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心機有多重?專家:看免死金牌上寫的4個字,你就明白

在封建王朝中,歷代皇帝都有出現過殺害功臣的情況,劉邦坐上皇位成為漢高祖後,並一個個殺害了曾與其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漢初三傑唯獨張良急流勇退得以善終,蕭何則自汙聲名保住了性命。

朱元璋的心機有多重?專家:看免死金牌上寫的4個字,你就明白

唐朝皇帝李世民被稱為一代明君,也對功臣們下過手,畢竟皇帝的位子不好做,時刻要提防別人的權勢是不是比自己大,心懷猜疑,也就比常人要冷酷無情的多,可皇帝也需要有人幫他做事,也得給些好處給臣子,免死金牌便是其中的“好處”之一。

朱元璋的心機有多重?專家:看免死金牌上寫的4個字,你就明白

免死金牌也叫“丹書鐵券”,最早開始於漢高祖劉邦,不過當時還不作為免罪和免死等特權,隋唐後“鐵券”還特別常見,凡是開國元勳、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都能從皇帝那獲得“鐵券”,到了南北朝時期,“鐵券”便有了免死的功能。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步步打下了自己的江山,建立了明朝,這時朱元璋從律令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對象,規定免死金牌只會賞賜給立有軍功,被封為公、侯、伯的勳臣。

朱元璋的心機有多重?專家:看免死金牌上寫的4個字,你就明白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為收買人心,安撫功臣,因此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34人獲公爵、侯爵封號,並且得到了免死金牌。

不過免死金牌並沒有保住了他們的性命,李善長、徐達等人還是比朱元璋先一步見了閻王,這是怎麼回事?專家:看免死金牌上寫的4個字,你就明白了。

據《明史》記載,明代的免死金牌模樣是參考了吳越王錢鏐所獲的免死鐵券,形狀似瓦而彎曲,上刻著功臣立下的大功,一分為二,左頒功臣,右藏內府,要用的時候就合起來,以此區分真偽。

朱元璋的心機有多重?專家:看免死金牌上寫的4個字,你就明白

眾所周知明初有四大案,即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和藍玉案,四大案便是朱元璋將功臣們逐個拔掉,打江山守江山難,朱元璋為加強皇權,也就對功臣們痛下了殺手。

胡惟庸案中先後共誅殺了3萬餘人,宰相胡惟庸、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等功臣皆在此時喪命。李善長在朱元璋還沒有稱帝時就跟隨朱元璋征戰,在戰場上哪次不是出生入死,功勞也可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朱元璋的心機有多重?專家:看免死金牌上寫的4個字,你就明白

李善長的結局就被蕭何慘多了,李善長的妻女弟侄七十餘人皆被朱元璋處死了,而李善長在臨死前高呼自己有免死金牌,希望能保一命,朱元璋則為李善長講明瞭其中的“門道”,也可見朱元璋的心機之重。

在免死金牌的上面還有“謀逆不宥”四字,意思是說謀反是不可以免死的,而胡惟庸案的罪名可不就謀反,後面發生的“藍玉案”也是謀反,前後共誅殺了1.5萬人。

要說免死金牌是保命符,倒不如說是催命符,獲得免死金牌的都不是等閒之輩,往往也是皇帝最為猜忌的。

朱元璋的心機有多重?專家:看免死金牌上寫的4個字,你就明白

在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以謀反的罪名處死了立過大功的功臣們,至於到底有沒有謀反,誰真的清楚?也應了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