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盡恩寵的安祿山是如何平衡跟各方勢力關係的?

安祿山自從得到玄宗的信任與寵幸後,仕途可謂順風順水,安祿山一直維持著與玄宗的君臣關係。他為了保持住玄宗對自己的信任,竟然認小自己16歲的楊貴妃為母,這在今天是不可思議的。那麼安祿山究竟對玄宗、楊貴妃而言有多重要呢?皇帝對他有多恩寵?安祿山與各方勢力關係如何?安祿山又是如何維持他們對他的信任呢?我為大家將揭開奧秘。

一、安祿山與唐玄宗

受盡恩寵的安祿山是如何平衡跟各方勢力關係的?

公元741年,安祿山被任命為營州(今天的遼寧一帶)都督(相當於省軍區司令),這是一個代表性事件,因為從這以後,安祿山在玄宗的信任下步步高昇。後來李林甫以及數位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拍安祿山馬屁,安祿山在玄宗心中的地位愈發堅定。玄宗有多寵幸安祿山呢——幾乎每年都賞賜、每年都封爵甚至有的年份封好幾次,可見皇帝對他的寵幸。

玄宗不但提升安祿山的官職,還很關心他。在一次皇帝舉辦的宴會上,文武百官都在下面列坐,而只有安祿山的座位被皇帝設在御座旁邊,甚至在他身後放置了榻(床),好讓他累了就休息。還允許安祿山箕踞(坐的時候把腳向前伸直),要知道這在坐法禮節中可是不合禮法的,也是被嚴格禁止的。可見,玄宗可謂對他無微不至(也可能是因為他胖?),親近多於常人。

受盡恩寵的安祿山是如何平衡跟各方勢力關係的?

除了加官加爵,玄宗還經常賜予他財物。安祿山僅僅就其眾多官職的工資,就可以稱得上是富豪了(年入百萬),然而皇帝仍然賞賜他很多,來表達自己對他的信任和恩寵。安祿山有一年過生日,玄宗提前一天便準備好了禮物賞賜給他,生日當天仍進行賞賜。在天寶十三年,玄宗那年大赦天下,在制書中特意提到了三位臣子,並給予重賞,其中就有安祿山(賜物四百匹)。

有一次玄宗得知安祿山道政坊的舊宅破舊簡陋,於是就為他建了一所新宅,據記載,該宅內極盡奢華,宏偉瑰麗,哪怕是廚房裡的工具,都是用金銀製成的……安祿山新宅甚至被人稱"瑰才之美,為京城第一"。在新宅竣工後,安祿山請求各宰相來新宅喝酒作樂(其實是想炫耀吧!),而當天原本皇上約好宰相一同打球,為了安祿山搬進新家,唐玄宗竟然放棄了原本打球的計劃,令

宰相去往新宅。可見,安祿山在唐玄宗心中地位很高。

要說安祿山,也是處理關係的一把好手。玄宗對他這麼寵信,自然他也會投桃報李。據記載,安祿山每年都會大量進獻俘虜、牛羊、駝馬和各種珍禽猛獸、異域珠寶等等,此外,安祿山利用玄宗喜愛音樂精通樂器,投其所好,進獻白玉簫等名貴樂器。同時,安祿山雖然是個大胖子,體重三百多斤,走路時必須要用兩個肩膀使勁向上提自己的身子,才能動腳,然而跳起舞來靈活異常,尤其擅長鬍旋舞,跳起來甚至像風一樣疾快,這更是增加了唐玄宗對他的喜愛。

一直在其謀反前,安祿山與玄宗的關係一直很融洽,君臣信任有加。

二、安祿山與楊貴妃

受盡恩寵的安祿山是如何平衡跟各方勢力關係的?

安祿山、楊貴妃,一為邊將,一為妃子,是玄宗最重視和最寵愛的兩個人。安祿山其實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自己常年在邊境,要想長期獲得玄宗的寵信,就要與皇帝身邊的楊貴妃處理好關係。於是,他在一次入朝時,請求成為楊貴妃的兒子,就這樣,楊貴妃與安祿山正是確認了母子關係。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安祿山出生於公元703年,楊貴妃出生於公元719年,兩人相差16歲,安祿山竟然拜比自己小十六歲的楊貴妃為母親,在外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

然而,安祿山心裡卻有自己的小算盤,首先,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妃子,輩分與玄宗相同,雖然她年齡小,但安祿山只能算是小輩,這是改不了的事實。其次,認楊貴妃為母就相當於認玄宗為父,就正式成為皇帝的乾兒子,這可是一般人得不到的,乾兒子意味著極端信任與恩寵,這可是巨大的政治資源。再次,由於楊貴妃是玄宗的寵幸,是最寵愛的妃子,自己尊敬楊貴妃,就相當於尊敬玄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與楊貴妃確立母子關係後,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入禁中,既避免了玄宗的猜疑,又避免了倫理道德的約束。安祿山這一舉動可謂一石四鳥,實則十分精明。

