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患者高磷血癥危害大,一文讓你全明白

正常血清磷濃度為2.7-4.5 mg/dL(0.87-1.45 mmol/L)。高磷血癥指血清磷濃度> 4.5 mg/dL(1.45 mmol/L)。高磷血癥是慢性腎臟病(CKD)的常見併發症,且與血管鈣化、內皮損傷和死亡率增加相關,因此,CKD患者有效控制血磷水平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慢性腎衰竭患者高磷血癥危害大,一文讓你全明白

經飲食、腸道、骨代謝吸收的磷主要由腎臟排洩(70%),少部分經糞便排洩(30%)。而腎臟病患者,腎功能減退,腎臟排磷減少,磷吸收、排洩平衡異常,即出現高磷血癥。多數高磷血癥患者無明顯症狀,常見的臨床表現有皮膚瘙癢、動脈鈣化、不安腿綜合徵等。

一、高磷血癥的病因

1、急、慢性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GFR)低於20~30ml/min時,腎排磷減少,血磷上升。繼發性PTH分泌增多,骨鹽釋放增加。

2、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原發性、繼發性和假性):腎臟排磷減少,導致血磷增高。

3、維生素D中毒:促進小腸及腎對磷的重吸收。

4、磷向細胞外移出:急性酸中毒,骨骼肌破壞,高熱,惡性腫瘤(化療),淋巴性白血病。

5、其他:甲狀腺功能亢進,促進溶骨。肢端肥大症活動期生長激素增多,促進腸鈣吸收和減少尿磷排洩。使用含磷緩瀉劑及磷酸鹽靜注。高磷血癥易導致異位鈣化,包括皮膚鈣化,並刺激局部肥大細胞,造成組胺釋放,引起皮膚瘙癢。

慢性腎衰竭患者高磷血癥危害大,一文讓你全明白

1、限制磷攝入:K-DOQ1指南推薦CKD患者每天磷攝入應<700mg。由於食物中的磷主要存在於蛋白質中,過少的蛋白質攝入容易導致營養不良,故透析患者應強調含磷低的優質蛋白飲食。

2、充分透析:3次/周、4小時/次的常規血透對磷的清除並不夠充分,增加透析劑量或使用血液透析濾過等其他血透方案有助於控制血磷到目標水平。

慢性腎衰竭患者高磷血癥危害大,一文讓你全明白

3、口服磷結合劑:鈣磷結合劑(包括碳酸鈣與醋酸鈣)最經濟最常用,但有升高血鈣的副作用;含鋁磷結合劑有鋁中毒風險,僅可短期使用;新型磷結合劑,如司維拉姆、碳酸鑭等,可以有效降磷,且無高鈣副作用,但價格昂貴。

4、持續性存在高磷血癥伴嚴重繼發性甲旁亢的患者,內科藥物治療無效時應考慮甲旁腺切除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