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为何这么少?答案都在这里!

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形成品牌。

1、除了种子种源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能提供一致性较高的种子外,农业种植过程受到特别多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很难保证每季每收的品质一致,而品牌产品普遍要求稳定性、一致性,因此,农业产品能够形成品牌的就很少,相对的,种业公司形成品牌的就比较多。

当然,运用现代化种植技术,农产品是可以做到品质始终如一的,但种植成本会大量增加,这就导致公司们不愿干,农户们无力干。于是,目前的现状仍是公司从几个主要产地收购农户的农产品,贴牌销售,农户赚取少量的种植效益,公司赚取适量的销售效益,而品牌效益就很难做。

2、农产品除了品质问题,还有附加值和生命周期的问题。小品种农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变化快,生命周期短的特点,红火一段时间就沉寂,做成品牌的周期要求它们无法满足。大品种农产品虽然市场需求普遍存在,比如普通的蔬菜水果,但由于产量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一旦提高价格就意味着只能走高端小众市场,这笔风险收益帐是很难算得过来得。如果是生鲜产品,更面临运输和保鲜的问题,风险更大。

阳澄湖大闸蟹也算生鲜产品中的一个难得适合做品牌的品种。市场需求稳定,产品生命周期长,附加值能做得上去,产品品质基本能达成一致(哪怕不一致也很少有人真的吃得出来),运输保鲜又比较方便•••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产品,很少!

3、话说回来,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倒是给了商家们一个大做品牌概念的好契机。一旦存在食品安全威胁,安全概念就成为能够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普通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品牌产品的金闪闪的外衣。

但是必须认识到,如果市场仍像目前一样缺乏有效的检测和监控手段,所谓有机食品、安全食品也注定不会走得太远。

农产品品牌为何这么少?答案都在这里!

水果行业为例,记忆里面最深的是前几年出现的水果三国志。从褚橙开始中国的农产品开始走品牌道路。

2012年,因褚橙品牌的引爆,被称为:中国农产品的商业品牌化元年。具体准确时间应该说是2012年11月12日。

推荐书籍:胡海卿《激活品牌—我们可以超越褚橙》

对于这个中国农产品品牌化元年的出现契机书里面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次互相成全的机遇。

一、12年10月褚时健种植十年的橙子即将成熟。

二、本来生活拉上正轨,但是网站订单少。

三、当时本来的市场策划人,胡海卿,是一位曾经优秀的传媒人。而且正好在生鲜行业。

所以,从那年开始,褚橙开始走红,成为农产品行业不可复制的案例。虽然说后面还有柳传志的柳橙、潘石屹的潘苹果。但是实际销量都没有达到柳橙的传奇。

让我先插播一下国外的品牌。大家比较一下:

橙子上,想起新奇士。香蕉和菠萝,想起都乐。榴莲是泰国的正字牌。奇异果新西兰的佳沛。蓝莓是联想佳沃。

这些商品有以下特点:

一、产品包装。他们的包装不见得有日本水果的精美。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统一、规范。每个他们品牌的产品都有属于本公司本品牌的包装。具体可以看国际大品牌都乐的包装。

二、产品规格。每箱里面的产品都是统一的规格,统一的大小。18#的里面的商品不会出现24#。17kg的商品不会出现19k。上层和下层的大小规格一致。

三、产品的外观。整体上,外观非常具有整体性的。摆的整整齐齐的。个体上,每个单品不会出现花皮、阴阳果、病虫斑等。

四、产品的口感。品牌商品的口感不会出现差异,丰产期这个口感,尾季也是这个口感。一箱里面,上层的水果是这个口感,下层也是这个口感。

综上所述,这些国外的农产品品牌让我们记住。

反观国内品牌,不是想批评,也没资格批评。纯粹只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一些感想。先说褚橙吧。

褚橙在中国农产品的发展史上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印记,最近一年褚橙为了包装防止假冒设计了一款在德国获得了一个大的设计奖。

但是褚橙也出现了问题的。包装,当然不说,看过褚橙包装介绍的人都知道褚橙最新的包装确实牛。我们说说其他的:

首先,对于口感。褚橙的口感相较于其他的橙子来说,整体偏淡。对于我来说哈,它的口感在某程度上比赣南脐橙会没有橙子味一些。可能是云南的气候和江西的气候区别吧。褚橙口感水分多,糖度够,但是橙子类的 应当是酸甜度适中才是我们儿时的橙子的味道。

其次,褚橙宣传。褚老的思想是不过时的,也确实在一定的时间内为褚橙打下了市场。但是时间如果长一些,消费者发现褚橙吃起来口感一般的情况下就会另买其他的水果了。私下觉得褚橙为了占有市场,投入的广告费用肯定不少。前期转化率也应该是足够的。

