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海上運輸的崛起如何促進了日本海外的擴張?

導語

明治時期日本國內出現了危機局面,為了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決定向海外用兵,但運輸設備日本十分的匱乏,三菱積極的參與到海運領域上,讓政府認識到了這些民間企業的作用,在政府的扶持之下三菱航運事業快速的發展,很快的就壟斷了國內的海運。而此時的政府出面干涉逐漸的控制,最終組成國家掌控的船會社使之為國家服務。

三菱航運的擴張和國家支持密不可分,正是因為國家謀求海權而促使了三菱海運的蓬勃發展,但是當三菱壟斷了國內的航運之後,不利於國家的掌控,政府便又出面干涉加強控制。政府與公司的利益發生衝突不斷的鬥爭,推動了日本向海外擴張。

三菱海上運輸的崛起如何促進了日本海外的擴張?

民辦企業三菱為何能獲得政府青睞

工業革命使人類的交通工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汽船的發明極大的促進了海上運輸事業的發展。日本在德川幕府時期禁止建造大船,當時日本國內的船都只適合內河運輸。直到發生了佩裡叩關巨大的黑船衝擊著日本的認識,在懷著複雜的情緒下開始向西方學習造船技術,並且大批量的購買船隻。

在1874年的2月6日日本決定出兵臺灣,但實際的出兵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此時的日本海上運輸主要還依靠的是老式的帆船,想要在短時間內迅速糧食、士兵是不太現實的,採用西方的汽船則成為了當務之急。日本政府先是租借了外國的汽船,但是不久後外商又臨時解約,日本政府又緊急的購買汽船緩解當下的空缺。在戰爭結束後,日本並沒有結束購買汽船的計劃而是繼續壯大本國的海運力量。

對外出兵暴露了當時日本的海運非常落後,自身的運輸能力不足,在大量購買外國汽船後,又不斷出現新的問題貨船的裝載、發船、進出港口、卸貨等等一系列操作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操作。在日本國內當時的官辦的郵便蒸汽船會很有實力可以勝任這些工作,但是被其拒絕,反而是推舉了一家民辦企業三菱。

三菱海上運輸的崛起如何促進了日本海外的擴張?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官方的郵便蒸汽船會推辭政府的命令呢?

因為當時日本的政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動,郵便蒸汽船會的庇護者木戶孝允因為反對對外出兵,最終而辭職。這樣使得公司失去了靠山,對政府下達的命令消極反抗。

再有就是郵便蒸汽船會和當時的三菱處於競爭的關係,雙方在相互爭奪內海運輸市場,而且在於三菱的對陣中公司處於下風,局勢岌岌可危。面對困境公司不得不借助其他辦法調離三菱的壓力,這就是將三菱舉薦出去。想借著三菱參加軍需運輸,而無暇顧及到內海運輸趁機搶佔市場,而且當時的郵便蒸汽船會社長認為軍需帶來的利潤遠遠不及佔據國內航運市場。

但是郵便蒸汽船會此番舉動可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推薦三菱和政府合作大大加快了三菱崛起的步伐,使得三菱主宰了海上運輸,加速了郵便蒸汽船會的解體。

三菱海上運輸的崛起如何促進了日本海外的擴張?

三菱會社對於加入軍需運輸非常的感興趣,在國郵便蒸汽船會的推辭之下,政府的目光轉移到了三菱的身上,三菱開始了與政府的緊密合作。

日本當局為何緊急開通橫濱—上海線

1875年三菱開闢了橫濱—上海航線。對外出兵剛剛結束日本政府為何馬不停蹄的開通海外線路?

因為日本在對外出兵時購置了大量的汽船,戰爭結束後為了不使這些汽船浪費而急需開闢新的海外航線,同時也可為政府盈利。況且日本此時的沿海航權、海外貿易還被歐美國家控制,主權被威脅這是讓日本政府寢食難安的。

面對外國公司壟斷航運,日本政府想要培養自己的海運公司,但官方培養的回漕會社、郵便蒸汽船會社都不堪大用,最終民企三菱成為了日本政府收回航海權、開闢海外航線的最佳選擇。

1875年開始三菱在政府的支持下便開始向外國公司爭奪航運市場,首先與美國PM公司開戰,通過降價的手段擊垮了PM公司,收購了PM公司橫濱—上海線的運輸船隻和港口設施。

三菱海上運輸的崛起如何促進了日本海外的擴張?

三菱一個剛剛起步的海運公司,為何可以擊敗實力強大的美國公司?

