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捐款不留名?不能这么任性,该转变理念了

我们经常有“无名英雄”情结,认为帮助人就默默地帮好了,不留名,才是大侠,才是真英雄,为什么呢?

传统文化的影响,做人要含蓄,低调。《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故事《子贡赎人,子路受牛》,夫子明确指出:助人不仅要留名,还应该心安理得的接受感谢,如此方能倡导善行,移风易俗,如果拒绝感谢,甚至拒绝留名,不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可很多人没记住孔夫子的观点,只记住子贡的做法:我帮助别人只求心安,不求回报。

心理的需要。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希望有一定的美誉度,被他人喜欢,被他人尊重,做好事留名,自然会提高美誉度,不留名最后被发现,更能提高美誉度。

防止被人误解。做好事留名,担心别人说沽名钓誉。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人们分分慷慨解囊,大部分人捐给团体,捐给单位,捐给慈善协会,接收方会开收据或者公开在媒体公示,这很正常,既是对捐款人的一种肯定,也方便大家对相关机构监督,真正把善款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些善心人士捐款不留名,有湖北广安捐两千元的中年大叔,有山东东营捐了自己存钱罐全部的323元5角钱的小姐弟,有四川双流积攒了10071元的老爷爷,有默默捐了300万的网球冠军李娜等等,这些善心人士最后都被有关部门费尽心思找到并广为宣传大力表扬,挺好的,弘扬正气,理应如此。

李娜早在2月2日就捐款了,可一直没有宣传,被一些网友误解,各种批评攻击,事后公布,大家才消停,何必呢,李娜是体育界捐款最多的,没必要这么低调,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上,很多企业家都积极捐款,而且公开善款金额,大家也没有说他们沽名钓誉,反而更加尊重他们。

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常教育孩子,要做好事不留名,这是不对的,我们要积极培养社会的正能量,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做好事留名,并且给留名者给予积极的回报,以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从善的活动中去。

其实,国家已经在这么做,做了慈善捐款的企业,可以进行税收减免优惠,对个人积极进行宣传报道各种表彰,这是对个人美誉度的最大提高,也是对其社会价值的肯定。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时势,告诉孩子们,做好事要留名,受表扬要心安。前两天我的孩子告诉我,高一的时候,发现语文老师感冒了,嗓子有点哑,就悄悄地把家里的枇杷润喉糖拿了一盒放到老师的办公桌上,留了一个纸条让老师记着吃,保护好嗓子。老师很感动,第二天早上早读时感谢了这位不知名的学生,孩子说她很开心,虽然到现在老师依然不知道谁送她的润喉糖。我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没什么错,但我不支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任何事都会有人不满意,都会有人恶意揣测,不要因为别人的不理解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做好事要留名是我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们知道,只有留名,才能提高自身的美誉度,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善行中来,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中之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诚信友善,朋友们,做好事,要留名。

疫情捐款不留名?不能这么任性,该转变理念了


疫情捐款不留名?不能这么任性,该转变理念了


疫情捐款不留名?不能这么任性,该转变理念了


疫情捐款不留名?不能这么任性,该转变理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