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原生家庭》:每个受伤的心灵深处都住着一个悲伤的孩子


上一次我们分析了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们主要讲三方面内容,第一,面对父母有毒行为,一些错误的应对方式;第二,对照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进行观念、感受、行为上的调查自测;第三,找到责任人,拥抱自己内心的孩子,不再自我惩罚。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法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于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博士也说∶“人们都有一个颇具共性的情感盲区,就是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书评‖《原生家庭》:每个受伤的心灵深处都住着一个悲伤的孩子


第一,面对父母有毒行为,一些错误的应对方式

曾经作为孩子的我们,无力去分析、判断父母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对于一些明显引起不适的行为也无力反抗。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自己的保护神,甚至是崇拜对象,所以面对父母种种有毒的行为,更多的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会那样做,于是对于父母的有毒行为,总是采取错误的应对,比如说否认、合理化、原谅。

否认,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它忽视、否定了父母有毒的行为模式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合理化,我们在受到伤害以后,总是愿意去相信,父母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我们好。然而这种合理化只是一种自我欺骗,它采取了一种微妙的方式,对那些令我们痛苦的事情找出一些充分的理由来作出解释。合理化的实质是一种逃避。

原谅,这里所说的原谅,其实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和忽略。原谅的真正意义是,在明确了责任,并发泄了愤怒之后,在父母征得谅解的原谅。那样的原谅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一切都只是自欺欺人。

作为一个单纯、弱小的孩子,对有毒行为无论是采取否认、合理化还是原谅,其实它的本质都是忽略这些行为对自己的伤害,并默认了伤害可以继续。在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只会让有毒的家庭对自己的毒害越来越深,越来越难以磨灭。

38岁的成功整形外科医生戈登,结婚六年后,妻子离开他,他来寻求苏珊博士的帮助。戈登脾气暴躁,他会突如其来地爆发愤怒,毫不留情地训斥妻子,令妻子十分恐惧。面对这样的戈登,妻子选择了离家出走。苏珊博士在与戈登聊天时说起了戈登的父亲,他是这样描述父亲的∶“没错,过去我父亲经常打我,但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乖乖听话,我不觉得这和我婚姻破裂有什么关联,如果不是父亲,我根本就不会成为一名医生,他是最棒的,病人都把他视为圣人。”戈登对苏珊博士说,父亲经常对他大吼大叫,也偶尔会揍他,然而他所说的偶尔挨打竟然是每周都被父亲用皮鞭抽打两三次,戈登任何一点小错都能招来一顿暴打。

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成年后的戈登,和他父亲一样,脾气暴躁,动辄便诉诸暴力。而戈登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正是因为父亲的有毒行为造成的。

面对父亲的行为,戈登的反应是典型的否认、合理化和原谅,这样的反应也默认并允许了父亲有毒的行为长期毒害自己,并对自己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书评‖《原生家庭》:每个受伤的心灵深处都住着一个悲伤的孩子


第二,对照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进行观念、感受、行为上的调查自测

我们急需要一些方法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曾经的生活和与父母的关系,《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博士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自测方法。

首先,我们很难去界定,自己在家庭里接受到的父母的行为,到底是是合理的,还是已经使我们遭受了虐待。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自测问题∶

童年时期,你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说过,你很糟糕或者一无是处的话吗?

他们骂过你妈,总是训斥你吗?

父母体罚过你吗?他们用皮鞭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打过你吗?

父母曾因情感问题或身心疾病,而情绪严重低迷,或者对你不闻不问吗?

你是否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父母心怀畏惧?

你是否不敢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愤怒?

成年后你的生活∶

你觉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具有伤害性,毁灭性吗?

你相信如果你与别人过于亲密,他们就会伤害你或者抛弃你,或者伤害你之后再抛弃你吗?你是否担心人们了解了真实的你以后就不再喜欢你了?

你会无缘无故的感到愤怒或伤心吗?

你是个完美主义者吗?

你觉得放松下来尽情玩乐很难吗?

……

成年后,你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还把你当成孩子对待吗?

你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大多需要先征得父母的首肯吗?

与父母的意见不同,会让你害怕吗?

父母会用威胁或令你内疚的手段来操控你吗?父母会用金钱控制你吗?

你觉得自己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吗?如果他们不高兴,你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吗?你觉得哄她们开心是你的职责吗?

……

作者在每一阶段都列出了比较详细的自测内容,在此挑选了一些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实际比较接近的列举,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去书里仔细看看。以上三个阶段的自测内容,如果你有三分之一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么你就很有必要去阅读本书,并且认真的去审视你与家庭关系与父母的关系,需要开启一段解放自我,拥抱自己内在小孩的旅程。

很多人已经成年,甚至已经为人为人父母,却还是感觉到自己在父母面前,就像一个孩子。他们会有一种困惑“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父母的操控与控制时时陪伴,然而这种操控和控制总是包裹着“我是爱你的”、“我是为你好”这样的外衣。这种感受,经常会让我们有一种错觉,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不应该去违逆他们,让他们伤心、难过。所以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否属于过度亲密,这很难把控。苏珊博士说,影响我们认识和了解亲密关系的根本就是我们的观念,隐藏在感受和行为之下的观念是造成我们无法认清与父母的关系的根源。

