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马前卒——邹容传记

邹容(1885—1905),原名桂文,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省巴县(今重庆渝中)人。邹容自幼受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

革命的马前卒——邹容传记

十二、三岁时,变法的高潮激起了他追求进步的激情。变法失败使他对清政府更加反感,1901年邹容刚满17岁,就排除种种阻拦,在轻寒秋雨中穿过三峡,于1902年到达日本东京留学,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

1903年留学生们反抗沙俄侵占我国东北,邹容加入了进步学生的行列中,组织拒俄义勇队。当时清政府很不放心这些留学青年的思想活动,就派了很多特务,冒充学生混在青年当中暗里监视。

其中有个叫姚文甫的人就是清朝政府派去的特务。有一天他干的一件丑事,被大家知道了,他急忙想溜掉,突然被几个同学把他拦住,站在最前面的就是邹容。

姚文甫有些心慌,邹容逼近姚文甫说:你干了坏事还想走吗?姚说:我不敢。大家质问他:你干了什么坏事?姚支支吾吾地说:我没干什么坏事啊!

邹容看他那副无赖样,早已火冒三丈,唰地一声掏出一把雪亮的剪子,伸向姚的脑袋,姚吓得面如土色,苦苦哀求:你饶了我吧!邹容揪住姚文甫的辫子说:饶了你的脑袋也饶不了你的辫子!说完咔嚓一声剪断了姚文甫的辫子,并把它挂在房顶上,还写了一张纸条,“留学生公敌,姚文甫之辫”。

后来因为清政府勾结日本当局,迫害中国留学生,邹容只得离开日本回到上海,在进步人士蔡元培办的爱国学社学习。

在很多群众参加的拒俄大会上,他慷慨发言,号召保卫国土。然而这种爱国行动却受到了清政府的恫吓。邹容满腔愤怒,用革命的激情写成《革命军》一书,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卖国。

他抱着“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高举独立的旗帜,敲响自由之钟”的豪情壮志,把正在高涨的革命潮流推向新的高峰。

他高呼:“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亡,不要退步,不要中立,不要徘徊,抓住这个大好时机。”“革命独立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

这本书分期刊登在租界发行的《苏报》上,大学者章炳麟还为《革命军》写了介绍文章,国内畅销,传诵一时。

然而,这件事却触怒了清政府,便勾结租界巡抚闯入章炳麟的办公室。于是章炳麟被抓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租界监狱,查封了《苏报》,但是却没有抓到邹容。

第二天,邹容自己走进监狱,卫兵问他干什么,他说:坐牢。世界上哪有自己去坐牢的人呢?邹容又大声说:我是写《革命军》的邹容,你们不是要抓我吗?我来了。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命向统治者抗议,邹容也被关进了牢房。

有一天章炳麟和邹容被带进了外国的审判庭,章炳麟问:你抓我们来审问,我们是被告,那么谁是原告呢?审判官没法回答,只得说:是清政府。

章炳麟说:既然是原告,就该出庭。审判官没有办法,只得叫来一个一副奴才嘴脸的清朝官员当原告。章炳麟说:“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官员告中国百姓,洋人当审判官,你不觉得可耻吗?”

接着他又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审判官和清政府的官员恼羞成怒,强行判处他们监禁三年,送清政府监狱执行。章炳麟是名人,监狱里还不敢太放肆,三年期满后出狱到了日本。

邹容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年仅21岁就死在狱中,一个朝气蓬勃的革命青年被中外反动派害死了。但他的“以天下为己任、对真理孜孜以求”的邹容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发出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