這是因為三菱與PM公司展開的競爭不單單是市場競爭,在三菱的背後有著政府作為支撐,政府與公司合力擊垮了PM公司。三菱在競爭中使用的降價手段使得公司虧損巨大,但是仍然繼續堅持,是因為在爭奪航運權的背後還有著其他非利益的因素,三菱將公司的經營至於國家的高度,將收回航海權作為最高目標,此次競爭不在於盈利而在於收回航海權。反觀PM公司在失去美國政府的援助之後,看到三菱不惜代價也要收回航權,便最終決定退出競爭。

政府為何對三菱態度發生轉變

三菱對國家發展的大力支持,使得明治政府開始大力的扶持三菱。1875年8月大久保利通提交了《委任三菱會社掌管商船事務命令書之議》,政府批准後在9月15日下達《第一命令書》,三菱成為了日本政府官督民辦的企業,奠定了三菱在航運界的地位。

1876年政府下達《第二命令書》對三菱進行了大規模的援助,此時的三菱海運勢力已經擴張到中國、朝鮮、日本等主要的口岸。在之後日本的西南戰爭中也有三菱負責軍需運輸,三菱在此次戰爭中獲得了鉅額的利潤,光給三菱的船隻使用費就達到了344萬日元。三菱開始進入了鼎盛時期。

1877年的三菱收入為416萬日元,其中政府租用收入有299萬日元。1880年三菱擁有37艘汽船,日本全國有210艘這樣看起來三菱似乎不佔據優勢,但是三菱的汽船全部是大噸位的,全國汽船噸位為66476噸,而三菱為41162噸佔據全國噸位的百分之六十二,三菱運輸能力已經可以壟斷日本國內的海運。

三菱不僅壟斷了海運,還控制了整個海運產業鏈。假如貨主委託三菱買單結匯,在運費的匯兌必須要使用三菱銀行,其他的貨物也都必須要加入三菱的保險單一併由三菱進行運輸,而且貨物的裝卸也必須在三菱的倉庫。這樣整個環節三菱掌握了巨大的利潤,三菱打破了過去貨物運輸的慣例,使得很多的貨主、批發商遭受打擊而破產。

三菱海上運輸的崛起如何促進了日本海外的擴張?

三菱憑藉著政府的特權和在戰爭中積累的財富,使得有了在航運業為所欲為的能力。這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三菱的不滿,報社紛紛發表文章抨擊三菱壟斷航運,要求成立新的海運公司。認為三菱的壟斷航運,運費高昂,國內運費明顯高於其他國家,三菱的不斷膨脹遇到緊急情況恐怕難以聽命於政府,國內的汽船數量少對國家的發展不利。

三菱的一系列行為招致了政府的不滿,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暗殺,緊接著支持三菱的政府官員都相繼下臺,於是政府開始對三菱下手。1882年政府對三菱下達了《第三任命書》,開始有扶持而轉變為控制。雖然開始對三菱做出限制,但實際的執行效果來說並未對三菱造成影響,很多的內容還停留在口頭上。

隨著抨擊三菱的聲音越來越高,政府開始成立新的海運公司共同運輸會社,由海軍少將伊藤雋吉為社長、海軍大佐遠武秀行為副社長。這家新成立的運輸公司,由海軍的勢力掌控,成為了海軍的戰時商船隊。

結語

共同運輸社和三菱在航運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雙方爭搶客源、貨源,在票價、出航時間、航行速度、服務都展開競爭。將價格壓低,附送小商品吸引顧客,而且雙方的船隻在航行中拒絕相互禮讓,撞擊事件頻頻發生。這樣的競爭所造成的是鉅額虧損,在1884年共同運輸社虧損25402日元,三菱虧損216949日元,1885年共同運輸社虧損332982日元,三菱虧損476000日元。

三菱海上運輸的崛起如何促進了日本海外的擴張?

雙方的激烈競爭和虧損程度已經超出了政府的底線,這樣的惡性競爭下去不是政府所期望的,因此政府開始出面干涉。經過兩次調停之後在1885年9月,三菱和共同運輸社合併成立了日本郵船會社至今依然運行。

郵船會社的規模是空前的佔據全國汽船噸位的百分之七十七,政府為了防止郵船會社失控下達了《命令書》,給郵船會社套上了枷鎖,並且要求在非常時期公司的船隻交由海軍管理服從政府調配,為郵船會社加上了國家的意志。

此後的郵船會社開闢眾多的海外航線,1885年到俄羅斯,1893年到印度,1896年到歐洲、美洲等地。對外航線的不斷開闢從奪回日本沿海權,在到向外海擴張使得日本的海權意識不斷增加、膨脹,開始引導其不斷的擴張。

參考文獻

《三菱財閥史》

《明治運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