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面建立高考新制度,你給孩子準備好跑鞋了嗎?

01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

其實除少數偏遠省份外,全國大部分地區2019年新入校高一已經實行3+3的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語數外三科必考,再自選三門選考。 一些985、211重點院校不僅要看高考成績,還會參考校內綜合素質評價。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對於高考新政策,大多數父母是焦慮的,焦慮來自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適者生存,每一次生態環境的改變能活下來的不是最強壯的、不是最聰明的,而是能迅速發現變化並適應變化的物種。

02 面對變化,家長要重視孩子能力培養

關於具體如何選擇科目我們暫且不討論,作為家長更重要的是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準備迎接未來。

比如對於人工智能,為何不看到它是對人類生產力的極大解放,可能我們的孩子今後不需要辛苦工作就可以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為何不看到它將會創造更多的新機會,硅谷現在就奇缺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學家,僅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就可以達到年薪50萬美元。未來新領域及交叉領域的出現,新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爆炸,我們難以預見將來科學活動的範圍、難以預料擁有邏輯和數學天賦的人將會如何操控這個世界。奧數可以不學,但拋棄數學的人終將被時代拋棄。

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坦然面對改變,發現孩子天賦與興趣,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能力。一個人只有做自己擅長的、喜歡的才容易成功,才更能感到幸福快樂,如同下圖中天賦、興趣、能力三者的交集越大,人的選擇機會就越多,成功概率就越大,更容易獲得幸福。為什麼要著重培養能力,因為天賦、興趣跟一個人的基因、環境有關,並不容易改變,只有能力是可控的變量。有天賦的不見得有興趣,有興趣的也不一定會發展為核心競爭能力。擴大能力圈,也就擴大了三者的交集,幸福指數不就刷刷上升了嗎?

2020全面建立高考新制度,你給孩子準備好跑鞋了嗎?


03 天賦和興趣相對能力難以快速提升

天賦是什麼,是老天爺賞的那口飯,每個人都不一樣,大可不必盲目追風。比如我侄女小時候沒上過一天繪畫興趣班,卻能畫出惟妙惟肖的喜羊羊,小學五年級就得過全國繪畫大獎,現在立志成為設計師,這就是天賦。再比如我,一篇文章要憋足至少三、五天才能完成,中間還啥事都做不了,連朋友約飯都不敢去怕影響思路,而我親眼所見那些靠文字吃飯的編輯記者,陪兒子上個興趣班、早起兩小時就能寫出一篇漂亮的爆文。這就是天賦的不同,你花再多的時間功夫也到達不了那些有天賦的人的高度。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提出了語言、音樂、邏輯數理、空間、身體動覺、內省、人際、自然八大多元智能,他認為僅從智商量表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聰明有失公允,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不必整齊劃一,而需因材施教。

有沒有天賦其實很容易認別出來,一看遺傳二看錶現。運動員的孩子天生動覺智能比常人高,音樂、表演、繪畫等藝術細胞也有遺傳基因,就連學奧數,也是父母有理工科背景的孩子比較強。加德納還發現有數理天賦的孩子幼年就會表現出對數字的濃厚興趣喜歡抽象思維;有音樂天份的孩子到11、12歲就不滿足於彈奏別人的曲子了,他們會嘗試自己作曲;語言智能較高的孩子4、5歲就能模仿成人談話風格與語言……

我很費解為何那麼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學鋼琴,是孩子表現出音樂與肢體動覺的天分了嗎,鋼琴這種技能型的特長,沒有這兩個智能的組合,很難學有所成。有人說彈鋼琴是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那還不如多放點古典音樂給孩子聽,據說也很開發智力。還有人說主要是培養孩子做事堅持到底的毅力。其實堅持不難,真正有需要、有興趣的事就容易堅持,我都堅持吃飯睡覺看八卦新聞幾十年來我驕傲過嗎?

2020全面建立高考新制度,你給孩子準備好跑鞋了嗎?


興趣其實也是很難培養的,興趣是什麼,是孩子對某項事物持續的專注與熱情,主要靠環境薰陶不是培養。比如書香家庭很容易培養出孩子閱讀興趣,音樂世家也容易培育出愛彈琴唱歌的孩子,再比如孩子一鬧就塞個手機給他,那他就很容易遊戲上癮……此外,天賦也可以促進興趣,比如有動覺智能的孩子一般會很喜歡戶外運動,有語言天分的孩子也會很喜歡講故事。但興趣這玩意,比天賦還難以把握,一是孩子三分鐘熱度興趣不容易持久,尤其是需要長時間大量練習的技藝,孩子就更容易失去興趣。二是興趣還需要環境培養。比如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就算有音樂和動覺智能,但他周圍沒有鋼琴可彈,也就不可能發展出彈琴的興趣。

04 培養孩子軟技能是贏得未來的法寶

天賦難求、興趣不長久,只有能力,特別是一些軟技能,比如自驅力、思考力、表達力、整合力才是孩子安生立命的真本領。軟技能不同於能夠通過培訓或可以容易量化的技能,比如外語、打字、機器操作、電腦編程等硬技能,它是激活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調動資源和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是一個人處理事情能力。

軟技能能力值越高,處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強,這種廣普能力任何時代任何職業都用得著。電影《1942》中老東家說:“我知道怎樣從窮人變成富人,只要活著到陝西,給我十年,我還是地主。”這就是軟技能,哪怕一無所有,也能鹹魚翻身。

擁有這些軟技能的人在任何時代都不愁沒飯吃。消失的工種、淘汰的人員只會是體力勞動者和部分低端腦力勞動者,未來我們的孩子並不需要和機器人比拼運算速度,而是要和同類比想象力、創造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如同森林裡遇到老虎,跑贏同伴就獲救了,你得趕快穿上跑鞋。贏得未來的跑鞋是什麼,一定是軟技能。

2020全面建立高考新制度,你給孩子準備好跑鞋了嗎?


我們的家長一直有個誤區,以為素質教育就是才藝培養,給孩子報興趣班總是喜歡跟風一些顯性的、可見的硬技能,比如吹拉彈唱、跳舞畫畫。不是說不可以學,如果孩子展示出過人的天分或者有濃厚的興趣,不差錢就學唄,如果既沒天賦又沒興趣,果斷放棄,不如多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吧,將來無論是打工、創業還是投資,都用得著。越硬的東西越易碎,顯性的才藝很有可能被時代淘汰,比如以前聲稱的可以開發心智提高運算能力的珠心算,現在還有誰在學?人算不如電腦算,加州大學音樂教授寫出的程序EMI短短一天就譜出5000首以假亂真的巴赫風格的讚美詩,未來吹拉彈唱、琴棋書畫這些藝術創作性工作都可能由機器人代勞,甚至比人做得更出色,所以別再盲目跟風技能型、成果展示型的興趣班了,以後可能真沒什麼機會展示了。

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別等到老虎已經迎面而來才穿跑鞋。當別人家還在為選什麼興趣特長而煩惱,還在為誰輔導孩子功課而謙讓,你已著手培養孩子直面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