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宠溺孩子,老认为他还小,什么都不懂,连独立的机会都不给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自己成为自己,让石头成为山,让沙粒成为沙漠,让一滴水成为海洋,让一缕光成为太阳,让一个氧分子成为大气层。我这样做,孩子就是这样的,我那样做,孩子就是那样的。我就是教育家,我就是思想家,我就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听一听,多了不起。而事实上,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最大的精神压力,被刻意教育的孩子,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他们被割裂了,被扭曲了,被压抑了,更加容易产生巨大的反弹。

不要太宠溺孩子,老认为他还小,什么都不懂,连独立的机会都不给

因为,刻意教育的副作用,就是刻意压抑,刻意扭曲,刻意强调自身的自大,自身的自以为是。我是一滴水,你也必须成为一滴水,我是一个石子,你也必须成为一个石子。应该让孩子来教育我们,让孩子教育我们,孩子就会更加容易地超越我们。我们来教育孩子,只会是一茬又一茬的跟屁虫,不断咀嚼吞咽着我们的残羹剩饭,所以说,优秀的孩子,早年不会接受任何教育,而是喜欢教育别人。说说我父母,当身边同龄人,小时候被父母强制性带去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时候,我还在跟着我爸妈全世界玩。

不要太宠溺孩子,老认为他还小,什么都不懂,连独立的机会都不给

当其他人都是读了幼儿园学前班,我还在外面玩。当其他人规规矩矩剪个学生头,穿着运动服的时候,我却开始染发卷发,开始搭配衣服,追求美做美甲化妆。很多人听到这些都会觉得,我成绩很差,我没有任何特长,我是那种有着不好风气的女生。但,这些印象并不适合用在我身上,相反的,被爸妈“散养”出来的我,因为见识到了父母身上的自律,也不自觉跟着他们自律起来。自己选择的大提琴钢琴吉他,即使再苦再累也会坚持下去,可以选择一整天不碰手机,抱着一本书看。

不要太宠溺孩子,老认为他还小,什么都不懂,连独立的机会都不给

可以用英语与母语者顺畅交流,在年级排第一,被老师推荐参加各种比赛,拿各种奖金。同时,我也会比身边的朋友多了份自信,我可以直接和我父母提出我的想法,可以指出他们的错误,但身边朋友更多的是顺从父母的话即使他们有错也不敢指正出来,明明很优秀却从来没有登台,给人一种自卑的感觉。我听着其他父母最多的一句话是“他就是个孩子懂什么啊”“我是他爸妈,为他做的一切决定也是为了他好”。但我看来,我们除了是“孩子”这个身份外,还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是也是一个个体。

不要太宠溺孩子,老认为他还小,什么都不懂,连独立的机会都不给

为什么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能指出错误的存在,仅仅只是因为你是我父母吗?不,我们都是平等的。不是说中国传统教育的不好,而是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老师在讲述她的童年的时候都是在父母的批评下打骂下别人家孩子比你优秀的教育下长大的。身为孩子的我们,有时候是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励的,而不是一味地贬低,不是要求你全班第一,99分却还要被反问为什么考不到100分。也不要太宠溺孩子了,老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连给他独立的机会都不给,导致孩子以后变成一个巨婴。

不要太宠溺孩子,老认为他还小,什么都不懂,连独立的机会都不给

我父母在我五年级那会,就已经允许我和朋友出远门,或者自己一个人跑去哪里玩,他们不是不知道我年纪小不是不知道外面没有家里安全,而是他们知道我总有要出去闯荡的一天,总有要去看这个世界黑暗面的那一天,现在的社会不是以前,社会成员的素质也高。我还记得某次我大姑和我爷爷打电话时,大姑的女儿和同学出去看电影了,大姑一直不放心,甚至一开始还不想让女儿出门。爷爷听了大姑的话没有赞同她的观点,而是说了她一顿“她今年都十五岁了,加上她又不是跑哪旅游,和同学出去看个电影而已,远吧也还有地铁啊,那么担心干嘛,你现在就是要学会让孩子自己独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