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摘要: 隨著信息化發展,遠程醫療逐漸成為新興的醫療模式「有了數字醫療,不論天涯海角,醫生就在你身邊」。遠程醫療可以用於對老年人的健康監測、疾病診斷、諮詢、教育和慢性病管理、長期照護等,尤其有利於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及實現轉診醫療、保持醫療的連續性。民營醫療機構如何開展遠程醫療增加門診量,更好鎖定患者源,突破距離及有限資源的限制,因此透過遠程醫療來扭轉民營醫療機構更好為患者服務。藉助遠程醫療手段擴挖掘醫生價值、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創新醫療服務應該是民營醫院的下一個發力點。

關鍵詞:遠程醫療(telemedicine);民營醫療機構;

通過這次疫情,人們覺醒:公共衛生安全是何等的重要!未來國家都面臨重新調整醫療模式、優化醫療資源、加強醫療合作、保障醫療連續性和提高全民衛生素養的挑戰,遠程醫療在這樣巨大的社會需求下應運而生。遠程醫療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高速網絡進行數字、圖像語音和高清晰圖像的交流,達成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遠程醫療解決距離問題,就是疾病診斷治療理解“遠在天邊盡在眼前”。特別是中國實現5G網絡了,給遠程醫療增加如虎添翼的用武之地。但是民營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項目尚較薄弱。今天探討一下: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一什麼是遠程醫療?

就是藉著信息及電信技術來交換相隔兩地的病患的醫療臨床數據及專家的意見,以克服空間甚至時間上的障礙。它結合了計算機、通信技術與醫事人員的專業知識,使醫師可以相隔千里進行視頻會議及隔空會診,提供偏遠和基層地區的民眾全面的醫療照顧,也可提供醫師及護理人員的 教學訓練機會。而遠程醫療的定義與包含的內容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隨之改變。遠程醫療服務項目包括:遠程病理診斷、遠程醫學影像(含影像、超聲、核醫學、心電圖、肌電圖、腦電圖等)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遠程病例討論及省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項目。

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療不一樣,是醫療行為,醫療行為就是由醫療機構和具有醫療資質人員提供。專家表示遠程醫療與醫療自動化可有效解決高齡社會的問題,突破距離及有限資源的限制。

「有了遠程醫療,不論天涯海角,醫生就在你身邊」專家針對遠程醫療看法「醫療進步對大家都是幸福的一件事。」

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二遠程醫療解決偏遠醫院、診所、危險疾病發生者及老年人疾病問題?

兒女長大就業後,父母與子女天各一邊是當今社會的常態,尤其在獨生子女盛行的當下,父母如果生病了成為天下子女最牽掛的事。在外地打拚的孩子,內心總免不了牽掛著在故鄉無法就近照顧的父母;獨居的長者在家中發生了意外,是否只能苦苦等待救護車不知所措,還是可以實時的處理;為事業打拼的國人到醫療水平相對落後的地區拓展生意,不幸舊病復發,到底該聽從當地醫師的建議,還是有更好、更可靠可信的評估建議;年輕人為追逐夢想到尼泊爾攀峰,不幸車禍重傷,究竟該啟動耗費很貴的醫療專機,還是就近應急處置快速處理,還是有更好可信的解決方法?

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1一個登山者故事:攀登珠穆朗瑪峰是登山客一生的夢想,若有登山客在攀爬途中發生腳趾凍傷的現象,當地一般醫師多半會建議截肢,但事後回到當地國家將照片與相關信息提供給本地醫師後,才得知若當下回國治療,其實是可以保全腳趾的。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發生意外就醫診療行為,恐怕誰都沒想過,在面臨不同的狀況下,若多了一個可信任的醫療專業意見,可以避免造成人生重大遺憾!

2 爆發疫情醫院急診關門,我到哪裡看病:

誰也沒有想到今年我們歡樂生活時候突然間,令人流連忘返我們美麗城市,被新冠病毒掠奪稱霸,成了重災區。大家乖乖宅在家,醫院、診所成為最怕去的地方。所有民營醫療機構、部分醫院全部停診。

疫情期間人人都在心想這段期間千萬別生病。沒想到才過幾天,晚上十點多接到好友王大哥來電,他乖巧懂事的女兒在幫媽媽消毒門把手,不慎壓傷右手小拇指,小拇指又紅又腫,痛得眼淚直流。平日一定直奔醫院急診室,但這非常時期,我馬上建議王大哥,利用遠程緊急醫療服務。果然透過下載骨科醫院軟件,立刻在網上就診,雖然無法透過網絡拍照X光,但醫師判定是單純性骨折,指示到藥房買專門的夾板固定即可。

