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皮囊》是一部由蔡崇达编写、韩寒监制,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

这本书以人物肖像画的方式描绘了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讲述中阐述了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

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文集风格沉稳,表达了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

刘德华三十年来首次亲笔作序,在《皮囊》中写道:“崇达的《皮囊》里,有的是对他成长中有所启发的人,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马塞尔·普鲁斯特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这句话不能更得我心。

它从不同角度的刻画,让你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舞蹈,最终,也让这生命以最真实丰盈的状态呈现到你的眼前。

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那个人,你好像曾经遇到过。

让你觉得,每读一页,都好像发现了更加真实的自己。

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

在《母亲的房子》里,我看到了一位苦难、朴素、固执、坚强的母亲形象,在丈夫很年轻就因为疾病丧失了一半的身体机能的情况下,她义无反顾的撑起了这个家,与两个孩子一起为生活乃至生命而抗争。

读到"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的时候,我明白了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尊严的,只是对于尊严的定义各不相同。

读到知道房子已经成为拆迁的对象,父亲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但还是坚定的抢建完四层楼的房子,我也明白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最朴素的表达和坚持。

因为学历、知识结构和经历的问题,母亲缺少很理解表达自我的机会和能力,但是她从来都是爱着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

所以,不管你的母亲怎样对待你,请尽可能的善意去对待她,因为她始终是生你育你的妈妈。

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我们忍不住潸然泪下,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读《皮囊》,没有感叹,没有惊奇,没有探险和侦探小说带来的所谓新鲜感,更多的只是平常的琐事。

作者将生活中所有的不幸和幸运统统以一种极其冷静的口吻讲述了出来,以致被很多书友当成了"冷血"。

其实如果细心来读,你会发现这本书足以让你抓狂的不是情节,内容和文笔,而是那种隐隐的感觉,那种淡淡的惶恐,不安与期待。

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或许这种感觉可以归为文笔的一部分,它始终伴随阅读本身,当你读完才恍然大悟,其实,你要找的正是这种感觉,而我却把它理解为感悟。

在《皮囊》一书中,从中得到的不仅是挣扎,更是妥协,带着生活去和理想妥协,和未来妥协,和儿时记忆妥协,和闽南小镇妥协。

可有趣之处又在于,我们对于目的地是迷茫的,对于生活却又是紧迫而又敏感的,以为丢掉了一步,就丢掉了整个生活。

殊不知,生活至此,忙忙碌碌不知为何,紧紧张张患得患失,才是最大的悲哀。

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皮囊》这本书写的虽是作者身边人的遭遇,但却大量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活和观点。

几乎每个故事都以悲剧收尾,作者曾经羡慕的、不认同的人都以失败结局。

主观感受太多的故事,很难让人相信是真实的,融入太多评判性的论点,会让读者产生不认同的心里,毕竟谁都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人的人生。

作者在后记中说,“在写这本书时,每一笔每一刀的痛楚,都可以通过我敲打的一个字句,直接、完整地传达到我的内心。”

皮囊之下,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努力地活着,都是在尝试寻找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

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找寻最舒适的人生状态,无论是躯体还是灵魂,重要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负重前行,被虚妄的“梦想”而拖累。

诚然,每一具皮囊之下的灵魂,都在追寻,或乘风破浪,或远走他乡,但人生艰难,或痛或苦皆只有自己扛。

所以,愿你我心中有光,照亮皮囊,既不会失去家乡,又能走到远方。

既然来了,那就修好与自己握手言和的必修课,勇敢坚定地活这一回吧。

读《皮囊》为何泪点低?忍不住潸然泪下,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本39块钱的《皮囊》,是你的一张电影票的钱,却可以带你看尽更精彩、更真实的人生。

带你卸下皮囊,照见内心,找寻初心。

感兴趣的话,点击下面图片就可以购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