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郑板桥写了一首“谷雨诗”,清新雅致,不输他的竹子

俗话说:“清明前脚走,谷雨后脚至”。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之后便是气温加快回升,对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利。正所谓“谷雨,谷得雨而生也。”雨生百谷,故曰谷雨。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谷雨时节,杜鹃夜啼,牡丹吐蕊,茶叶飘香。

而就在两三百年前的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写了一首“谷雨诗”,细细读来,清新雅致,别有韵味,和他画的竹子相比,气质上不相上下。

300多年前,郑板桥写了一首“谷雨诗”,清新雅致,不输他的竹子

《七言诗》

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300多年前,郑板桥写了一首“谷雨诗”,清新雅致,不输他的竹子

这些天里,天气晴朗而又清爽,既没有风也没有雨。郑板桥家的园子里,翠绿的竹子长得正欢,一节一节往上冒,高耸直立。

在这样稍稍有些凉意的天气里,有好友来访那便是再好不过了。可以泡一壶上好的松萝茶招待贵客。

之后与客人赏赏画、吟吟诗,兴致来了,当下便铺纸泼墨,画上一幅画。先是寥寥几笔,新叶竹跃然纸上,接着数笔淡墨,用皴法扫出一片隐隐春山。

清明谷雨这段时间,正是品茗的好时节,画完这画之后,就坐在这小院里品品新茶吧,香着呢。

春日,一个友人,一杯新茶,看山看竹,如此,甚好。

300多年前,郑板桥写了一首“谷雨诗”,清新雅致,不输他的竹子

而眼下正是水田白鹭飞,山里釆茶忙的季节。

茶,是南方嘉木,清明前出产的茶称为“明前茶”,雨前茶就是谷雨茶。谷雨茶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

这自然要得益于气候温度了,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使得春茶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都说“明前茶,贵如金”。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更耐泡。

300多年前,郑板桥写了一首“谷雨诗”,清新雅致,不输他的竹子


自谷雨起,南方就渐渐进入了雨季。谷雨的雨,没有了初春的湿寒阴凉,温和而淅沥,点滴入土,滋润了万物,自然弥足珍贵。老话说得好,“谷雨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人间四月爱正暖。细雨绵绵,谷雨情深。谷雨,是最一场最美妙的花事,也是我们心头的一缕暗香,悠远绵长。

读者们,关于谷雨,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