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產協議達成緩解能源業和全球經濟壓力

原油減產協議促油價小幅上漲。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俄羅斯等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12日就大規模削減原油產量達成協議,帶動國際原油期貨價格13日小幅上漲。分析師認為,減產協議達成有助國際原油市場穩定。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原油需求減少,國際油價依然承受下行壓力。

減產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

歐佩克與俄羅斯等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12日經由視頻會議敲定減產協議,將從5月1日起大規模減產。依據會議公報,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5月和6月將日均減產970萬桶(大約佔全球日均原油供應量的10%)。7月至今年底日均減產77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日均減產580萬桶。沙特和俄羅斯以日均1100萬桶為基準計算減產額度,其他各國以2018年10月原油產量為基準。

歐佩克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多說,這次減產“有歷史意義”,減產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為組建包括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的“全球產油國聯盟”奠定基礎。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寫道,美國與歐佩克和主要產油國達成的原油減產協議“將挽救美國能源領域數以十萬計工作崗位”,感謝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沙特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推動達成這項協議,“對各方都是挺棒的協議”。路透社報道,12日達成的原油減產規模創紀錄,是歐佩克2008年減產協議規定額度的4倍多。

暫時緩解能源業和全球經濟壓力

減產協議達成推動國際原油價格13日小幅上漲。截至北京時間15時許,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5%,至每桶31.64美元;美國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6%,至每桶23.13美元。英國諮詢機構IHS馬基特公司副董事長丹尼爾·耶金告訴路透社記者:“這份協議讓全球石油業和依賴石油業的國家經濟及其他產業避免陷入嚴峻危機……能抑制原油庫存進一步增加,減輕油價(下行)壓力。”挪威呂斯塔德能源公司首席分析師佩爾·芒努斯·尼斯溫說,減產協議“至少暫時緩解”能源業和全球經濟壓力。“即使減產規模達不到市場需求,並且只能推遲原油庫存積壓(導致爆倉)時間,但最壞的情況眼下得以避免。”

減產協議可能“晚了一步”

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12日調高第二季度原油價格預期,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25美元,美國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22.5美元。這家金融服務企業認為,日均970萬桶減產額度可能無法阻止原油庫存今後數月激增,國際油價將繼續承受下行壓力。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疫情引發的全球原油需求減少令油價缺乏上漲動力。

法新社以多名能源分析師為消息源報道,疫情導致全球原油需求日均減少1500萬桶至3000萬桶,新協議約定的減產額度不及這一幅度。澳大利亞阿克西公司分析師斯蒂芬·英尼斯認為,由於原油存量接近觸頂,要想阻止日後幾周油價下跌,這份減產協議可能“晚了一步”。

相關新聞

預計下一週期

國內汽柴油價格穩中有漲

中國汽、柴油批發價格指數顯示,截至上週(受清明假期影響,取4月7日-4月10日均值),全國92#汽油平均批發價格為5299元/噸,與前一週持平,柴油(含低凝點)平均批發價格為5437元/噸,較前一週上漲46元/噸,汽、柴油總體價格水平環比“汽穩柴漲”。

上週,國際油價寬幅震盪,但鑑於國際油價已跌破“地板價”,其波動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影響有限。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逐步趨穩,其影響前期已基本在汽、柴油價格中體現,隨著近期全國多地天氣轉好,汽、柴油需求得到提振,價格也隨之回暖。上週汽、柴油日度價格均呈持續上漲態勢,周度均價也結束了連續十週的下跌實現趨穩反彈。

下一週期來看,供需方面,預計行業煉廠開工負荷繼續上漲;國內疫情穩定,氣溫回升帶動汽、柴油需求繼續向好。

溫馨提示:WTI原油週一跳漲8%後轉跌3%。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操作策略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