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堵點”解“痛點”破“難點 青神“硬核”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找“堵點”解“痛點”破“難點 青神“硬核”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四川新聞網眉山4月13日訊(鄭淼 肖傑峰 文/圖)幾十臺工程車穿梭往來,投資10億元佔地1500畝的綠色竹纖維綜合利用產業園工程項目建設正酣;工作人員忙著勘測放線,總投資約100億元、總佔地1100畝的西南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前期建設準備工作緊鑼密鼓推進……4月7日,走進眉山市青神縣經濟開發區,一股股建設熱浪撲面而來。

讓好的項目能進得來、落得下,更能落得穩、發展快,青神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數據顯示:2019年,青神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速8.5%,全年新發展民營經濟主體1688戶,完成目標任務數225%,全縣民營經濟主體達到11667戶,民營經濟完成稅收57053萬元,佔全縣稅收比重81.2%。

問診找“堵點 ”

“每年60多次的各類檢查,每次我都要參加,不陪怕怠慢,陪呢時間又耗不起,我是左右為難。”過去,眉山百事康農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曾惠容心中有著“堵點”。

企業要發展,營商環境最重要。“重視營商環境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貫徹上級精神要落實在具體點上、事上,要找準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關鍵。”青神縣委主要負責人給出考題。

面對考題,青神縣各職能部門選擇用紮實行動、創新模式、轉變作風來作答: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大調研活動,推廣實施民營企業接待日製度,在21個部門設立民營企業接待辦公室,實時受理企業訴求,通過上門找、會上聽、問卷查,尋找企業反映強烈的“堵點”;開展系列營商環境調查活動,模擬企業開辦、電力開戶、職工子女轉學,市民服務中心窗口督察人員跟辦不動產登記辦理、天然氣過戶等,一線把脈問診找準營商環境的“堵點”,收集問題200多個,集中體現在檢查多、手續多、辦理慢、動輒罰等方面。

找到了企業“堵點”,就找到了答題“秘訣”。青神縣迅速出臺《關於規範企業檢查行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限檢查次數,明確由縣民營經濟辦公室協調開展綜合執法檢查,每年檢查次數不超過4次,不得要求企業老總陪同;禁以罰代管,取消對行政執法部門罰沒收入和行政執法案件的目標考核;控制檢查頻次,對上級安排的專項檢查結果綜合利用,同一時期不對企業進行重複檢查,對非安全、環保類的重點企業實行不訴不查。

效果如何?從既是安全監管重點企業、又是環保督察重點企業的四川省彩虹製藥有限公司看:2018年該公司共接受縣上檢查63次,而去年的檢查次數不到15次。

創新碰“痛點 ”

“一次行政處罰也許僅僅幾千元錢,但有可能讓企業錯失上百萬的訂單或者失去向銀行融資的資格,對企業來說就是滅頂之災。”青神縣紅運皮鞋廠負責人劉玉新一席話,道出許多小微企業發展的“痛點”。

可是,如果執法部門不處罰企業,是不是沒有拴好紅線,會不會認為是執法放水?該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也有著擔憂。

“放管服”就是碰“痛點”。罰與不罰、如何罰,查而不處、違而不罰誰來擔責等,都需要制度來保駕護航。

去年5月,青神縣在全省率先推行“首查不處、首違不罰”,將民營經濟主體48種首次輕微違法行為納入“首違不罰”執法清單,實行“首違不罰、二查低限、三查中限、四查上限”,取消對行政執法機關罰沒收入的考核;對首次輕微或一般性違法、違規行為納入不予處罰清單,對再次發生同類違法行為的明確低限給予處罰,把執法人員“可與不可、低限與上限”自由裁量權關進籠子。

據悉,青神縣公佈2019年“首違不罰”清單以來,共對49個企業62件輕微違法行為執行“首違不罰”。到目前為止,這些企業沒有再次發生類似二次違法行為。

解決企業“痛點”,營商環境才能提質增效。“以前,所有工程的圖審均在市內三家圖審公司進行審查,即使安排專人盯,也因審圖公司業務多而不得不慢慢等。”青神經濟開發區項目部長王志學說,自“圖審破壟斷、環評分段審、取消中介庫”政策實施後,這個“痛點”得以化解。

青神縣力興機械產業孵化園就是這一政策落地的典範:從投資簽約到開工建設,45天;從開工建設到投運使用,160天。期間,項目圖審由業主委託成都圖審公司審查,5天出結果,破除了圖審壟斷;廠房項目環評實行備案1個工作日完成,在建設廠房時開展生產線環評,廠房建成時已完成環評相關工作,探索項目環評分段審。2019年,該孵化園產值達25000萬元,實現稅收600多萬元,成為四川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青神做法力興模式”也在四川縣域特色產業園區轉型發展座談會上推廣。

據統計,截至目前,青神縣已有40多個工程類建設項目委託市外機構審圖,平均用時節約10個工作日。

發力破“難點 ”

眉山泓揚機械有限公司在青神經濟開發區租賃廠房創業時,就遇上了難題:設備投入大,購買材料要現款交易,急需一筆40萬元的週轉資金,但因資產抵押問題無法到銀行融資。

小微企業難以找到有效抵押物,銀行又最擔心呆賬、壞賬的問題,泓揚機械遇到的問題並非個案。如何破局?

青神縣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多家抬”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新模式,具體為:政府主導、銀行牽頭、園區營運方及部門聯動,引入社會資本,由商業銀行承貸,多方共同監督的方式組建青神力興“微易貸”創業貸款擔保基金,由青神縣力興機械產業孵化園提供抵押資金,為園區內需要借貸的企業提供擔保。

泓揚機械成為青神縣首個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到目前為止,青神縣已有4家企業獲得青神農商銀行120萬元的貸款授信,企業燃眉之急隨之而解。

風物長宜放眼量。面對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青神縣找準提升營商環境的切入點、發力點和支撐點,發巧力破難就易。在全市率先實行週六錯時和延時、預約、代辦服務,方便企業職工辦事;出臺《青神縣“扶持跟著項目走”實施辦法》,向縣內民營企業發放產業扶持資金1000餘萬元;由縣經濟開發區牽頭建立“環保管家、安全保姆”服務機制,每年委託中介機構免費為企業上門服務,查問題制訂整治方案,每年為每戶企業節約資金3萬餘元;探索聯合委託聯合建設機制,解決小微企業危廢固廢處置難、成本高的問題,為30餘家小微企業節省廠房600餘平方米,每年節約資金100餘萬元;政企聯動,組團到周邊人口大縣招聘,解決企業用工難;政校企合作,與周邊大專院校聯合,開展機械和竹技能專業訂單培訓,解決工人技能提升難;向企業職工投放600餘套公租房,開通企業1元公交,增強企業職工獲得感,解決留人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