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太康縣財政局駐村幫扶月工作紀實

人間芳菲四月天,置身於太康縣馬頭鎮村莊當中,一片春意盎然,空氣中處處瀰漫著發展的氣息。

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宛若玉帶環繞著村莊院落,蜿蜒通達到村民家門口;一棟棟白牆紅瓦的民居掩映在綠樹成蔭間,危舊民房改造持續推進……這裡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眼下,太康縣在全縣範圍內創新推動實施“危房清零、問題整改清零、信訪問題清零、貧困人口清零”百日總攻行動,向決戰脫貧攻堅發起最強衝鋒,全縣各行政事業單位於4月份紮實開展駐村幫扶月活動。

“駐村幫扶既要有溫度,也要有力度,必須‘實’字當頭,做到真蹲實駐、真幫實扶。”作為分包幫扶馬頭鎮的縣財政局,牢記縣委、縣政府部署,始終保持昂揚的激情和鬥志,以踏實的作風,堅守職責崗位,全力以赴助力脫貧攻堅,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駐村扶貧工作隊。

走村入戶摸清村情

“灣子橋行政村未脫貧1戶2人;蔡窪行政村未脫貧戶3戶4人,吳振崗行政村未脫貧1戶6人……”說起太康縣財政局在馬頭鎮分包的村情,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昌鋒如數家珍。

4月1日,剛剛組織完局裡駐下,王昌鋒就開始圍繞財政局在馬頭鎮所分包的26個行政村,對村裡所有的未脫貧戶進行走訪,摸清貧困戶的情況和致貧原因。用他自己的話說:“駐村幫扶必須要摸清情況,對症下藥,這是最根本的。”

“王局長來到我們鎮後,僅僅用了4天時間就把財政局所分包的村共計50戶貧困戶走訪了一遍,這讓我們鎮裡幹部很是佩服。”太康縣馬頭鎮黨委書記馬濤告訴筆者,財政局一班人的工作精神和勁頭不但感動他們,更讓貧困戶們看到了希望。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領導以身示範,各駐村工作隊紮根村裡,五天四夜,晝訪夜談,拉家常,話脫貧,摸清村情村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幫助貧困戶解開思想疙瘩,破除“等靠要”思想,激發他們的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通過與當地黨員幹部、致富能手和普通村民深入交流,共同研究幫扶思路,做到精準幫扶、精準施策,一個個短期內、見效快的幫扶計劃在他們腦海中慢慢成形,為了讓計劃儘快落地,財政局駐村工作隊沒日沒夜開始忙活。

“這不前幾天,李紅旗主任給我買來雞苗,讓我在屋後樹林裡散養,土雞肉、土雞蛋值錢著哩,能增加不少收入,感謝財政局的幫助。”馬頭鎮草寺行政村的貧困戶李聖同說道。在他家的院子裡,四間房屋正在翻修,幾十只小雞正在雞圈裡啄食,院子裡的桐樹下,蜜蜂嗡嗡地飛舞著,釀著甜蜜和幸福。

“老馮,你的公益崗申請遞上去了!” 在另一頭的蔡窪行政村貧困戶馮廣志的家中,責任幫扶人財政局收費辦主任李大志給他帶來了好消息,不但為他自己申請了公益崗位,並且還為他的兒子馮運動遞交了殘疾等級升級申請。

張莊行政村的貧困戶黃思永和妻子兩人,在責任幫扶人財政局金融貿易股長閆國星的協調下,正在村裡的大棚種植合作社務工,不但能打工掙錢,更重要的是能學到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等他學會了大棚種植技術,我們再申請幫他建個蔬菜大棚。”閆國星告訴筆者,局領導指出讓貧困戶懂技術、有產業才是拔掉“窮根”的所在。

在馬頭鎮,像李聖同、馮廣志、黃思永這樣受益的貧困戶絕不止這幾戶,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在太康縣脫貧攻堅“百日總攻”這場戰役中,在太康縣財政局駐村工作隊齊心協力的幫扶下,“六改一增”住上了新房,“想法增收”發展了產業,大步走在了致富路上。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行走在太康縣財政局分包馬頭鎮的村莊,你會看到乾淨的小院裡鮮花盛開,寬敞的馬路旁樹木鬱鬱蔥蔥……時光沉澱出鄉村的淳樸與從容,演繹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駐村幫扶月以來,太康縣財政局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在分包的域內打響了村容村貌提升突擊戰、生活垃圾治理清繳戰,極大提高了分包村的“顏值”,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筆者來到灣子橋行政村,村民們正在村幹部的帶領下繪製文化牆,完善道路,沿著寬闊的水泥路步入該村,村裡文化牆上“創文明鄉鎮,做文明村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廣場上幾位村民正坐在一起拉家常,不時還傳來陣陣笑聲……一個人和、村美的新農村躍然眼前。

