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然之道”的點滴見解


關於“自然之道”的點滴見解

聽曲黎敏教授這樣說:“《黃帝內經》這本書真的是很奇怪的一本書,它在很大程度上,它並不去講怎麼治療一個疾病,而它講的是,就是說它更像一個老師,它在引導著我們,告訴我們怎樣去順應自然的力量,那麼所謂自然的力量,自然它是有這麼一個順序在裡邊。”其實,就我個人感覺或所認識到的一些中國古文化而言,很多經典著作的內涵就必與“自然”二字密切相關的,故此才會有“天人合一”的概念出現。自然一詞,廣義來說可以指自然界,但我所說的“自然”,並非單純是指大自然,而是人應走向正宗的“自然之道”,亦即是人與自然融合為一的境界。

在我小時侯,慈祥的婆婆對我說過“習慣成自然”幾個字,也是從那時侯起,我才算是第一次開始理解少許關於“自然”的道理,亦即是說一般的言行習慣是由後天培養而來的,良好的習慣和惡劣的習慣會造成什麼後果,這是可想而知的,無須多言了。大概在兩年前左右,我對一個朋友談及關於如何改變自己的問題,我當時認為,若果

一個人真的有心想去改變自己的話,一定要使用“自我強迫”(即自覺)的手段才有可能改變得了,而不是說任由其所謂“自然發展”的慢慢改變,那樣無非是給個藉口讓自己放任,等於是明天還有個明天地一直拖下去,實際上是不肯改變錯誤的言行。而且,你此時的“自然發展”還不是真的“自然之道”所在。

人們對於“自然”二字大概有許多不一樣的理解,但為數不少的觀點則是以為隨心所欲的做法就是最自然的。如果隨心所欲就能稱為真正的“自然之道”的話,那末是否可以說,某人喜歡任性地向你發脾氣或者打你罵你都是最自然的,他這樣做你也不能說其不對的了?因為他很正常,很自然呀!這顯然是對“自然”的理解產生一種錯覺了。另外,很多家長和老師看到小孩子在讀書寫字時姿勢不正確都會出言責備,大人們為何要責備小孩子的“自然”呢?很簡單,因為大人們都明白只有良好的姿勢才算是正常的“真自然”。話雖如此,隨心所欲也的確是“自然”,只不過我認為能夠做到真正的隨心所欲這種自然狀態是很高的境界,並非是人們所想的如此輕易,更非某些人誤解的那種任意妄為式的隨心所欲。首先你必須經歷一個“不自然”的過程,亦即是說經歷過人生的種種磨難或者鍛鍊之後,由此而步入正軌的“自然”中去過活。因為你已經歷過了,對前半生有了一定的經驗總結,哪些是對、哪些是錯已有覺悟,故此對於“自然之道”亦會有所認識。但這種由“不自然”至步入“自然”的過程,還僅僅是人們對人生某些方面的一點了解,仍有高層次的“自然之道”等待人們去親身躬行和探究的,可以稱為“行於正道”。既然人們都希望能夠達到隨心所欲地行事而又不受束縛的自然之境,那可以向道家學習,例如《道德經》裡有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話,就是對“自然之道”的最佳論述,我就沒有資格來作解釋了。

以習武而言,這就等於是由一個“不自然”至“自然”的過程了。譬如,學武須要先拉筋,這是痛苦而“不自然”的事情,基本功包括壓腿、拳術套路、站樁等。但當一個人能通過了此種痛苦的階段之後,腰腿靈活了,便慢慢地達到手、眼、身、法、步的協調一致了,做起動作來亦會比以前“自然”得多,即所謂的熟能生巧是也。尤其是站樁(內家武學或氣功一類的樁功),對調整人身的筋骨氣血方面是很有其科學道理的,人的筋骨因為後天的勞作或不良習慣導致了局部變形,但可通過站樁鍛鍊而得以改善。由於進行科學的武術運動,此時的身體便逐步形成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狀態,當然這還不能稱為最高的身心自然狀態。在近現代的武學大師中,孫祿堂先生就是那種功臻造極至境,而行止坐臥、一念一應,無不依乎天理合於道的人士之一,故此我極為崇敬他的修為。這裡,我是以習武來說明體悟“自然之道”的例子,但也不是說以武合道才謂之“行於正道”,只不過是指出,若果人嚮往於“正道”,是必須經歷類似的過程才能達到,並非隨口說我想怎樣就怎樣,而我怎樣幹都叫做真正的“自然之道”,那不過是一種錯誤的見解,純粹是個人的任性罷了。孔子有一句“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話,我們先不去理會是否要七十歲方能達到,就從心所欲而言之,你若想從心所欲的話,就要深刻地體究什麼才是不逾矩,這個“矩”字,我個人認為應該就是指“天之道”。當你做到既不違背天道而又能從心所欲的時侯,那種境界才算是真正地體認到了最為正宗的“自然之道”,進而達至“天人合一”之境了。

其實,從大體上來說,人一生所經歷的全部言行動作都可稱之為“自然”的(也包括了壞事做盡的人的行為),但若果把它們分等級而論之,則大部分人所生存的現象都還只是中下層次的狀況,距離“天人合一”之境仍是很遙遠。有些人一直認為自己是無可挑剔及沒有什麼問題的,故而也就沒有可改變的地方,這樣說來你豈不是已經完美了嗎?當然,那是各人對自己人生道路取向的事,與我無關了。關於人如何才能與自然融合為一的道理,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而其中至重要的一項就是養生術,比如靜坐便屬於調整身心從而達至陰陽平衡的方法。一個能夠懂得養生而又行之有效的人,其必可漸合於真正的“自然之道”,但作為現代生活的人們,大半生甚至終生都在為衣食住行而奔波不斷,身心都是極為消耗的,要合於“自然之道”是困難重重了。不過,在百忙中反思一下身心的改善問題,看看能否找出適合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來調整至正確位置,卻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未必能夠達到高層次的境界,但朝此方向前行,可以做到多少就是多少,總勝於毫無長進。

此文是我多年來對人與自然之間的少許感悟,生命過程的本身就有其自然的道理在內,但是要親歷者才得知。我等既為常人,故惟有在日常中修其身心方能明其道矣!而此文亦不過是作為一點總結和權當自我勉勵的舉動罷了。

——公元2010年4月9日

注:一篇專寫人與自然的舊文,現已修改整理完畢。因我水平有限,內中若有不妥之處也在所難免,只是僅供閱者參考。(2020年4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