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何在?世界羽聯欲將天然羽毛球改成塑料球,美名其曰人文關懷

為推動羽毛球運動在全世界更好的發展,世界羽聯在近兩年中不斷的改革制度和規則,試圖將羽毛球運動更加完善和合理化,但在一些改革中往往會出現很多爭議的聲音,其中世界羽聯欲將天然羽毛球改成塑料球,就是受爭議的其中之一!

意義何在?世界羽聯欲將天然羽毛球改成塑料球,美名其曰人文關懷

羽毛球項目從開始有正規的國際賽事以來,比賽用球一直都是以鴨毛、鵝毛為主,從最早的全英賽開始,至今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時間,雖然中間有過短暫的幾場比賽使用了塑料球,但都在反對聲中草草收場,世界羽聯不甘心,先是在2019年開闢出室外羽毛球項目比賽,官方推出了一款能防三到四級風的塑料球,隨後又宣佈2020年的世界羽聯巡迴國際賽事,將不再採用鵝毛和鴨毛的羽毛球,統一使用塑料球,名其曰人文關懷!

意義何在?世界羽聯欲將天然羽毛球改成塑料球,美名其曰人文關懷

世界羽聯所指的塑料球,有幾個更好聽的名字,稱為人工合成球、或者尼龍球,但歸根到底,還是塑料做成的球,這種球缺點很多,重量和強度達不到天然羽毛的水準,輕的沒那麼硬,硬的沒那麼輕,毛葉軟,擊球時風阻不那麼直接,反彈不乾脆,毛片偏重,導致重心在球頭偏上,大力擊球時,球飛離拍面瞬間有明顯抖動軌跡,曾試過這種球的大馬名將李宗偉表示過:這種球會導致多拍次數大減,它比較適合攻擊性球員,如果你是一個重炮手,只要一個殺球就足以讓你拿分,因此一場比賽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結束,這也導致精彩度遞減!

意義何在?世界羽聯欲將天然羽毛球改成塑料球,美名其曰人文關懷

人工合成的塑料羽毛球缺點一大推,可世界羽聯非要強項推出使用在國際賽事,理由很多,世界羽聯表示真正的羽毛球原材料是取材於鴨毛或鵝毛,從人與自然的角度出發,確實有一些殘忍,出於人文關懷,這種天然羽毛球不再合適出現在國際賽場,人工合成羽毛球的出現,也可以有效減少環境汙染的問題,以及對羽球價錢的控制,人工合成羽毛球雖有一定缺點,但最大的優勢就是非常耐打!

意義何在?世界羽聯欲將天然羽毛球改成塑料球,美名其曰人文關懷

很多球迷提出質疑:天然羽毛球是用鴨毛和鵝毛製作,但基本都是屠殺之後,肉體用於飲食,剩下羽毛才用於製作羽毛球,並不是直接從活鴨和活鵝身上提取,何來殘忍之說?如果這也歸到人文關懷裡面,那麼歐洲人吃鵝肝、吃牛排等習慣不是更殘忍嗎?另一方面,說天然羽毛球汙染環境?相比人工合成的塑料球,天然羽毛球更容易分解,似乎塑料球才更汙染環境,人工合成球唯一的優點就是耐打,但即使再耐打,打這種沒有靈魂的塑料球,又有幾個球友願意用呢?

意義何在?世界羽聯欲將天然羽毛球改成塑料球,美名其曰人文關懷

不知世界羽聯推出這種塑料球的意義何在?真的是為推廣羽毛球的發展嗎?還是另有目的?我反正是不想也不會使用這種塑料球打比賽,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