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讀三國,品人生。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馬謖。

馬謖到底是不是一個無能之輩?他真的就如戰國時候的趙括一樣,是個紙上談兵的蠢蛋嗎?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失(失街亭)、空(空城計)、斬(斬馬謖)是後三國時代最為蕩氣迴腸的一個橋段,大家耳熟能詳。不僅是魏蜀兩方國運的較量,大軍事家智慧的角逐,也意味人生的理想向世間現實發動的一次無畏的衝擊,但最終遭到幻滅。

而在這段波瀾起伏的戰鬥過程中,馬謖充當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自以為是的典型,紙上談兵的翻版,誇誇其談,不自量力,任由後人批判和談笑。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劉備雄才,巨眼如炬,白帝城臨終託孤,指著這個年輕人的背影叮囑諸葛亮,“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八個字成就了馬謖一生的悲劇。

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兩場大敗仗不僅讓初興的蜀漢遭到重創,損兵折將,一蹶不振。蜀漢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局勢陷入到隨時都可能傾覆的境地,正如諸葛亮所言:“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強敵環伺,內政不穩。諸葛亮與劉禪一老一幼,相依為命,蹣跚跋涉,相依而行,靠著“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直之士忘身於外”,諸葛亮巧施妙手,縱橫捭闔,北拒南征,終於穩住了局面,重新撐起了蜀漢一片鼎立江山。

到了諸葛亮北伐中原之際,再檢點一下手中可打之牌,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真沒有多少可用之人了。

失荊州、敗夷陵,使蜀漢的根基——荊州派勢力在這兩場大敗中幾乎損失殆盡。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諸葛亮一出祁山,形勢本來是挺好的。趙雲以一支偏師兵進箕谷,將曹魏主力牢牢釘住,一時不得脫身。諸葛亮率蜀漢突襲隴右,連續攻下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已具平吞關中之勢。魏國朝野震動,曹叡震怒之下,御駕親征,到長安坐鎮。以曹魏猛將張郃為鋒銳,率五萬精騎遠襲祁山,包抄蜀軍後路。

街亭,正是魏軍這次行動的“五路總口”,封住了這裡,張郃就難以寸進,攻勢完全被化解。街亭如此重要,是不是很難守呢?其實並不難守。因為對於大規模騎兵部隊來講,街亭屬於“狹地”。大家不要以為騎兵一定就比步兵厲害,騎兵部隊的優勢在於超強的機動性,講求的是迂迴包抄,打擊側翼薄弱,破壞敵方陣勢,然後摧垮之。但這對地形是有要求的,需要有平坦的寬正面以供迂迴。正面硬磕可不是騎兵的強項,步兵完整的車陣,堅固的柵壘,密佈的箭弩,縱橫的溝渠和絆索就足以讓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力大打折扣。想舉著馬刀衝到敵叢中廝砍?那是電視。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大家記得,拿破崙折戟沉沙滑鐵盧,就是因為一道較深的溝壑徹底封住了他的騎兵突襲。冷兵器作戰,防守的一方是佔有很大優勢的,以一敵五甚至以一當十的戰例比比皆是。

騎兵遠襲,倍道兼程,就不可能攜帶完備的攻堅戰具和足夠的補給。騎兵的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其打仗必須追求速戰速決,最怕的就是打攻堅戰和僵持戰。而諸葛亮要求的“當道下寨”正在於此。

雖然街亭不難守,但對於整個戰局來說非常重要,這就意味著守住了就是大功一件。那這件大功給誰呢?我們必須要注意,諸葛亮首先是一個政治家,他在制定戰略戰術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政治。前文說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兩場大敗不僅給蜀漢造成物力和兵力上的慘重損失,更重要的是人才,尤其是蜀漢根基——荊州派,在這兩場敗仗中幾乎被一網打盡。

大家可以檢點一下,諸葛亮北伐時,帳下有幾個荊州系的將領?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基於這種嚴酷的現狀,諸葛亮在點兵派將時就不得不傾向於荊州系將領。守住街亭是大功一件,戰後論功行賞,超擢提拔,對蜀漢未來的發展和軍中勢力的平衡也是有極大的益處。馬謖,就進入了諸葛亮的視野。

