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死後為何端王即位?難道真是錦鯉附身?

哲宗死後為何端王即位?難道真是錦鯉附身?

宋徽宗

說到宋徽宗的登基,其中的曲折不小。因為宋徽宗按照正常的情況發展,他是沒有希望當皇帝的。為什麼?因為宋哲宗是他的哥哥,比他只大六歲,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希望。但世界上的事,往往是有一些意外的,不是按照人們常規的想法來發展的,那麼情況的變化就給了宋徽宗這個機會。但是雖然有了希望,但擁有皇位繼承權的人不止一個,其中有九子趙佖、十一子趙佶、十二子趙俁、十三子趙似、十四子趙偲。無論按長幼來排,還是按血緣來排,端王趙佶只能排第三位。

當時哲宗的母親,也就是神宗的皇后向氏就就在哲宗去世的次日凌晨召集百官來商量這件事。向太后隔著簾子問大臣:“大行皇帝歸天,沒有子嗣,諸位愛卿,你們看誰來繼承大統。” 章惇作為首席宰相,應該第一個發言,於是他馬上就說:“母以子貴,如繼統,應立先帝同母弟簡王。”(出自《宋史·徽宗本紀》)也就是說,依照祖制,應由血緣關係最近的簡王趙似繼承皇位。太后就隔著簾子發問:“我沒有兒子,所有皇子都是庶出,不要再看血緣了。章惇就頂回去了,說有嫡立嫡嘛。向太后抓住了漏洞,說:”宰相你說的這叫什麼話,這六個皇子難道不都是哀家的兒子嗎,你想把本宮至於何地?”一下子宰相就傻了,知道嚴重了,說漏嘴了。因為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親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現在如果再立朱太妃所生的簡王,那朱太妃就有兩個兒子先後為帝。因此,太后勃然變色,章惇的這個提議也就作廢了。

既然立簡王不行,章惇於是又提了一個人。他說:“按照長幼之序,當立九子申王。”太后心想,你說立申王,他患有目疾,連奏章都看不了,你這不是成心的嗎?所以章惇一說,向太后就懟回去了。

再往下數,就該十一子端王了。果然,太后在簾子後面說:“那這樣一來,下邊就該端王了吧。”這時,太后發言:“先帝嘗言,端王有福 壽,且仁孝,不同於諸王。“那麼,哲宗真說過這話嗎?《元符遺制》中有這樣一段話:”皇帝端王某,先帝之子,朕之愛弟也,仁孝恭儉,聞於天下,宜授神器,以昭先人之光,可於柩前即皇帝位。”可是這是向太后命人寫下來的,執筆者乃奸臣蔡京。章惇一聽,腦子就亂了,也不顧君臣禮儀,大喊一聲:“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出自《續資治通鑑》)這一句,可就為他後面的悽慘人生埋下了伏筆。於是向太后將目光掃向了其他大臣,希望得到支持。這時,知樞密院事曾布的話不僅拆了章惇的臺是,還狠狠的捅了他一刀,指責他是何居心。於是太后拍板,說就立端王。隨即召端王入宮,在大行皇帝靈柩前繼位,這就是宋徽宗。

那麼向太后為何力挺趙佶呢?第一,趙佶會討好向太后,經常請安;第二,趙佶有天資,有極高的藝術天賦;第三,簡王與哲宗同母,如果簡王即位,向太后的地位補好擺;第四,朱太妃與章惇勾結,以致向太后很反感。

除此之外,趙佶也做了相應的努力去配合,主要是製造輿論等。如哲宗派人去天慶觀得到“吉人”,大臣不得其解,後來就悟到了“佶”。這種輿論還有一些,不再列舉。

總的來說,趙佶即位恐怕是努力加機遇的結果,所謂“聽天命,盡人事”大概就是這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