實際上,正式安祿山這一舉動,才使得他在日後步步高昇,一帆風順。在成為楊貴妃養子後,有一次安祿山入朝,一改往日習慣,先拜見了楊貴妃,而後才拜見唐玄宗。唐玄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安祿山回答的很有水平,他說,我是蕃人,蕃人向來都是先拜見母親後拜見父親。唐玄宗看到安祿山對楊貴妃如此謹慎敬重十分高興,於是令楊家兄弟姐妹與安祿山結拜,楊家兄弟姐妹都是楊貴妃平輩,可見這是對安祿山的極大褒獎。何為權謀家,安祿山就是權謀家,為了自己的仕途,寧可放棄一切尊嚴,給人當兒子。

受盡恩寵的安祿山是如何平衡跟各方勢力關係的?

安祿山與楊貴妃關係日漸密切,唐玄宗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每次安祿山進入朝廷,都要與楊貴妃一同吃飯,悉心照顧她,楊貴妃也時常把一些珍貴的補品送給安祿山嗎,可見二人關係非比尋常。

三、安祿山與太子以及朝廷宰相

受盡恩寵的安祿山是如何平衡跟各方勢力關係的?

安祿山雖然得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恩寵,但是對太子李亨,卻不冷不熱。玄宗歷來對皇太子猜測有加,不是很信任。李亨貴為太子,但也只是在某些地方有點勢力,在朝廷並沒有人敢支持他。因此,身居高位並且獲得皇帝恩信的安祿山根本瞧不起他,更不用說敬畏了。

有一次安祿山上朝,玄宗命令大臣拜見太子,眾臣皆識趣地拜見,然而安祿山卻拱立著說道,我作為一個胡人,不知道太子是什麼官,因為不拜。玄宗說,這是未來的儲君啊!安祿山不得已拜之。皇帝通過這件事,更加堅定了自己對安祿山的信任。安祿山巧妙地利用玄宗好惡,製作這一出好戲,表現出自己只聽命於皇帝,與太子毫無瓜葛,得到皇帝的信賴。

太子深知安祿山對自己毫無敬畏之情,以後必是一顆釘子,於是秘密上書皇帝,說安祿山疑似要造反,然而皇帝並不相信,於是不予採納。可見,安祿山與太子的關係之僵硬,以及安祿山精明的處事之風。

受盡恩寵的安祿山是如何平衡跟各方勢力關係的?

說起安祿山的起家,很多人想到了李林甫,因為正是李林甫向皇帝上奏建議用胡人充當邊境將領,皇帝才開始任用安祿山。據說,雖然李林甫是安祿山的貴人,但安祿山十分畏懼李林甫,以至於每次拜見李林甫,安祿山都會出一身冷汗,哪怕是在冬天。然而,安祿山雖然懼怕李林甫,但並不與李林甫是同黨。戶部侍郎吉溫在與安祿山交好時,曾對安祿山說,兄弟你如果在皇上面前引薦我,我必定向皇帝誇你能堪重任,然後我們共同排擠李林甫,那宰相的位置一定就是我們的了,安祿山遂聽從他的話,多次在皇上面前誇讚吉溫。由此可見,雖然安祿山仕途由李林甫所引,但安祿山心裡並不認可他。

安祿山還從行動上表達了對李林甫的不滿。在一次考試中,御史張倚的兒子張奭不識一字卻考了第一,這件事被人告知安祿山,安祿山便上奏玄宗,玄宗聽了大驚,於是親自出題考張奭,而張奭手裡拿著筆,滿頭冷汗,竟然半天寫不出一個字。皇帝大怒,把負責考試的官員宋遙和御史張倚貶官。而他倆正是李林甫親自選定的人馬,可見安祿山是反對李林甫的。

總結:

自安祿山得到重用以來,其仕途可謂青雲直上,手握精兵幾十萬人,成為當朝炙手可熱的人物。然而,他雖然得到玄宗和楊貴妃的恩信,卻與太子乃至宰相關係並不友善,甚至達到了劍拔弩張的態勢。安祿山之所以有此資本,正是基於唐玄宗的寵信。而隨著唐玄宗日益衰老,隨時有可能駕崩,安祿山所受到其他勢力的威脅越來越大,這是安祿山叛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舊唐書》

《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