最后,价格。一方面,褚橙的价格,在当初售卖的时候,买的人会说,这是褚时健种的橙子,很难买的,要到云南才能买到,虽然价格贵一些,但现在这里有卖我们买一些吧。现在,褚橙在11月的时候占据了很大的橙子市场。我们可以再很多的渠道买到,但是褚橙的价格还是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第二,褚橙的销售价格让广大的中国企业家们看到了机遇。哈哈,从那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品牌,名字叫做17.5度橙,由著名的矿泉水品牌农夫山泉隆重推出。打的广告词,酸甜度适中,17.5的糖度,喝农夫山泉长大的橙子。售价17.5元,当然后面还有降价。去年,新推出了一个柑,名字叫做爱媛38号。这个在日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中国开始引进并且做品牌。当然还有一些没有成为品牌的柑橘类:沃柑(被市场普遍看好,褚橙去年开始投资做)、茂谷柑等。褚橙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真的很大,去年都开始做果汁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市场一些特点:一、商品的包装和规格、市场推广跟上去之后,产品的口感无法跟上。二、中国市场的企业家们的恶性循环。

举个例子,我去年比较看重的一款商品:日本的晴王香印青提。葡萄中的战斗机哈,价格很高,口感很赞,很多明星都在吃。国内的有地的企业家们,开始拿地种这个品种,原有的葡萄园开始把夏黑砍掉一些种这个品种。去年,这个单品在终端面向消费者的第一年。业界很多人都知道特别难种,一些小细节就会影响口感。

唯一的几位专家,他们能指导的范围也是非常的小。当然,去年商超出现了一匹黑马,鹏城农夫公司操作的越玫瑰的牌子,包装很规范,品质和口感带都不错。不过2017年,这个单品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2016年国内的操作者们已经嗅到了气息,开始增加这个单品的投入。由于这个单品对于技术要求极高,今年这个单品的市场估计会良莠不齐。低质量的商品拉低高质量商品的价格,让去年刚刚发展起来的以单品支撑销售业绩的农产品公司面临生存压力。

当然,国内也有操作比较成熟的品牌:佳沃蓝莓。这款单品,在国内的农产品品牌操作中,是比较成熟的。一、他们的所属公司联想佳沃。联想想必大家都耳熟,后背的公司给予了庞大的之处。用资本来碾压,用实力来说话。二、两大基地支持,青岛和智利的基地。让佳沃的蓝莓能够保证足够长的销售期和足够充足的货量。三、去年和水果巨头鑫荣懋合手,成为佳沃鑫荣懋公司。佳沃蓝莓的销售渠道得到充足的保证。四、国内做蓝莓,貌似他们是开头的。

总结一下对于中国水果界品牌少,原因总结如下:

一、包装成本。褚橙的包装耗费的价格不低,同时作为附加值的褚橙包装在某种程度上拉高了褚橙的价格。据说,今年纸张的价格又在疯长。各种农产品的包装成本也会上升。是走大货,拿钱,还是走精品,拿较少的钱。基地生产者们,他们心中的秤杆自然而然不会走向精品一段,不会费神来打造品牌了。

二、农产品基地。刚刚说的是包装增加成本,现在我们说说巨头,基地费用。一个农产品,公司来运作能保证品质,但是可能量不会那么多。采取散户的形式,量大,但是质量堪忧。散户的形式要他们去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公司的形式,一般规模的公司,由于产量少也不够支撑起一个农产品品牌。所以,现在会出现公司+农户这种合作社形式。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形式还处于探索期,并没有真正成熟起来。同时公司+农户形式中的公司,也是最近两年才接触到品牌这一概念。这里面,公司的营销能力如何,品牌塑造能力如何,有待商榷。

另外,基地的费用是巨大的。地和人员资金,还有农资,这些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很多的农产品公司会寻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

三、单品季节性销售时间段影响。我们看到的国际大品牌,都乐,拿他们公司在做品牌。产品能够贯穿全年。新奇士系列产品,在全球寻找产品,再加上储存方式,保证产品能够一年不断。佳沛的奇异果,新西兰产地,意大利产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长了商品的销售期。

四、需求方来说。中国的消费者,一定程度还是习惯低价值的商品,会在买东西的时候挑,会觉得不就是一个苹果吗,我怎样不是吃。另外,在农产品的延伸产品消费还没有养成习惯,也不会习惯接受高价的产品。不知道明后年榨成果汁的褚橙会不会让大家接受。但是,品牌如果要做,单品和衍生品价格就会上去。所以,品牌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E亩园

农产品品牌为何这么少?答案都在这里!

1、e亩园是由供销社体系与广东双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经营的农特产o2o新零售平台,

2、国内首家采用消费分红机制的新消费合作社

3、国内首首创ABC共创共享电商模式

旨在搭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的社交电商共享平台

让商家积极参与持续提高收益

让人人轻松实现社交创业

让消费者快速获得丰富的高品质农产品

农产品品牌为何这么少?答案都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