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周末看电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对其中一个情节印象深刻:

男孩一路高奏凯歌,杀进全国赛,却在关键时刻拼错了单词,被淘汰。当听到裁判宣布“拼错了”时,他脸上瞬间露出错愕、遗憾和难过的表情。

但很快他就平静了,对台下观众优雅地鞠躬,说:“去年我是第13名,今年我是第5名。我觉得我很棒。明年我还会来的。”

Wow!我在心里小小地喝了一声彩。我相信,大部分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这个孩子心态太出色了,真正做到了我们说的“败不馁”。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输赢的问题,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当孩子因为失败而沮丧、难过,甚至情绪崩溃,父母就很担心——

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以及再次面对挑战的勇气呢?

我们公号多次讨论过输赢问题,基本观点是——


1、孩子输了之后不高兴,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孩子“输不起”。

每个孩子都不喜欢输,输了就会本能地产生负情绪,不仅孩子如此,成人也一样。我们不应该期望孩子输了以后可以很平静,更不要给输了以后不高兴扣上“输不起”的帽子,尤其是对于4、5岁以前的小年龄孩子,输了以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事,等到长大一点后就都会好的。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和安慰孩子的情绪。

2、在亲子之间的比赛性质的活动,大人原则上应该让着孩子。

成人与孩子之间进行竞争性的活动,本身就在力量和心智能力方面有巨大差异。如果还要以“公平”的名义要求孩子遵守规则不许耍赖,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那有没有办法既让着孩子、又能锻炼孩子努力,同时还能培养对输和赢的乐观态度?

李岩老师在“天天游戏力”亲子游戏课中,专门讨论了“输不起”这个话题,并对“如何让着孩子”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建议,我们摘编了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总的来说,让着孩子也是先易后难。可以大概分成3个级别:

  • 1级,让他比较轻松地赢;
  • 第2级,逐渐加大难度,让他感觉到一定的阻力困难,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赢,当然最终还是孩子赢;
  • 第3级,开始让孩子有输有赢,有一些输的经历,但多数还是赢。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以比赛跑步举例,让着孩子的第一级,就是让他一路跑在前面,大人跑在后面,孩子最终获得胜利,过程中没有什么悬念。

可能有家长会担心,这么让孩子顺利地赢,没有起到锻炼他努力的作用啊。关于这个担心,我想分享两点看法:

第一,其实孩子已经努力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即便孩子一路领先跑在前面,他也都是用尽了全力在奋力奔跑的。实际上这就是“努力会带来成功”的最基本的模式,孩子要先对这个体验有一定的积累,才能建立基本自信。

第二,当孩子建立了基本的自信,他就会主动发出信号,要求增加难度,否则他也会觉得没意思。不过孩子的信号,有时候会是直接说,但更多有时候是行动上的暗示,我在之后的例子中会进一步说明。

当我们捕捉到孩子这类信号以后,就可以进入第二级,逐渐增加难度。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还是以赛跑举例,我们可以在跑的过程中,一度跟孩子并排、同样快,甚至超出孩子半米,这时候孩子会产生一定压力,并且会更加努力地跑,而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慢下来,让孩子再次超过我们。

不过这个所谓适当的时候,没法具体量化,大家必须凭着对孩子的了解,去感觉孩子什么时候还可以再努力一下下,而什么时候他的努力即将到达尽头,再不成功他就要放弃努力了。

也就是说,每个人能做出的努力都不是无限的,遇到阻力时我们一开始会努力地去克服困难,但努力到一定的时候,如果总是无法成功,我们就会放弃努力。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因此我们关键要做的是:既要让孩子努力,又要在他放弃努力之前让他成功。

第三级,当孩子大一些以后,承受力越来越强了,就可以试着真的让他输一次,然后再让他努力扳回一局。

第二级和第三级,其实就是在“努力”和“成功”之间,插入了阻力和挫折,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努力时会遇到阻力,甚至遇到暂时的挫折,但只要坚持努力,就还是会成功。

讲完了原则,与大家分享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这三个级别在实际互动中是怎么体现的。

我女儿5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在楼下玩。过来一个不太熟的女孩,我女儿拉着她一起玩,她有点犹豫,但也没有拒绝。

女儿说玩“老狼老狼几点了”,并且让我当狼,她俩当羊。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老狼老狼几点了”怎么玩?

