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商业还是文化?“创库”的终极追问(上)

「原创连载」商业还是文化?“创库”的终极追问(上)

伴随着全国首波艺术园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一种类型)兴起的浪潮,昆明“创库”艺术园区于2001年横空出世,在云南模具厂安营扎寨,15年租期。迄今,通过改造废旧工厂而建立的“创库”,蹒跚走过了14年历程,其间潮起潮落,辉煌与平淡交替,但“创库”仍可誉之为成功的民间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尤为显著。随着时限渐入倒计时态,城市规划建设或将这里抹去。“创库”—这个城市文化的神来之笔,又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和出路?商业还是文化?存在还是消失?成了对“创库”的哈姆雷特式的终极追问。

引领时尚文化风气之先的“创库”

昆明,远离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陲省会城市,却常有惊世骇俗之举。2001年,当国内一批艺术家向北京“798”聚集的时候,叶永青、唐志冈等几位川滇著名当代艺术家即抓住机遇,利用云南模具厂旧厂房创建了“创库”这一以“后工业时期模式”塑造的文化产业园区的雏形,表现出了昆明引领时尚文化风气之先的气魄。

还在“创库”建立多年前,昆明很多绘画艺术家就盼望着能有一个较大的麇集空间,以改善创作环境、绘画空间,成为一个让艺术家们潜心创作的相对集中的社区。昆明西坝路上业已停产的云南模具厂,对于许多投资者看来没价值且破旧损坏的车间,却令在昆的一群活跃的中青年画家两眼放光,他们的期盼与厂方准备把车间拿出来改造租用的想法竟不谋而合。很多艺术家都主张将此处辟为艺术主题社区,一个公共文化消费场所,其艺术成果和艺术思想向社会开放,命名“创库”,区别于政府开发的书画思想向社会开放,命名“创库”,区别于政府开发的书画一条街。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叶永青,堪称创办“创库”的领军人物,圈内人干脆称他“叶帅”。“创库”就是在叶永青创办的集画廊和餐饮消费于一体的“上河会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问世的。他创办的“上河会馆”,开辟了绘画艺术家们的“前创库时代”。他可说是“创库”召集人、昆明绘画艺术家SOHO发起人。

「原创连载」商业还是文化?“创库”的终极追问(上)

2000年底,“叶帅”去和厂方进行租用旧日车间仓库谈判时,厂方对这样一些租用者将信将疑,最后以租用8年为期限签约。第二天10多个艺术家又来租房,房租立马从每平方6元上升至12元,尽管如此,后来者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把余下的房子都租了,连周边的零星房屋都沾了光,全部租罄。市场之手的操纵,遂使租价再度上扬至每平米18元。

2001年6月6日,“创库”正式以此名称对外开放,名为《男孩女孩》的展览会,成了“创库”揭幕的标志性活动。开业当晚有300多参加,18位省内外知名艺术家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和工作片段,表现临终关怀题材的摄影展《在天堂门口》展厅以及附设的服务性酒吧、餐厅、画廊、设计公司里,都被兴致盎然的艺术爱好者塞满。一个曾经破旧不堪几乎要被废弃的空间,是艺术家的想象力使它重放光彩。艺术家在这里以开放的形式进行创作和展示思想,给予了“创库”强大的新的生命力。而“创库利用旧空间改造开发出新用途,也非常个性化。每个租用者按自己的理解、品味来构筑自己的工作室,使这个公共环境相似和差异并存。

「原创连载」商业还是文化?“创库”的终极追问(上)

“创库”问世亦使这个街区喧闹起来。这里原没有部电话,附近的人没见过好车、老外,常见的多是吵架动粗。艺术使这里氤氲泛起了玫瑰色的浪漫情调,是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使得艺术运作方式和创作方式更有了想象力更有了空间。云南艺术学院的苏新宏教授说,“创库”使艺术家的艺术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也是艺术创造走出象牙塔的尝试。画家自己寻找发展的空间,与社会交流并受启发,产生新思路,也更可以在这里体验和寻找差异,启发自己的思维。我进来一年多,感到这里能让人潜心创作,成就感大大增强。

昆明“创库”甫一问世,立刻吸引来了一拨拨最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入住,一种新的社会化开放艺术工作室,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由此确立。其国际化色彩也得以显现,诺地卡—北欧非贏利文化机构随之而来。

「原创连载」商业还是文化?“创库”的终极追问(上)

“创库”,先后有30多位艺术家入驻,另还有三个画廊,四个酒吧以及设计工作室、影像工作室和餐馆等,形成一个较完备的以艺术和时尚加休闲娱乐为纽带的社区。创库是昆明艺术家的“左岸”(法国的艺术社区)那里的啡和酒不仅仅给一般人准备,还是激发艺术家灵感的“味精”。

自从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们七手八脚地把一个陈旧工厂的车间和仓库装上木楼梯、涂上颜色之后,创库就变成了一个与浮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它模糊地定位于工作室、画廊、展览馆以及私人俱乐部之间。这里展示的东西包括观念、美术、摄影以及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主题活动频频举办。为了让创库保持青春活力,创库的组织者不断举办一些活动,以保持文化理念的先锋性、文化市场的活力,并使这里成为云南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景点。作为云南的文化旅游景观,创库是肯定必要的,不能只有自然风光。昆明是很时尚的城市,没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怎可能时尚。

“创库”建成后经常会有些大动作,竭力体现主创者重新塑造都市文化,把“创库”办在与社会互动的社区,办成比艺术圈更大空间的意图,并且附设酒吧餐饮茶室,让热爱艺术的人们接触艺术,使许多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最重要的一点是,艺术家应扮演一种与过去不同的角色。把作品放到被各种不同机会考量评估更大的环境中。这些都是艺术家们创办“创库”的初衷和理念。

“创库”的出现,使过去封闭、分散的绘画艺术生产,走出象牙塔,走向开放并参与者众的社会化生产。绘画艺术家来到这里,挥毫描绘蓬勃在心中的艺术梦;艺术爱好者从此有了一个热情得以充分释放的大型艺术空间;对海内外游客来说,他们的云南游也新增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景点,他们在这里尽情鉴赏,开心地休闲。。。。。。

创库,让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艺术爱好者的热情恣意张扬,进入到一个可与公众分享的空间。

(待续)

原创连载自:《天雨流芳》滇之文化 · 国之重器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