過了些天,王大哥在微信上傳來照片,女兒的右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又紅又腫,起紅疹還發麻,我建議他再次利用遠程醫療和骨科醫生聯繫。這次王大哥致電骨科專科醫院,醫師立即加入王大哥的微信,利用微信錄像功能進行診斷,原來是蚊蟲咬傷引起的紅腫,骨科醫師給開了幾樣藥,到藥店把藥買回來擦上後,就藥到病除了。

3 《醫療船》孤島發生危險疾病遠程醫療解決問題:

前兩年有一部很火韓劇《醫療船》 講述了登上了大海上的簡陋醫療站:醫療船。有各自不同故事的醫生,通過搭乘船隻,輾轉在醫療設施不足的小島上進行醫療活動的故事。其中有段劇情是利用遠程醫療來取代醫療船指導疾病診斷治療的爭議戰,最後通過遠程醫療解決《醫療船》發生危機問題。

4點評:


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特別偏遠地區醫院、民營醫療機構,存在醫療設備。醫療人才不足。一旦發生重大醫療事故或者重大公共安全危機。一定需要上級三甲醫院支持和幫助,這個時候新興遠程醫療的服務,其實可提供更好的選擇!但現行的社會架構面臨人口老年化慢性疾病增多的狀況,加上醫療資源三甲醫院都集中城市,使得民眾習慣前往城市三甲醫院就醫而不先就在自己的原地醫院、社區中心或小型診所進行診療,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與醫療資源配置不夠問題發生。」

遠程醫療不僅解決偏鄉地區的醫療資源與人力之不足,更是現行國際醫療執行的趨勢,海內外醫護機構與人員藉由數字醫療可進行診斷、治療與溝通,甚至執行手術;患者家屬保持亦可透過遠距設備與醫護機構保持聯繫,以實時響應與相互支持,讓醫生和病人病兩端發揮作用。

三民營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對於民營醫療機構來說,由於不受管理體系的制約,其創新醫療服務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較公立醫院更為靈活, 對於社會資源的獲取和發展方向的調整也能更加及時和便捷。可以看到的是,多數民營醫療機構都在尋求高端醫療市場的突破口,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會更多地集中在拓展國際醫療服務、開發高端醫療服務需求上。而民營醫療機構的劣勢是醫院或者診所品牌,如何尋求品牌的突破,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也是目前民營醫院更關注的問題。多點執業政策已經出臺,盤活醫生資源、藉助遠程醫療手段擴挖掘醫生價值、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創新醫療服務應該是民營醫院的下一個發力點。

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對於營利性的民營醫療機構來說,未來無論是面對‘醫聯體’還是‘醫共體’,唯一要做的利用是遠程醫療幫助醫生快速提高其診療能力,減少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從而吸引患者、留住患者、服務患者、把實惠留給患者,在高質量和低成本中二選一,做百姓家門口的醫院。

四 疫情過後,預約看病模式將成為常態

掛號是患者就診的第一個關鍵環節,可以理解為傳統的模式。以後醫院會實現網絡預約了。現在很多公立醫院已經實現必須網絡預約診斷了。

網絡預約掛號也是新的模式,民營醫療機構是否也應該趕緊行動起來,補上我們網絡發展短板。現在網絡預約有電話預約、診間預約、掌上APP預約、微信預約,以及現場預約等五種預約就診方式。其中,通過手機預約的患者數量最多,佔了八成。實時預約。預約後患者按照預約時間前來就診,提高了就診效率,避免了擁堵現象的發生,改善了醫院、診所診療環境。也避免疫情期間交叉感染問題。


民營醫療機構是時候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邊界,開展遠程醫療診療!


結論: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診療模式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偏遠地區的疑難雜症患者要找專家,不是急著直奔大醫院,而是在當地通過遠程醫療平臺,享受大醫院專家的遠程診斷。搭建遠程醫療平臺,讓更多群眾實現在家門口看病。民營醫療機構如何分享“遠程醫療”這塊大蛋糕是每個創業者必須考慮的。

溫馨提醒:

民營醫療機構如何建立遠程醫療系統,一點建議

1和相關專科醫院、公立醫院建立醫聯體。

2 和相關協會、專利醫院科主任、國際國內知名專家建立遠程診療團隊

3和相關APP網絡平臺合作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