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母親挑起的家國戰爭!

國人一向崇尚“家和萬事興”,認為只有家庭和睦日子才能越過越旺。只要家庭和睦,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能夠克服,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和睦相處,相親相愛,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個母親挑起的家國戰爭!

可是,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母親,把兩個兒子挑弄的刀兵相見,家破人亡。這個母親就是春秋時期鄭武公的妻子武姜。

武姜在生大兒子寤生時,因為難產腿先出來頭後出來,差點讓武姜送了命,所以一出生,武姜就不喜歡大兒子。小兒子叫“段”,聰明可愛,武姜就非常疼愛小兒子。武姜一直希望“段”能夠繼承鄭武公的君位,多次對鄭武公吹枕頭風,可是春秋時期的王位繼承都是嫡長子,所以武姜沒有成功。

一個母親挑起的家國戰爭!

鄭武公去世,寤生繼承了父位,成為鄭莊公。武姜就千方百計的為小兒子謀利益。讓鄭莊公把鄭國的戰略要地制邑封給段,鄭莊公沒有同意,最後把京邑封給了段。京邑是一個大城,相當於鄭國的另一個國都,大臣們都不同意,說是一國不能有兩個君主。

鄭莊公最後把母親抬出來,說是老人家的意思,不能違背母意,大臣們這才沒再說話。

一個母親挑起的家國戰爭!

武姜在段進宮辭別時,竟對段說,鄭莊公對弟弟太無情義,讓段在京邑招兵買馬,悄悄訓練,一旦時機成熟,兩個人就裡應外合。讓段做鄭國的國君,這樣就達到了自己的心願。

不知道武姜在對小兒子段說這樣的話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難道鄭莊公不是她親生兒子麼?為什麼要讓小兒子反大兒子,一旦小兒子成功,大兒子還有命麼?她難道想不到這些麼?

還是想到了,根本不把大兒子的命放在心上,一心一意為小兒子謀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母親。何至於偏心如此?段很聽母親的話,到了京邑就偷偷的招兵買馬,以打獵為名,訓練兵馬。

段在那裡訓練兵馬,以圖謀反。這裡,鄭莊公也不會坐以待斃,一邊關注著段的動向,一邊監視著母親,然後設下圈套,讓兩個人一頭鑽了進來。

段帶兵要攻佔京城,可是剛出了京邑就被提前埋伏的公子呂佔領了京邑,那邊京城也早就佈下了天羅地網。

段起兵失敗,自殺身亡。鄭莊公也把武姜送到潁地安置,並且表示不到黃泉決不再相見。

就這樣,一對好好的兄弟就這樣反目成仇,弟死,母子不再相見,一家人弄的分崩離析。除了鄭莊公一家人死的死、亡的亡的外,這場戰爭,有多少人跟著奔波,命喪黃泉,多少個家庭妻離子散,多少個母親失去兒子,多少個妻子失去丈夫,多少個孩子失去父親。

讓人很難想象,這場謀反的戰爭,竟然是一個母親挑唆起來的,最後的結局可能是武姜沒有想到的吧。不知道,她的後半生該如何度過,她是否為此後悔過。

現在還有很多家庭中因為父母的偏心,孩子小時候疼這個愛那個,不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到老的時候因為贍養問題,被疼的寵的不管,反而是不疼不寵的管的多,這就給人心理上造成不平衡,最後因為房產、錢財分配不均打了起來,最後親親的兄弟姐妹弄的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來的!

在春秋時期已經有一個母親因為偏心,導致了一場無數人傷亡的戰爭,這個教訓還不夠慘痛嗎?

一個母親挑起的家國戰爭!

所以,每個人都要接愛這個教訓,牢牢記住,“家和萬事興”,要以和為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