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帝國主義侵華過程中,美國扮演了一個什麼樣角色?

美國雖然不能說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國家,但也是隔洋相望的國家,同時現在作為世界上兩個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各方面的聯繫也越來越密切。而要說起中美兩國的接觸一定會追溯到近代史的清朝,而這也就是近代的帝國主義侵華時期,不過作為帝國主義國家,美國雖然沒有參加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但之前卻幫助英法軍隊炮轟了大沽口,同時還參與了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雖然後來的賠款美國用來幫中國做了一些好事,但中國人至此還是給美國扣了帝國主義侵華的帽子。不過當我們細看歷史時,美國這個國家的形象總是若隱若現的,很難分清是敵是友?

晚清時帝國主義的美國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曾國藩去世,之後整個清朝的門面工作就由李鴻章來承擔,其中繼承曾國藩衣缽的有兩件事,一個是繼續興辦洋務,另一個則是繼續派遣幼童到西方國家留學。不過可惜地這兩件事最後都被李鴻章搞砸了,這裡就不做陳述了,這裡僅僅看看後來李鴻章一次去美國的國事訪問來看看美國當時如何看待日薄西山的中國。李鴻章權力的最高峰是在光緒十年到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敗)這十一年的直隸總督職位期間,而李鴻章訪美是發生在一年後,此時李鴻章已不是直隸總督也沒什麼實權了,但由於其聲望,清廷念及舊情,慈禧和恭親王奕盉派其出使歐美,以商討關稅問題。李鴻章出發的順序分別是俄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最後是美國和加拿大,而在這八個國家之中,美國是對李鴻章給予最高禮遇的,不過李鴻章在美國風光是風光了,但這並不能說明美國對中國有好感,李鴻章愉快地結束訪美的三年後,美國人就露出了真相,這就是美國一手釀製的門戶開放政策,1899年美國國務卿提出了這一概念並代表了美國的意志,此政策的實質是使每個帝國主義國家在華實現利益均沾,相互合作,而這也解釋了為何一年後八國聯軍侵華中各個國家為何能夠配合如此默契,而侵華的這八個國家中一半都是四年前李鴻章友好訪問的對象。而此時卻將觸手伸向了中國。不得不說是一種戲謔。雖然八國聯軍起因於義和團運動和慈禧的向十一國宣戰,但這卻不能洗白八國聯軍撤退後遺留給清朝所謂的教訓,而這種明目張膽所實現的對中國最大程度的一次劫掠和一年前美國人提出的那一套利益均沾理論脫不開關係。說到了辛丑條約美國人所起到的“貢獻”,下面再來看看此條約後另一臭名昭著的事件,1904年美國國會的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議案,現在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美國為什麼主體民族是白人,近代中國這麼亂,沒有像戰亂中歐洲的白人那樣自由湧入美國。這裡就要看看當時美國人對華人的態度了。

在近代帝國主義侵華過程中,美國扮演了一個什麼樣角色?


排華法案的屈辱六十年

1904年無限期延長排華法案,那排華法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裡還要提一下李鴻章。美國南北戰爭中有一位北方總司令叫格蘭特的,他在林肯遇刺後隔了一屆成為第十八任美國總統,而他在退任後的1879年訪問中國,並得到李鴻章的隆重接見,兩人交談也很是投機,但這並沒能成為中美關係前進的一個契機,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此事的三年後,美國人就幹了一件很過分的事,這就是1882年著名的排華法案。該法案從這時開始一共延續了六十一年,由此可見此法案是代表了當時美國的主流意識的,該法案之所以長期盤踞美國社會有兩個基點,其一華人不可能接受美國基督教的宗教倫理道德標準,其二華人會搶美國人的飯碗。現在看來這兩點理由更多地是穿鑿附會,因為它與美國人標榜的普世價值和平等自由原則是相違背的,但可悲的是最後排華法案在社會廣泛的呼聲中通過了,有人會認為是清朝的太弱所以有此法案,但事實上法案不是針對清朝而是針對華人,”該法適用於一切華人而無論他們的國籍為何“。而法案通過的時間之所以選在南北戰爭後的二十年在於此時美國的經濟已經足夠富裕了,而幫助美國人建設路的華人此時看起來確實顯得有些多餘了,因此排華法案總結起來既不是所謂的宗教原因或就業問題,而是當時白人至上的美國思潮下不願意分享財富的結果,該法案將華人勞工移民(1924年變成所有階層)排除在外並對本國已存在華人移民進行打壓,禁止與白人進行通婚,阻止其進入主流社會,還有就是為華人設計的自給自足的中國城。

在近代帝國主義侵華過程中,美國扮演了一個什麼樣角色?


法案廢止後的中美

排華法案是在中美合作的1943年廢除的,不過都知道1949年中國近代史就結束了,但這六年的時間裡中美仍然有了些來往,只不過仍然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其中《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是我們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個,其單方面要求中國全部領土、全部事業一律對美國開放,此條約簡稱中美商約,條約涉及的面比較廣,就單以此看看廢除了排華法案的美國此時是否對中國伸出了懷抱,“我覺得,對付這些困難最好的辦法是以異乎尋常的耐心,盡我們的可能以以友好的方式幫助中國朝著進步與自由的路線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經過10年,我期待著那種過於敏感的民族主義煙消雲散。”這是當時一位美國高官的原話,這句話理解起來無非是一個意思,中國應該鄙棄所謂的民族主義把中國全境向美國人無條件開放,而這裡美國人提到了民族主義一詞或許也解釋了三年前他們為何廢止了排華法案,至少在此他們又佔到了正義的制高點上。總而言之中美商約基本上是被認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因為它要求中美在不考慮當時懸殊的經濟差距而互給對等待遇。

在近代帝國主義侵華過程中,美國扮演了一個什麼樣角色?


這裡主要是把近代史中美國做的一些不光彩的事簡單提了一下,但並沒有要否定美國的意思,畢竟一個國家也好,民族也好所有行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正所謂人不為己那句話所說的,只不過”為”字讀成一聲或四聲,整句話意思還是不太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