作者首先提供了一份关于观念的问卷,具体问题是∶

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职责,而让父母自豪是我的职责责任

我是父母的全部

父母没有我活不了我我没有父母活不了。

如果我和父母抗争,我会永远失去他们

如果我告诉父母,他们伤我多深,他们将永远不在理我

父母的感受比我的感受更重要

………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十六条问卷内容,这份内容中,如果有4条以上适用于你,就说说明,你正处于和父母的纠缠关系之中。总体来说,不分彼此的关系,重视父母的感受胜过自己的,对父母有强烈的情感(无论是顺从的还是抵触的),这样的关系都是典型的紧密纠缠关系,存在着操控威胁,情感勒索。这些观念隐藏在你的行为和感受之下操控着你,让你无法摆脱和父母的亲密关系,我们没有自由选择权,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进而引起种种不适,甚至造成障碍。

一旦无法摆脱这样的观念,那么这些观念将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为,最终造成感受和行为上的偏差,令我们深陷紧密关系纠缠的泥潭。

那么观念是怎样影响感受的呢?作者也提供了一份问卷,这份问卷中归纳了4类感受,内疚,害怕,难过,愤怒,四类消极感受。

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你是否有以下感受∶

当我没有顺从父母的期望时,我感到内疚

我的行为令父母失望,使我感到内疚

当我不听从父母的意见时,我感到内疚

……

当父母对我发怒时,我感到害怕

当我对父母发怒时,我感到很害怕

我不同意父母的意见是我感到害怕

……

当我知道自己令父母失望时,我感到难过

当我不能为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使我感到难过

当父母不开心时,我感到难过

……

当父母批评我时,我感到愤怒

当父母企图控制我时,我感到父母愤怒

当父母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时,我感到愤怒

……

作者在这张问卷里列举了三十条消极感受的内容,而这些感受都是引发我们痛苦的途径。长期遭受消极感受的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些身体病症的折磨,比如头疼,胃疼,肌肉紧张,疲劳,厌食,贪食,失眠,恶心等等,甚至会造成有压力引发的疾病,如心血管或胃肠疾病,严重时可以致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与父母的关系,我们潜在的观念会引发感受,并最终限制我们的行为。那么观念和感受是怎样限制行为的呢?作者提供了一份有关于行为的问卷∶

顺从性行为

无论我的感受如何,我经常向父母屈服,而我经常对他们隐藏我的真实想法

我经常表现出自己与父母之间一切都很好,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和父母在一起时,我经常装模作样

……

对抗性行为

为了向父母证明我是对的,我总是和他们争执

我总是做一些父母不喜欢的事情,向他们证明我是自主的人

我经常对着父母吼叫咒骂,以显示他们控制不了我

……

在以上列举的行为当中,如果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适用,那么毫无疑问,你处在和父母的纠缠关系当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无论是顺从的行为还是对抗的行为,其实我们在这样处理关系的时候,都已经把父母的感受放在了我们的感受之前,这只是一种对抗行为,无论是顺从还是对抗,这只是对于父母所做行为做出的一种反应,而非自由选择的结果。

我们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本质。只有当我们能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试着拥抱自己内心的小孩,也许一场解放之旅才有可能开始。


书评‖《原生家庭》:每个受伤的心灵深处都住着一个悲伤的孩子


第三,找到责任人,拥抱自己内心的孩子,不再自我惩罚。

在了解到“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以及认清自己与父母的真实关系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内心的孩子。把责任还给归还给应该承担责任的人,卸下自己身上的重担。

苏珊博士在《原生家庭》中分享了一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停止自责。具体做法是,拿一张自己童年的照片,看着照片里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对他大声说,你不需要为父母所做的事负责。而这个父母所做的事儿,可以是父母忽视你,嘲笑侮辱你,可以是父母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将责任压在我们身上……总之,是一切父母所做的有毒的行为。告诉自己,不管父母是否故意,他们的行为已经对自己造成了伤害,而自己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弱小无助的孩子,无法承担起那样的责任和伤害。

在这个过程中,愤怒和悲伤都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很多人在愤怒的情绪操控下,会有一些偏差行为来麻痹自己,或者是时不时的爆发,把自己变成一个易怒好斗的人。而作者苏珊博士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更为有效的应对愤怒的方法,就是不要压抑自己的愤怒,允许它表达出来。我们可以增加运动量,告诉自己“我很生气”、“我有权利生气”,只要敢于直面愤怒,我们才才能掌控愤怒,最终才有可能在父母的对抗中获胜。

在有毒的关系中挣扎的我们,一直处在不断失去的过程中。我们会失去对自我的认知,会失去对他人的信任,会失去我们原有的快乐和积极性,甚至于失去我们的整个童年。在失去的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悲伤,悲伤是人在失去时重要的正常的必要反应,不要试图逃避悲伤,不要因悲伤而停下生活的脚步;要勇于向关心自己的人求助,聊聊自己的悲伤情绪;或者列出关爱合同,包括看电影,户外运动,读小说等等。

当我们理性并准确地审视、判断与父母的关系以后,就要试着用简单的方式回应父母的有毒行为,这很难,但是我们必须去练习,毕竟这是释放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最终拥有独立自由的人生的必经之路。只有勇敢冲破那层层包裹的阻碍,才有可能破茧成蝶。

在下一次的讨论中,我们会继续讨论如何有效摆脱与父母的紧密关系纠缠。


书评‖《原生家庭》:每个受伤的心灵深处都住着一个悲伤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