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因蒲实村而得名,这里有一个关于蒲神的传说

蒲神救了书生,并且激励书生刻苦攻读。书生最终金榜题名,为了感激蒲神,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之中,欲救蒲神。

陕西有个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雄伟的唐代帝王陵墓,这里是爱国将军杨虎城,一代名相王鼎的故乡。这里就是陕西省渭南市辖下的蒲城县。

蒲城县,因蒲实村而得名,这里有一个关于蒲神的传说

蒲城县的帝王陵

蒲城县历史悠久,早在西周的时候,这里就设有一座城名家贾城。战国时期,秦孝公在此设立重泉县。北魏时期,改重泉县为南白水县。西魏时期更名为蒲城县。

据清朝时期修撰的《蒲城县志》记载,之所以定名为蒲城县是因为县东有蒲实村的缘故。关于蒲实村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上京赶考举子,由于榜上无名,而且囊中如洗,走投无路,流落到蒲城这里。他望着这里的青山绿水,遍地的绿草,心有所感:“人生在世,还不如一颗小草。小草尚有开花之日,我为什么就没有出头之时呢?”

他越想越气,最终解开行囊,将自己平日里读书用的笔墨纸砚全都投到了河中,准备跳河自尽。

就在书生张开双臂,向河中扑去的时候,双脚好像被绳索一样的东西拴住了,动弹不得。他低头一看,是一团小草缠住了他的双脚。他哀叹自己为什么这么走背运,连死都不容易。他弯腰将杂草扒开,可不一会又被缠住了。

书生觉得这事有点蹊跷,便自说自话:“也不知道你是何方的神圣,为什么不让我随水东流,死个痛快呢?”

没想到脚下传来了微弱的声音:“我是蒲神,在众神之中我是地位最低的。可是我仍然顽强地挣扎着孕育下一代。你年纪轻轻,又读了多年的诗书,为何受了一点挫折,便要寻死觅活呢?我看你的书是白读了,就你这样考不中也是应当的。”

蒲神一番话,羞得书生面红耳赤,自惭形秽,再不想投河自尽的事情了。

蒲神又说话了:“你若喜欢,可以住在这里,我供你吃穿,你可以安心读书,只要肯用功,没有不成功的。”

书生想到自己一贫如洗,也没有个好的去处,便留在了这里。白天的时候,他踩着蒲草读书成诵;中午饿了,就拿鲜嫩的蒲草咀嚼充饥;夜晚躺在蒲草编织的席子上酣然入梦。就这样,书生刻苦攻读一年,第二年进京赶考终于金榜题名。

蒲城县,因蒲实村而得名,这里有一个关于蒲神的传说

蒲城县

书生虽然成名,但不忘当初教育他的这块地方,特别是给予他很大动力的蒲神。书生回到这里寻找蒲神,发现洪水暴涨,当初读书的地方已然不见了,甚至他吃过的蒲草都消失了。

一连几日,书生望着暴涨的洪水发呆,突然之间发现了洪水中有一团蒲草,仿佛就是当初缠住他双脚的那一团,于是他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把那团蒲草揽入怀中,正当他往回游的时候,一个巨浪打来,书生被冲走了。

洪水退却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蒲草,而且凡是有蒲草的地方都有一棵挺拔的水杨,人们传说水杨是书生变的。

蒲草既可以编席子,又可以吃。所以一些穷苦人便搬到这里居住。渐渐地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村落。人们为了纪念蒲草和书生,便将这个村命名为蒲实村。有了蒲实村才有今天的蒲城县。

蒲城县,因蒲实村而得名,这里有一个关于蒲神的传说

蒲城县是陕西产粮第一大县

蒲城县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而且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是陕西产粮第一大县。蒲城县,因蒲实村而得名,这里有一个关于蒲神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