老狼站在前面,羊在后面大约1米,羊问“老狼老狼几点了”,狼就随便说比如说8点了,大家就往前走8步,几次以后狼会说“吃饭啦”然后转身去抓羊,羊就要努力跑回家不被抓到。

第一盘的时候,按规则应该俩人并排跟在我身后大约1米,但是那个女孩却至少离我有3米远,而且随着我们不断往前走,她就离我越来越远,等我开始抓的时候,她离我至少有7、8米远。她在干什么呢?大家肯定知道了,她在观察我。

孩子本能地知道,他自己跟一个成人相比,各方面都差距很大,因此他会本能地先确认,这场比赛能不能是一场公平的比赛。

我们之前的课程里讨论过,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公平比赛,不是双方都遵守规则,而是大人必须让着孩子。也就是说,女孩因为跟我不熟,不确定我是什么样的大人,她一开始担心的不是我会不会玩,而是我会不会让着她们。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对于女孩这个状况,我应该怎样呢?我相信只要我在头两盘抓住我女儿或者她,那她就一定不会继续这个游戏了。除非我不想让她跟我玩,否则,就应该让她俩顺利地赢。

于是,第一盘往前走的过程中,我就自言自语说:“我今天好饿,一定要抓到一只小羊,可是我的眼睛不太好,看不清可怎么办呀。”

到我该抓她们的时候,我眯着眼转过身,假装看不清楚的样子,虽然一边大喊着“我要抓住你们”,但是却冲着另外一个方向冲过去。

知道我是一只“瞎眼狼”以后,女孩明显有了信心,第二盘就开始放心大胆地玩了。

第三盘开始,俩人看我又跑错了方向,就喊:“瞎眼狼,我们在这里!”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她们什么意思呢,她们在要求增加难度,太顺利地跑回家已经不好玩了。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孩子会暗示我们增加难度。

于是我冲她俩冲过去,她俩大叫着跑回家。之后我就不再跑错方向了,而且越追越近,有时候追到她俩身后拍一下她们肩膀,或者凑近了说一声:好香的小羊啊!这时候她俩都会尖叫着拼命跑,当然最终她们还是成功地跑回了家。

也就是说,我离他们很近的时候,她们就会因为“危险很近了”而产生紧张,而当她俩奋力跑回家,就会因为脱险了而放松下来。

父母必看:不是孩子输不起,是你不会让着他

最后有一次,我试着把我女儿抓住,抓住的时候她有瞬间的沮丧,于是我傻傻地说:“喂,你是小羊还是小猪啊?我只爱吃羊肉的。”

我女儿马上说:“我是小猪。”我接着问:“那你得告诉我小羊在哪里,我才放了你。”我女儿随手瞎指了一下“在那边”,于是我说“谢谢了”,然后放开她冲旁边跑过去。

之后一次,我又抓住她,她又说“我说小猪”,这次我先小声对她说:你只要使劲,就能逃出去。我小声提示完,又换成老狼的口气说“你不是小猪,这回你跑不掉啦”。这时候我女儿使出全身力气,几秒钟以后我让她挣脱了,还故意喊:哎呦,这只小羊好大力气,你给我回来!

总之,通过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既让着孩子,又让他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力量。

孩子的神经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多次的紧张—放松—再紧张—再放松,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孩子适应力的基本过程。

重点说明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到第二级或者第三级,而有的孩子需要在第一级停留比较长的时间。

即便是同一个孩子,不同的时候需求不一样,本来已经在第二级、已经可以承受一定阻力了,但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又回到第一级,必须“轻松地赢”。

所以这些情况,大多数都是正常的,我们只需要跟着孩子的节奏调整难度,并全力保持联结,一段时间之后都会自然好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