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在朋友家看到魯迅先生的字,我很是驚訝,不禁連問朋友三遍,“這真的是魯迅先生的字嗎?”朋友疑惑地看了看我,堅定地回答,“是的。”

年輕的時候,曾經一度狂熱地喜歡魯迅先生的文字,把能找到的作品看了個遍。自我印象中,魯迅先生是冷靜、嚴肅、橫眉豎目、言語凌厲的。

想當然地認為,他的字也應該是飛舞的草體,一如文字那樣四面出擊,凌厲有力。然而,當看著這溫柔可親、規整有力的字時,我著實吃了一驚,是怎麼也不敢相信的。

朋友明白我吃驚的原因後,說,“其實,魯迅的文字充滿力量,但也很溫柔,他寫很多底層社會的小人物性格鮮明,情節逼真。一個人沒有溫柔的感情,沒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寫不出那樣動人的文字。冷靜凌厲,是你年輕時候的自我感覺。不信,你現在再讀讀他的文字。”

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受到朋友啟發,回到家,我即刻拿出珍藏了多年的《魯迅小說選編》,從裡面挑出《孔乙己》仔細閱讀。

《孔乙己》寫了一個落魄文人,唯一能做的營生是替人家抄書換碗飯吃,但他吃好懶做,沒飯吃時做些偷竊的事。

就是這樣一個被人們恥笑的人,魯迅先生卻用溫柔的筆觸,賦予諸多細膩的情感。

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1、極力維護自己的清白

孔乙己臉上時常夾雜些傷痕,一到酒店裡,所有人都看著他笑,有的取笑他又添傷疤,有的故意嚷:“一定又偷了人家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斥責“憑空汙人清白”。

當被人指出親眼所見偷了何家的書時,他漲紅了臉,額上青筋條條綻出,爭辯“竊書不能算偷”。氣憤又氣惱。

孔乙己雖然沒飯吃時做了些偷竊之事,但不能說他所有的傷痕,所有的錢都來源於偷竊。人們的調笑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無情地碾壓著孔乙己的自尊,他不得不奮起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清白。

不管是什麼人,無論高低貴賤,都是有尊嚴的生命。人們那像毒蛇一樣的唾沫星子,吐在一個落魄文人身上,讓人不寒而慄。

魯迅先生用人們對孔乙己的調侃,為當時赤裸裸的“吃人的社會” ,畫出了一幅清晰而冷漠的悲慘圖像,在這幅圖像裡吃人是不見血的。

孔乙己這樣的人,在那個冷漠的社會里沒有人關心,不被溫柔相待,他的命運註定是悲慘的。

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2、落魄,不改文人清高

孔乙己作為一名知識分子,自始而終帶著一種文人的清高和孤傲,他的清高和孤傲,使得他在那個“吃人的社會”不入流也入群。他既沒有謀生的技能,又看不起比他文化低的人,實在是悲哀。

“孔乙己是站在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句話,表明他雖落魄,但不掉架,一直端著文人的架子放不下。

還有,有人問他“當真識字嗎?”,孔乙己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情。這神情就是一個清高文人的極致表現。

人們繼續追問“怎的連個秀才也撈不到?”,孔乙己唐突不安,嘴裡說些“之乎者也”之類的話。這些“之乎者也”一方面是孔乙己的搪塞,另方面也凸現他的清高,彷彿在說,看看,你們聽得懂嗎?

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造成孔乙己悲慘命運的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因素。魯迅先生寫孔乙己,不僅僅是批判無情的社會,同情孔乙己這樣的人,也辛辣地批判孔乙己。

因為社會由人組成的,人是社會的決定因素,人怎麼樣,社會就會怎麼樣。

我默默地想,如果孔乙己放下文人的清高架子,鋪下身子,不偷不摸,踏踏實實去幹些正經事,就算不會富貴,起碼也能填飽肚子,更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社會雖然不同了,但現如今,像孔乙己這樣的人仍然存在。上了幾天學,識得幾個字,混了張文憑,便端著個架子,高不成低不就,久而久之頹廢不拔。

我無法想象,如果魯迅先活在今天,他又會用怎樣富於深意的語言諷刺呢?

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3、窮酸,不失溫柔憐愛之心

鄰居小孩聽到笑聲,來趕熱鬧。孔乙己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在物質極度匱乏的那個時期,孔乙己毫不吝嗇地給孩子們分食茴香豆,足以看出他的仁慈憐愛之心,他本質上並不壞。

還有,教小夥計寫“茴”字。小夥計不搭理他,他很懇切的說“不能寫……我教給你。”言語中充滿溫柔真誠和對文字的敬畏。受到搶白“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回來的回字麼。”他不氣不惱,知道了小夥計會寫,顯出極其高興的樣子。

孔乙己雖然窮酸,是眾人恥笑的對象,無法與人們正常交流,但他不失溫柔,對小孩子友好、真誠和憐愛、包容,顯示出他本性的善良。

我想,孔乙己不是單個的個體存在,而是代表一個群體或階層。魯迅先生深刻了解當時“吃人社會”中孔乙己這一個階層的人,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才刻畫出如此豐滿的孔乙己。這裡面,融入了魯迅先生太多的感情,他的心是無比同情、無比沉痛又無比憤怒的。

誠如,錢理群先生在前言中寫的那樣:

《孔乙己》再深刻不過地揭示了中國知識分子自身的悲劇性與荒誕性。考察敘述者與隱含作者的關係,隱含作者對孔乙己的不幸境遇有一定程度的同理心。

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魯迅先生寫了許多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對他們都抱以溫柔的心,融入真摯的情感。如:閏土、祥林嫂、阿Q,每一個人都牽動著他悲天憫人情懷。

記得讀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人,才會寫出偉大的著作。

魯迅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偉大作家,他將溫柔的感情,悲天憫人的情懷融入到文字中,讓讀者跟隨他的筆觸,不僅讀到了社會的黑暗和悲慘,更讀出了他溫柔的情愫,他博大的愛。

朱自清先生在《魯迅先生的雜感》一文中,這樣寫:

魯迅先生是不願承受“冷靜”那評價的。他確乎不是個“冷靜”的人,他的“憎”正由於他的“愛”,他的“冷嘲”其實是“熱諷”。這是“理智的結晶”,可是不結晶在冥想裡,而是結晶在經驗裡。經驗是“有情的”,所以這結晶是有“理趣”的。

魯迅先生不僅僅是冷靜凌厲,更是溫柔有情的。你讀出來了嗎?

從《孔乙己》,讀魯迅先生的溫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