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带你拥抱星辰大海

中国航天日,带你拥抱星辰大海

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由于疫情原因,诸多航天日主题活动转移至线上。

直播间的科普课,拉近航天与大众距离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中国的空间站现在有多厉害?”

“天基物联网建成后,我们能享受什么服务?”

4月2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航天科普直播间,众多网友“挤爆”直播间,争相提问。

“天基物联网,又称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发射卫星上天组网,以卫星为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物联网服务。”航天三江下属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监刘洋在直播间说。

该公司承担我国首个宣布自主投资建设的天基物联网星座——“行云工程”的建设运营任务。

从行以方便到无中生有,通信技术的每一步变革,都让人类的生活改头换面。被称为通信技术产业第三次革命的物联网时代,正加速走来。

以往,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基于地面基站的建设,而全球仅有5%的海洋面积和20%的陆地面积能被蜂窝网络数据覆盖,大部分区域处于“失联”状态。

现在,终于可以抬头“望天”——天基物联网诞生了。

“行云工程”虽然在几年后才能完成,但其在货运物流等特殊行业的商业合作、开发已经启动。

刘洋在直播间介绍,行云公司已开发100多家行业目标客户,聚焦集装箱、海洋、石油、电力、地灾等多个重点行业及细分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应用。

“天基物联网的问世,通过卫星传输采集数据,不会受到天气、气候等因素影响,即使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无障碍的实时物联互通。”刘洋说。

每年的中国航天日,湖北从事航天工业研发、制造、修理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都会开展主题活动,向大众普及航天知识、讲解“中国航天日”来历,拉近航天与大众的距离,激发大众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中国航天日,带你拥抱星辰大海

全球首创,航天新科技抢占大众市场

“当我们听到‘东方红一号’卫星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时,心情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我心中在想,祝你长风破浪,把我们中国人的希望送上太空……”4月24日,位于襄阳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纪念中国航天日暨建所55周年”座谈会上,84岁的原研究员陈荣定动情地回忆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固体火箭推进剂的日子。

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用时间、心血和智慧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一些“上天”的航天产品和技术,正逐渐用于接地气的大众产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锂电池安全成为消费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依托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研发出锂电池火灾抑制器。

航天固体动力技术是从火箭固体发动机技术发展而来,可为各类装置提供气源驱动力。

“安全高效、无损电路,维护方便。”锂电池灭火装置项目负责人鲁锐华告诉记者,传统消防器材经过简单的改装,用于锂电池箱,是不得已的选择,锂电池火灾抑制器体积小,能装进电池箱的灭火器,至少节省三分之一空间。

“得益于新能源乘用车的快速增长,这种产品到2025年的市场需求预计突破130亿元。”鲁锐华介绍,利用航天固体动力技术,能研制性能更好的消防新产品,淘汰旧产能,助力消防改革和产业升级。

“这是我们的原创技术,国内国外独此一家。”鲁锐华说,该技术还能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发生器、穿戴式跌倒防护气囊、增雨火箭弹等气源性产业集群。

掘金新基建,武汉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航天应用不仅让人们生活更幸福,还创造出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

4月24日,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快舟火箭产业园现场,一座座高大宽敞的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即将投入正式运营,届时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

作为引领中国商业航天的排头兵,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目前除了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卫星测运控、卫星应用等方面的航天产业链正在形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多个重大项目均在此落地,其中包括“行云工程”“虹云工程”。

未来庞大的卫星运营市场,以及随之而来层出不穷的发星计划,是整个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的源动力。

“新基建风口渐起,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非常好的带动作用,同时为商业航天市场带来新契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院空间工程公司总经理邹广宝告诉记者。

据券商机构测算,2020年七大涉及新基建领域的投资规模约为1万亿元至1.2万亿元。

“卫星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年产上百颗卫星的能力,满足卫星互联网等空间产品的研发、生产。”邹广宝说,尽管疫情影响建设进度,但现在正开足马力赶工期,“目前进展顺利,今年年底产业园就具备卫星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中的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行云工程、磁电产业园均已复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谭青海 张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