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新支点:城市文化综合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品质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意愿日益增长,推动了文化消费的水涨船高,随之人们对文化消费模式、设施、场所等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了诸多问题,现有的文化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旅融合新支点:城市文化综合体

图源/浦东图书馆新馆

首先是城市特色文化的缺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区文化传统与地域性格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建筑的思潮相互影响、城市形象与建筑品位逐渐趋同。其次是文化策略导致的城市文化设施产品功能单一化,其尚未形成综合体运营模式,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不大。并且现有中心空置率居高不下,同时在发展城镇经济、升级产业结构与扩大城镇规模与城镇资源紧张的矛盾导致了城市遗迹亟待更新等问题。

基于此,思纳史密斯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思纳史密斯文创投资)总经理 朱轶俊提出,基于城市更新,在城市中心打造自有IP——城市文化综合体,即以多种文化功能相互结合或文化与商业功能相结合的城市大型综合体。通过整合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使建筑的整体运营变得更为高效。

文旅融合新支点:城市文化综合体

城市发展需要文化及与之配套的功能

“城市文化综合体”是可以将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城市文化产业、城市文化消费有机的融为一体的,以文化消费为核心衍生出来的文化建筑群体,其核心内容是文化消费。而这种文化建筑群体又构成了一个“人人皆可创意,创意需要自由,自由需要市场”的城市创意文化生态。

让我们先来整理一下城市文化综合体基本构成要素。

1、 特定的文化资源或城市固有的文化基因;

2、 具有城市文化消费的公共性、指向性、聚集性、融合性、关联性、辐射性、衍生性;

3、 建筑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

4、 消费内容大多具有文化创意元素;

5、 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区、副中心区、边缘区,形成不同的创意生态圈。

文旅融合新支点:城市文化综合体

从运作模式上来看,其前端为城市文化形象展示;中端为服务机构对空间的再开发,再利用;末端是文化艺术产业化,可增加就业岗位;微端则是将艺术以场景式、浸入式的方式延伸至城市、社区的每个角落。城市文化综合体是从文化视角对多样化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做出的诠释,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精神的物化符号,将成为城市文化不断传承和衍生的文化载体。

演艺赋能 创新文旅融合新模式

在“昆明871”项目中,思纳史密斯文创投资就与多方企业强强联合,着手将其从单纯的城市工业遗址商业化招商改造提升到以城市文化演艺综合体为核心的沪滇合作文化创意的产业大本营。

文旅融合新支点:城市文化综合体

思纳史密斯文创投资-昆明871


在实地勘察了解项目情况之后,思纳史密斯文创投资总经理 朱轶俊提出可以用演艺的手段传承城市文化记忆。他认为观看一场演艺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观看演艺,其一幕幕历史在眼前徐徐铺陈开来,同时唤醒当地市民的城市记忆;并且,演艺项目能够形成品牌影响力,甚至于代表其所在的区域,成为城市名片;同时还可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二次消费,拉动相关行业发展。

文旅融合新支点:城市文化综合体

思纳史密斯文创投资-昆明871


此外,作为原昆明重工的“昆明871”承载着云南悠久厚重的工业历史文脉,存储着重要的“昆明历史记忆”。因此,基于城市对于老工业基地项目的更新需求和留住城市记忆的情感要求,思纳史密斯文创投资提出依托自有的文旅魔方四佰资源库及华侨城和云南文投的核心资源,将昆明871打造成以演艺为核心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并将沪滇合作文创产业基地落户“昆明871”, 为其未来文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文旅融合新支点:城市文化综合体

思纳史密斯文创投资-昆明871

“昆明871”由此成为全面嫁接上海及长三角文创企业入滇合作、再下南洋,对接东南亚南亚文创资源的产业核心基地,为思纳史密斯文创投资创导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体系提供以文创产业为基础的发展模板。


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用地紧缺日益严重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明显,加之现代城市居民文化生活需求的多样性, 城市文化综合体这种高效集约的建筑形式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主流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