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庆园: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三庆园自京剧形成之始成立,在清末民初达到顶峰,又于建国初期被拆毁,直到前几年才重建。

京剧正与这最具代表性的戏园子一样变迁着,可以说三庆园的变迁,也正是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三庆园历经220多年的沧桑历史,见证了京剧从萌芽到形成、从成熟走向高峰的变迁史。今日的三庆园门庭若市、一票难求,二百年前也是同样辉煌的存在。

三庆园: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01

盛极一时——三庆园的辉煌

一、京剧发源

据1842年版《梦华琐簿》记述:"今日三庆园,乾隆年间宴乐居也,其地昔甚广大,今当铺亦从此析出。"

1791年1月12日,四大徽班进北京,京剧开始形成。“三庆班”与宴乐居合营,将宴乐居改造成三庆园,开始了以戏剧演戏为主业的戏园经营。继“三庆班”进京演出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也陆续进京献艺,而三庆园是他们的主要演出场所,由此“四大徽班”长期轮演。

为适应北京观众多方面的需要和发挥各班演员的特长,逐渐形成了四大徽班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据《梦华琐簿》)

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街的三庆园, 是老北京最早的戏园之一, 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并称为戏楼中的“四大名园”。到了清末民初, 三庆园又与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被誉为“京城七大戏园”, 而三庆园称首。

大栅栏地区是北京城区历史延续最长的传统市井商业区,向来有着“天安门疏可走马,大栅栏密不透风”的说法。

三庆园: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二、民国盛兴

自民国初期以来,三庆园的演出异常红火,“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程长庚、梅巧玲、谭鑫培、孟小冬、刘喜奎、余洪元、言菊朋、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等名角儿都在“三庆园”留下了身影。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三庆园”一举成名的。

程长庚,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文武老生,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曾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

三庆园: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谭鑫培,谭派创始人,被尊为京剧界鼻祖,其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光绪末年,他曾在三庆园演出过《盗宗卷》、《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等剧目。

三庆园: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程砚秋多部经典剧作均是在“三庆园”首演,轰动一时;1913年,“坤伶大王”刘喜奎常驻“三庆园”,演出剧目以《独占花魁》最著,人皆以花魁称之;尚小云的重庆社和荣春社在此驻演近二十年。


02

跌宕起伏—三庆园的毁灭

1900年6月,大栅栏起火,三庆园与庆乐园、中和园、庆和园等戏园悉数被烧毁。

1905年,由张云鹏等人合资复建,复建后的三庆园除京剧演出外,还经营电影放映,成为北京最早经营电影放映的戏院之一。

1950年,三庆园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而停演。由此曾名扬京城150余年的老戏园子退出历史舞台。

1964年荀慧生慰问商场职工,曾率团在此演出京剧《拷红》,成为他20世纪在三庆园的绝版演出。

1972年,因建筑物倾斜有倒塌风险,三庆园原建筑被拆除。

因失火,三庆园在民国被毁;因京剧的没落,三庆园在建国 后受到冷落;因年久失修,三庆园原建筑终是被拆除。

三庆园: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03

重建新生——三庆园的复苏

2013年, 三庆园重建项目正式启动。据1960年清华大学剧院建筑设计组编撰出版的《中国会堂剧场建筑》中的三庆园平面测绘图以及民国十八年《晨报·星期画报》上的三庆园门面老照片等图片和史料记载, 恢复1905年重修后的三庆园建筑格局。

2016年8月18日, 三庆园老戏楼在原址复建重张。三庆戏院还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北京中小学生校外艺术教育平台、戏曲艺术互动体验中心。

现如今,三庆园作为曲艺文化传播基地,承办多项戏种演出、讲座活动,包括京剧、评剧、相声、说书等传统曲艺形式,吸引德云社、麒麟剧社等演出单位住演。

三庆园: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三庆故事

1. 傅斯年看戏

“我有一天在三庆园听梅兰芳的《一缕麻》,几乎挤坏了,出来见大栅栏一带,人山人海,交通断绝了,便高兴得不得了……这篇戏竟有问题戏的意味,对于现在的婚姻制度,极抱不平了。”(傅斯年《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

三庆园:历史与京剧的变迁

2. 杨小楼怒斥汉奸

据《梨园趣话》载: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的地方维持会为迎接日本兵进城,特意在京城著名老戏园子三庆园组织堂会。一个汉奸邀请杨小楼为日本人义演,杨小楼托病拒演后,汉奸又差人将杨小楼的女婿刘砚芳拘押,作为人质要挟。杨小楼为救女婿,便让外孙刘宗杨和义子侯海林陪同前往三庆园应付这场演出。

那天,三庆园内外如临大敌,杨小楼毫无惧色,进后台不换戏服,只打了两道眉子,就草草上场了。他在台上临场发挥现编的台词,借《战宛城》剧中人物张绣之口,发泄内心对日寇、汉奸的愤怒。他以铿锵有力的语气念道:这奴隶二字,令人好惨!把恨敌之情宣泄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热烈掌声,日寇误以为精彩之处,亦随之拍手叫好,那些汉奸们明知其情,却有口难言。

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从京剧的繁荣演出之地,到建国后后的落寞与沉寂,再到今日的风华重现、承办了更多曲艺形式的演出和教育传播,三庆园历史的二百年,也正是人们对于京剧认知变化的二百年。京剧的变迁,是时代的变迁 ,也是三庆园的变迁。

面对依旧繁丽喧闹的三庆园,愿在今后,依然如此。


听郭德纲老师讲述“三庆园”的故事,感谢郭老师挽救了快要沉寂的相声,致力于发扬传统戏曲,他心中的执念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