在蜀漢年輕一輩中,馬謖無疑是個佼佼者。頭腦機敏,忠心耿耿,他久隨諸葛亮左右,兩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雖為上下級,其實情同父子,亦師亦友。馬謖對諸葛亮極其崇拜,是諸葛亮的鐵粉。更重要的是,馬謖屬於荊州勢力,家族龐大,兄弟五人都為蜀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扶植和培養馬謖,對蜀漢的未來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為了把這件到手的功勞送給馬謖,諸葛亮是頗費了一番心機:首先,對眾將強調守衛街亭的重要性,這就為將來越級提拔馬謖找到充分的理由;其次,讓馬謖立下軍令狀,堵住悠悠眾口;再次,親自定下防禦計劃,只要照盤執行,保準讓張郃難越雷池一步;怕馬謖經驗不足,又給他派了一個副將——王平,大家知道,王平這個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對軍事地理極其精通,執行力很強,而且王平原為魏軍降將,他對魏軍諸將的戰術特點了如指掌,對付張郃有的是辦法;最後,諸葛亮將對馬謖的要求又降了一格,只需要守住一段時間,使魏軍“急切間不得偷過”,就算成功了。等到諸葛亮消化掉了嘴邊的三郡,張郃就算突破過來,都是自尋死路。

說一千道一萬,諸葛亮這是讓馬謖當一個“坐槖(tuó)兒

”的主將,白拿一份功勞。諸葛亮錯了嗎?馬謖真的就那麼不堪扶持嗎?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當然不是。馬謖其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年輕人,他是蜀漢後輩中少有的具備戰略思維的人才。

久隨在諸葛亮身邊參贊軍務,他對諸葛亮的軍事理論理解非常深刻,常常能出謀劃策,深受諸葛亮的信重。諸葛亮非常願意培養和扶持他,希望他能夠承擔起蜀漢未來的江山。

諸葛亮算天時、算地利,機關算盡,唯一沒有算透的是人心。

諸葛亮的苦心,馬謖心裡當然很明白,也很感激,他追隨諸葛亮多年,久在軍中參贊,但缺乏實戰經驗,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軍功是馬謖最大的弱點。馬謖清楚,自己在軍隊中的聲望其實是來自於將士們對諸葛亮的極度崇拜,大家是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對他禮敬有加。馬謖迫切地需要一份功勞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但馬謖希望這份功勞是實打實屬於自己的,而不是打著諸葛亮深深的烙印。所以我們不難理解,馬謖率兵到達駐防地點後,居然完全改變了諸葛亮為他設定的全盤計劃。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駐軍于山坡之上,“居高臨下,勢如破竹”,這明顯是要打一次攻勢防禦,不但有守住街亭,還想以攻代守,擊潰魏軍,給張郃來個重創。如果僅僅是守住街亭,打一場僵持戰,諸葛亮配備給馬謖的兵力是綽綽有餘的,但要想擊潰張郃,這點兵力可就遠遠不足了。更可怕的是,讓開大道的同時,也就削弱了汲水之道的守禦,蜀軍頓時陷入大亂。街亭一失,蜀軍前期苦心造就的戰略優勢蕩然無存,反而面臨後路被斷的危境,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全軍匆忙後撤,第一次北伐宣告全面失敗。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馬謖不同於紙上談兵的趙括。他一直是在軍隊中成長,是在兩軍陣前見識過殘酷廝殺的。他的失敗不是敗在自己的無能,而是敗於自己的心態。這些年來,他一直在諸葛亮光環的翼護下生存和成長,他是多麼渴望有這麼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啊!

街亭之失,不僅擊碎了馬謖的夢想,也擊碎了諸葛亮對蜀漢未來的期望。從內心裡講,諸葛亮更願意讓馬謖活下來,蜀漢的將領們也希望這個優秀的年輕人能夠在風雨的摧折中重新站立起來,忍住自己傷痛的身軀撐住蜀漢的未來。誰還沒有經歷過幾次失敗啊?蜀漢的江山不就是在前輩們的一次次挫折和失敗中建立起來的嗎?

但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難道到了諸葛亮的軍中,就能網開一面嗎?如果留下馬謖,破壞掉的就不僅僅是軍紀了,還有君主的信任,民眾的支持,還有全軍將士的責任心。

三國故事:馬謖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恩師揮淚,愛徒伏法。這一次,師徒二人心靈相通,配合默契,共同為蜀漢全軍將士做了一次表率。

人生就是如此,其實我們也一樣,都想在風雨中展開理想的翅膀盡情地翱翔,都希望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都想有一天能活出真實的自我,但嚴酷的現實總將我們的理想擊得粉碎。原來,離開了翼護的我們竟然如此的脆弱,不堪一擊。

為了活出一次真實的自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