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王廟——現存唯一的一座北宋廡殿頂大殿

稷王廟位於離萬榮縣城不遠的太趙村,車行順暢,不多時順利找到稷王廟。稷王廟正在施工中,因為下雨停工,院子裡空無一人,大鐵門緊鎖。不願白來一趟,大家相繼翻門而過。在門口還邂逅了西安來的一對夫婦,帶著兩個小朋友如冰雕雪砌般伶俐可愛。訪古一道也要從娃娃抓起,讓人不由得大起親近之感。

稷王廟——現存唯一的一座北宋廡殿頂大殿

萬榮稷王廟現存戲臺和大殿。稷王廟大殿在第五批國保單位公佈時斷代為金代。2007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文物建築專業在對萬榮稷王廟進行考察時,判斷為大殿為北宋建築。2011年,在大殿前簷明間下平槫襻間枋外皮上發現了一處已不明顯的墨書痕跡,右側的四個大字尚可辨識,最後確認為“天聖元年”。萬榮稷王廟大殿的年代終於得到明確。

大殿為漂亮的廡殿頂,舒展大氣,飄逸飛揚。隨著北宋的明確斷代,萬榮稷王廟也就成了現存唯一的一座北宋廡殿頂大殿。

稷王廟大殿面闊五開間,進深為六架椽,前後乳栿用四柱。前簷柱下為開放式,中間的柱網部分砌磚牆圍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殿內設殿,很有些疊床架屋的累贅。內部小殿的大門封閉沒開,中心樑架結構未能入內一觀。

前簷下和兩山牆的斗栱形制一致,均為五鋪作出雙枊,偷心造。各間用補間鋪作一朵。其中第一跳為華拱刻作假枊,在現場看時,包括回來後再回顧圖片,一直都認為這是標準的插枊。但晉師指正這其實還是一個完整的部件,只是刻畫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柱頭鋪作的第二跳為假昂。裡轉為出兩跳華栱承託乳栿,梁尾入內柱。上面用駝峰承託剳牽和託腳。

補間鋪作的第一跳為假枊,第二跳為真枊,枊頭在造型上一平直,一上卷,相映成趣。裡轉出三跳,枊尾挑斡一材兩栔,枊尾下用鞾楔,上部並刻作鬥狀。

再看看前簷下的補間鋪作,裡外同框,結構看得更加清晰:

轉角鋪作:

前簷下當心間的一根珠子為雕龍石柱,應該是後世維修時所替換。

萬榮稷王廟裡除了北宋大殿以外,在前面還有一座舞廳。這座舞廳始建於元代,現存為民國時重修。在稷王廟大殿裡有一方《舞廳石記》:“今有本廟自建修年深,雖經兵革,殿宇而在。既有舞基自來不曾興蓋。今有本村■■■等,謹發虔心,施其寶鈔二百貫文,創建修蓋舞廳一座,刻立斯石矣。昔大朝至元八年三月初三日創建。磚匠李記。”花哨繁縟的裝飾和北宋大殿的簡潔大氣一比,風格迥異而高下立判。

站在舞廳之上,再望一眼大殿,大宋的絕代風華已過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