在舒屯行政村,行動同樣迅速,開展了垃圾集中清理工作,主要清理村內垃圾。經過一個星期的清理,共清理垃圾800多立方米,有效減少了蚊蠅滋生,保障了村內環境整潔,為村民提供了舒適的居住環境。村民張大爺指著清理過的地段告訴筆者:“原來這片的垃圾可多了,塑料袋、磚頭等垃圾一大堆,你看現在,垃圾全運走了,多清爽。”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太康縣財政局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他們抓早動快,幫扶月一駐下就成立了財政局分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推進幫扶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召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會,對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確分工,強化資金保障、確保責任落實到位。此外,該局還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評估檢查指標,從責任落實、重點工作、推進機制、基礎設施等8個方面,逐項逐條考核,查缺補漏,通過各組打分排名的方式,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高速度、高質量推進。

如今,在財政局分包的幫扶村中,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正在一步步實現美麗鄉村的美好圖景,村民也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越來越體會到獲得感和幸福感。

黨旗映紅脫貧路

在馬頭鎮幹部群眾向更加幸福的道路邁進中,總有一面旗幟指引著方向,鼓舞著士氣,這就是飄揚的黨旗。脫貧戰場在哪裡,黨旗就插在哪裡,脫貧前線在哪裡,黨員就衝向哪裡,一面面飄揚的黨旗成為攻堅一線火紅的風景。

“要在機關黨支部與灣子橋村支部結對共建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與幫扶村結對共建力度。”4月17日,在灣子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王昌鋒強調,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貫穿始終,開展好“支部連支部”活動,在雙向共建中達到“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支部共提升、城鄉同發展”的效果,為精準扶貧、穩定脫貧、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持久的組織保證。

“幫錢幫物,不如幫建個好支部,要脫貧攻堅,首先要建個好支部,只有把基層黨建抓起來了,把黨員隊伍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該局副局長程凱告訴筆者,目前,太康縣財政局3個機關黨支部和9個貧困村黨支部採取“一對三”形式結對共建,大力開展組織聯建、黨員聯營、活動聯辦、人才聯育、資源聯用、產業聯促、治理聯抓等活動,有效整合黨組織資源,充分發揮黨組織優勢,幫助完善幫扶村黨組織運行機制,廣泛開展黨建主題活動,切實提高黨建工作水平。

灣子橋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張俊彥告訴筆者,自從與財政局機關黨支部結對共建以來,局裡定期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把主題教育課堂和黨日活動開到灣子橋村,講黨課、集體誦讀黨章、重溫入黨誓詞。

協助灣子村“兩委”抓好班子建設,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和村務管理規範制度,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黨員民主議事日製度、組織生活會制度、每月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幹部聯繫困難群眾結對幫扶制度。

指導灣子橋村制定發展規劃、產業規劃和年度計劃等,協助加快推進年度項目實施。培育好產業,盤活農村資源,培育發展種植、養殖、加工等特色主導產業,多途徑增加村集體和貧困群眾家庭收入。

張俊彥邊走邊說:“今年,我們村的道路實現了全部硬化,無論是通組道路,還是通往村民家中的小巷道,再也不會出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情況了。”

走了大約十分鐘的路程,張俊彥指著前面的一個辦公用房說:“這就是灣子橋村委會,現在會議室、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中心一應俱全。這一切都要感謝縣財政局機關黨支部對我們村黨建工作的大力支持。”

離開灣子橋村時,一位老人在與村支書聊天得知筆者是來了解財政局駐村幫扶工作,激動的說道:“財政局可是給俺村辦了不少實事呀,俺村裡人都十分高興,永遠都不會忘記。”

金盃銀盃不如大家的口碑。老人的一席話,就是對財政局扶貧工作最好的肯定。

太康縣馬頭鎮,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縣財政局在這裡的脫貧攻堅激戰正酣。2020年,該局黨組將在助力馬頭鎮2019年脫貧摘帽的基礎上,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摘帽不摘幫扶,脫貧不脫關係,加大幫扶力度,創新幫扶舉措,拓展幫扶領域,提高幫扶成效,努力開創攜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局面,讓鮮豔的黨旗映紅扶貧路。(新周口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