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告訴我:女人強則男人強則國家強

俞敏洪告訴我:女人強則男人強則國家強

01

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攤上事了,在11月18日的2018年學習力大會上想要論證“衡量和評價的方向決定了教育的方向。

他舉例說,如果女性找男人的標準是會背唐詩宋詞,那全中國所有的男人都會把唐詩宋詞背的滾瓜爛熟;如果女性就是要男人賺錢,至於說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所有的中國男人都會變成良心不好但賺錢很多的男人,這正是現在中國女性選擇男人的標準。

所以一個國家到底好不好,我們常說在女性,就是這個原因,現在因為女性的墮落導致整個國家的墮落。

全場鴉雀無聲,估計所有人都被他這番言論震驚了。在一個以教育為己任的男人眼中,女性竟是如此不堪。

娛樂圈的大女人張雨綺第一個坐不住了,直接喊話俞敏洪,我只能說,北大的教育和新東方的成功,都沒能幫你理解女性的價值,沒能讓你理解什麼是平等的兩性關係,甚至沒能幫你搞明白什麼是平等。

罵得很直接,迫於輿論的壓力,俞敏洪很快在微博上道歉,但是他的解釋卻讓人更加憤怒,甚至越描越黑。

他說,我想表達的真正意思是:一個國家的女性水平,就代表了國家的水平。女性素質高,母親素質高,就能教育出高素質的孩子。男性也被女性的價值觀所引導,女性如果追求知性生活,男性一定會變得更智慧;女性如果眼裡只有錢,男性就會拼命去賺錢,忽視了精神的修煉。女性強則男人強,則國家強。

俞敏洪告訴我:女人強則男人強則國家強

女性強則男人強則中國強?難道中國男人沒有女性在後面拿著鞭子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葛優躺?只要男性做得不好,就是因為女性不夠強?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說:我以為在男權社會里,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到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

這句話應該直接甩到俞先生臉上,讓他看看中國社會的現狀,不要再讓女性“背鍋”。

02

前段時間,週一圍上了熱搜,就是因為他從骨子裡看不起老婆朱丹,不但不尊重朱丹的工作,還把養育孩子的責任全都推到朱丹身上。

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問週一圍說:“你們兩口子都在拍戲,是不是輪流拍這樣安排比較好?“週一圍回答:“這話說的吧,好像她的拍戲就是拍戲一樣。她的拍戲不是我標準意義上的拍戲。”

先不說週一圍在事業上並沒有取得多大成功,也不說朱丹人前人後都在維護他的舉動,我只想說,一個男人到底能無恥到什麼樣才能這樣看不起女人的工作?

而當主持人問他孩子這麼小,作為爸爸這麼奔忙,是不是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時候,他卻說“孩子是自帶劇本來的,這就是她的命。”

潛臺詞就是他是不會照顧孩子的,而一心照顧孩子的朱丹不僅沒得到他的安慰和體貼,還要被他各種瞧不上和看不起。

想一想,這還是自詡有錢的娛樂圈裡的夫妻,他們之間的相處就是如此的不平等,那麼上進努力的朱丹,在週一圍眼中都一文不值。

那麼在全中國那麼多普普通通的夫妻中,又有多少男人是如此看不中自家的女人?一邊是女性不僅要工作,更要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另一邊是男人雙手一攤,抱怨女人不強,導致中國不強。

這種男人真的應該原地爆炸,活著都浪費氧氣。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由男人跟女人組成的,最好的狀態,難道不是共同承擔起家庭和生活的責任,一起為小家和大家共同努力嗎?

03

曾有媽媽因為輔導孩子作業引發心梗住院的新聞,讓很多媽媽吐槽孩子難養,而更讓媽媽們憤懣的是,爸爸們卻時不時來“炸個屍”。

某些男人平時總以工作忙為藉口推脫養育孩子的責任,卻在媽媽們嘔心瀝血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指責媽媽們這個做得不對,那個做得不好。

這難道跟俞敏洪的言論不是一樣嗎?但凡孩子表現不好,那就是媽媽做得不好,反正媽媽們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然後男人們還把這種論調延伸到自己身上,要是自己工作受挫了,心情不好了,那必定是怪女人,誰讓你們這些女人總擺臉色呢?

就是因為你們女人愛錢,所以男人只能拼命賺錢;就是因為你們女人覺悟不高,所以導致男人也越來越庸俗,全是你們女人的錯!

這到底是什麼神邏輯。中國的男人都是死人嗎?自己不知道努力上進嗎?

有人說,俞敏洪這番言論其實並不是有多瞧不上女人,而是從骨子裡看不起男人,這句話還真的是說到點上了。

縱使他俞敏洪現在已經是世俗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他的思想卻一直停留在封建社會。

但凡有一點頭腦的人都知道,一個國家的興盛發達,跟一個小家庭的和睦發展是一樣的道理,需要的是共同努力,而不是一個人背鍋,一個人甩鍋。

那種遇到點事兒就退縮,然後各種找藉口推卸責任的男人,再有能耐,終將會被整個社會所唾棄,一如今天的俞先生。

04

俞敏洪的這種關於兩性關係不平等的言論,追根溯源是他內心自私的本性顯露。

他以為只要把中國強不強的責任都推到女性頭上就萬事大吉了。可是他肯定忘記了,老祖宗有句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孩子是否成才成人,父親的責任不容推卸。

同樣的,一個國家能否強盛,男人同樣義不容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