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半程”: 互聯網醫療離風口還有多遠


互聯網醫療一直面臨著用戶習慣養成、市場推廣、商業模式等諸多難題。


疫情“後半程”: 互聯網醫療離風口還有多遠

文|楊燕


疫情發展期間,互聯網醫療行業可謂利好不斷。


用戶滲透率提升,公立醫院參與度提高,行業支持政策更是連番出臺。線上醫保支付落地後,近日發改委一紙方案中提到的“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更是令從業者激動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互聯網醫療多份指導性文件曾明確提出線上不得進行首診服務。多位從業者對投中健康表示,此舉突破了原先的監管政策,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諸多利好加持下,一直不溫不火的互聯網醫療行業會成為下一個資本追逐的風口嗎?


“彎道超車”的互聯網醫療


陳小兵成立的雲呼科技是從第三方基層醫療檢測服務起家的。2019年下半年,為了抵禦投資人口中的“資本寒冬”,他計劃上線面向C端用戶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到當年12月底,雲呼科技才剛拿到線上問診以及藥品銷售的全套醫療資質。


疫情給了陳小兵一次突如其來的“摸底考試”。新冠肺炎發生後,雲呼科技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幾乎全部停擺,剛上線的互聯網醫療給了他很多“驚喜”。據陳小兵介紹,因為平臺此前備了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資,他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激活了大概100萬用戶,從最初的10來個訂單猛增到最高峰5000個訂單。


此次疫情讓雲呼科技線上平臺的整體運營節奏被撥快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並不是孤例。在不方便出門的時間裡,大量用戶湧入線上醫療平臺尋醫問診。一直打著低頻低轉化標籤的互聯網醫療行業猛然擁有了一個“獲客成本幾乎為0”的紅利時期。


在約印醫療基金創始合夥人兼CEO鄭玉芬看來,線上問診可能是互聯網醫療獲利影響最大的細分賽道,也是行業海量用戶增長的來源。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大家都在家裡隔離後,作為線上醫療服務提供方的醫生端活躍度同樣提升了不少。


作為一家成立了十多年的互聯網醫療平臺,跟大多數同行一樣,健康160在疫情期間也開通了免費問診服務,平臺用戶訪問頻次增加了一倍左右。令創始人兼CEO羅寧政最意外的是,免費諮詢量提升之外,平臺上其他收費諮詢項目的收入也在倍增。,像心理諮詢等業務同樣被帶動提升。


自2000年互聯網+醫療概念被提出後,互聯網醫療行業從最早期的“掛號網”發展至此後的“烏鎮互聯網醫院”,如今早已涵蓋遠程診斷、線上問診、醫藥配送、醫療保險等多項功能,但一直以來行業發展進程緩慢。作為弱週期,強監管的行業,互聯網醫療一直面臨著用戶習慣養成、市場推廣、商業模式等諸多難題。


在疫情結束期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被流量和行業政策“偏愛”的互聯網醫療這次能如願迎來風口嗎?


“風口”還在路上


政策加持對行業利好不言而喻。


此次在國家政策層面提到“首診”放開,在華泰證券分析師看來,這代表當前放開首診的條件已趨於成熟,我國支持互聯網醫療首診的底層IT條件已經大為改善。在其看來,如果新冠病毒無法像 SARS 病毒一樣完全消失,那麼互聯網醫療可能會發展為一種常態化的醫療就診方式。


這無疑意味著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的增量和機遇。


而在易觀醫療行業分析師陳喬姍看來,“首診”放開之前互聯網醫療大多以第三方平臺為主,責任歸屬不好劃分,等公立醫院的試點互聯網醫院做起來了,才有探索推進醫保首診的基礎條件。目前看來,對於什麼樣的病症和情況可以進行互聯網醫療首診。接下來應該會劃定一定的空間,應該是不需要依託儀器檢查或診斷的病症,以輕症為主。


距離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真正“風口”,到底還有多遠的距離?


匯鼎投資合夥人黨鋒曾在投等艙分享活動上提到,互聯網醫療往往是以互聯網降低數據信息的獲取成本為出發點。但醫療的難度在於其商業流程複雜性,產品的非標性和支付剛性。


疫情早期的特殊性讓互聯網醫療降低信息獲取成本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在國內疫情緩減的“後半程”,能不能留住用戶同樣成為考驗各大互聯網平臺的一大難題。


鄭玉芬認為,在互聯網醫療平臺完成了把用戶吸引過來這一步之後,下一步如果能讓他在平臺上交易,那用戶後期留存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強。


如果平臺只有針對疫情期間的在線問診或資訊服務,那後期用戶流失率會很高。在留住用戶之前,平臺自身的商業模式是否足夠成熟,這很關鍵。


在“風口”到來之前,互聯網醫療行業真的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