新冠肺炎纳入到“三药”的新的药品适应症中。

“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3个方剂,其中清肺排毒汤是源自于《伤寒论》的5个经典方剂融合组成的,在2月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前期取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基础上,即向全国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各型的患者,而且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清肺排毒汤显示出了在阻断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在重型和危重型抢救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清肺排毒汤是国家诊疗方案中推荐的是通用方剂。化湿败毒方和宣肺败毒方是黄璐琦院士团队和张伯礼院士团队在武汉前线的临床救治过程中,根据临床的观察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在阻断病情发展、改善症状,特别是在缩短病程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日前,清肺排毒颗粒和化湿败毒颗粒已经国家药监局批准,获得国家的临床试验批件。

“三药三方”得到了很好运用

科技日报记者: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防范疫情输入的压力不断加大,请问总体上科研攻关有哪些新的进展?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一步有哪些重点的考虑?

吴远彬:正如刚才记者所说,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得到巩固,在整个科研攻关工作中也是根据需要不断地调整重点,刚才有一些同事在介绍过程中谈到,前期围绕药物筛选、医疗救治,围绕检测技术,围绕疫苗研发,包括在溯源、动物模型构建这些方面着力开展工作,来推动科技支撑整个疫情防控。这些方面的成效、进展,从总体上来讲,科技工作在保障疫情防控当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在药物和治疗方案方面,筛选了10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案纳入到相关的诊疗方案来实施,也包括刚才李昱司长所介绍的,中医药方面的“三药三方”,这些方面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动物模型的建设为疫苗和药物评价提供了基础。在检测方面,目前上市了超过26个品种的检测试剂产品,这些都为整体的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刚才讲到,进入到新的阶段以后,我们现在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这些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加强这块的工作,特别是外防输入方面,科技攻关组进一步加强与海关口岸等部门的联动,重点推动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研发和已经上市的检测技术、产品的运用,将检测的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入境的感染者,为精准防控输入性疫情提供科技方面的支撑。同时在内防反弹方面,重点推动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低病毒载量感染者的检出率。同时加速推进高通量检测试剂的研发,提升检测速度和检测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去加强的。

总体来讲,科技攻关还将围绕在疫情发生过程中所需要的科技支撑的一些方面,及时地调整我们的重点,加强对科技力量,特别是这方面的骨干和优势力量的组合,同样来发挥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地提供科技支撑。

初步形成全方位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格局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随着目前大多数患者已痊愈出院,恢复期患者的康复受到大家的关心关注。请问中医药在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方面有何优势?又有哪些具体的工作?

李昱:谢谢您的问题。大家今天可以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字来看,我们将近有78000名患者已经治愈出院,在这些治愈出院的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虽然核酸检测已经阴性了,但是身体还没有达到完全康复的程度,还需要持续的医学干预和心理康复。在这方面,中医药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干预的技术手段。日前,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团队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使用。另外,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也正在组织相关的专家队伍,指导各地对恢复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已经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在这个建议中提出了中医药干预的措施、手段和方法,包括中药处方、中医适宜技术、以及膳食指导、情志疗法和其他方法五大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也指导武汉率先在全国设立了中西医结合康复门诊和康复驿站,结合中西医多个学科的力量,采用综合的技术手段进行干预,特别是采用中医处方、针刺、艾灸、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足浴、膳食,包括健身功法以及心神调节等综合手段,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临床研究显示,运用中医药的综合干预,较没有运用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地探索建立全国新冠肺炎康复协作网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指导各地开展针对恢复期患者中医药的康复干预,这一平台不仅得到了湖北省多地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也得到了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的格局。

中国中医

全国产经平台在疫情期间紧急设立全国疫情信息平台,如有发布需求,请联系霍老师,电话:18511001888;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