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沉默的大多數》

墨緣藍貓|文

讀《沉默的大多數》


讀完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

我是一個不愛思考的人,以至於讀王小波的這本書,從開始,就有了一些壓力。我感覺到的也應該是一些吃力。但因為喜愛著的文字也就堅持讀完了。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這本雜文集中主要講的是他所經歷的那個年代的一些社會現象的理解,是他的一些特別的,並不從眾的個人三觀。

他以幽默的筆觸,犀利的筆鋒,刻薄語言來講故事,講那個年代特有的故事,展現給我們的有辛酸,有苦辣。他感慨著那個特別的年代。

也許是期待多一些人生的體驗吧,總覺得能在那個年代裡走來,也可以說是一種幸福的幸福。

畢竟,我們的命在投胎降生時不能自主,不能選擇,認命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式,所以,我會去說它的幸福。這不是宿命論。

我們每個人所經歷的時代,都應該是幸福的,這是取決於個人的一個三觀的定位。

拿我本人來說,就是慢慢地覺得自己是遇上了一個好的時代的,只是自己在人生的必要階段沒有定向努力罷了,所以至今沒有發財,也沒有謀得一官半職,這財路和官路都不去走,最終就只剩下了自己。一個做自我的自己。

讀《沉默的大多數》


《沉默的大多數》這本書,從開始以似懂非懂的狀態走進,到中間不懂,及至咬著牙,在午夜裡讀了幾頁竟然讓眼皮打起架來,不得不放下。

讀,有點苦不堪言,但又不肯割捨。

於是想著今天上午,無論如何給他它做個了結。不想,這個上午,卻出乎意料地給了我很多的喜悅。

我呵呵笑著,乃至在要噴的狀態中,把後三分之一部分一口氣讀完。

王小波幽默的筆鋒,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個令人捧腹的故事,也在闡述著一個個令人深省的道理。

這些道理或許不適合你我的三觀,但在王小波的筆下,卻也不得不帶著我引發一些思考。

讀《沉默的大多數》


還是說說他講的故事吧。

他下鄉的地點雲南,那個美麗的地方,沒有渾身是寶的椰子樹,於是究其原因,從一個野史故事,講起椰子樹與平等。

用野史故事來講平等的問題。每次說到平等,我也會自問自答,世間真的有平等嗎?沒有。

一起看故事,在雲南,很久以前,是有椰子樹的,而現在沒有。因為椰子樹,讓雲南的黎民百姓過著幸福的生活。

可是,大漢政權下的諸葛先生帶著大隊人馬來到了雲南。他磨破了嘴皮子,也沒人聽他的漢政權,不願放下賴以生存的椰樹去種地。

於是,憤怒的諸葛先生用他的權力,把椰樹全部砍倒滅了種。

結果,蠻夷之人,就沒了椰樹這一稀奇之物,也就開始唯命是從於天朝大邦,變得老實起來。以至於到現在,雲南都沒有椰樹。

這個故事,以求平等的角度出發,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平等是不存在的。平等,只是形式罷了。妄想而已。

讀《沉默的大多數》


還有一個故事,給我印象很深。有個大學的青年教師,30多歲了,每月只能掙到三五百塊錢。每談對象,都面臨著吹。

他住在筒子樓裡,別人家在樓道里炒菜,那油煙滾滾,就會一股腦地灌到他的臥室裡。

廁所是公共的。每當內急,他無論打開哪一間隔間便池,都會看到不忍目睹的骯髒便池。

生活如此,工作上也不盡人意。他在系裡,根本連粥都喝不上,副教授一直遙遙無期。

他出門辦事,到處都是人的臉色。人人似乎都可以對他亂粗聲粗氣的大吼亂叫。

後來,他變得沉默了,並在沉默中寫下了一本書。

這本書給他帶來了奇蹟。因為這本書一出版,先把洋人嚇得要死,於是洋人就來找中國的政府,中國的政府就開始一個個電話,一級一級打了下來,於是系主任,派出所,居委會都趕緊對他笑顏以待,改言相敬。

哈,小人物終於翻身了。

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學會了隔山打牛的訣竅。

書裡還有很多這樣極富哲理的故事,不一一分享,有興趣的你也可以把這本書找來,在王小波嬉笑怒罵的文字中,品味不一樣的人生,看到一個從平常生活裡走來的深邃的王小波,然後,也讓自己,學著去思考一些什麼。

讀《沉默的大多數》

我是藍貓,與墨結緣,期待和你一起走進書與畫的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