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有规矩,一句话、几十年恩怨,“无知者多语,行家无言”

谁都不敢称真佛,却是谁都可以说两句佛经。没见过真我,却非常自我。

功夫这东西,是日积月累的积淀。修炼的不仅是人的意志和技能,还提高着人的品质、价值观。

世上有多少刘二狗,就有多少个一龙。网络世界看多了骂战,就会重归理智。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林好手山岳林立。大多武术爱好者,从不敢在同道门前点评造次。何故?练得越多、越自觉得匮乏,见识越多、越觉肤浅。耳顺之时,海纳百川。功夫本事,开悟明理。

对于上过山、进过殿、入过村、淌过水的人。抱拳和微笑成为习惯。但见惹眼的功夫拳脚,赞叹点头,鼓励微笑。偶遇能看的三招两式,也会注目学习二三。


武林有规矩,一句话、几十年恩怨,“无知者多语,行家无言”

江湖

武林有规矩:1、非同门不随意评说长短。2、同门不同师不论对错。3、非被邀请,不在同道的场子展露拳脚功夫。4、对不熟悉拳种,不要装懂妄言。5、在长辈、师傅面前永远施礼、尊称在前。6、不在任何拳家背后说长道短。

这便是武德和规矩。是谁定下的这规矩无从考察,可以说这不是谁定的,是经历过教训后的一种默契和共识。古今因口舌之争引起的矛盾故事很多,笔者身边就有不少真实的案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先生是形意拳名家,拳法精湛,传承正宗,王先生家中几代人均在武林名声显赫。时遇功夫盛行,门人如潮,自是高傲。闫先生好武,虽无家传,却是体院武术专业毕业,功夫了得,同样弟子一片。

一日,小武林联谊交流。酒后,王先生师徒自行方便,师徒对话。

欠揍的徒弟问了欠揍的话,徒弟问师傅:”师傅,闫老师的形意拳与我们打法不同,他的拳怎么样“。


武林有规矩,一句话、几十年恩怨,“无知者多语,行家无言”

江湖


而狂傲半醉的王师傅随意一句话就怼回去:“他那个也叫拳?上过两年学不知深浅,咱一掌打他个半残。”

怎料想两句话,被后进来的闫先生的徒弟听了个满耳。随转身回去报告师傅和师兄弟。聚众把王先生师徒堵在了半道,要王先生师徒当面认错。

王先生怎么肯呢?聚徒弟二三十人对垒。在当时的农村,有时候下不了一口气,双方发展到动手互有损伤。最后惊动了公安,才得以平息。然而,双方就此结下了梁子,动不动就说交交手,踹踹门,没完没了。

当时我才十几岁,并不在场,也不属于哪一家,但对两家都挺熟。前年与当事村的外门师兄谈拳聊起的故事。武术人上厕所,一句话闹出几十年的恩怨。现在王先生和闫先生都已经过世多年。而双方的弟子从不往来。


武林有规矩,一句话、几十年恩怨,“无知者多语,行家无言”

江湖


我也学练形意拳,对王先生的英武一直记忆犹新,王先生练拳,是对着铁杠子练,一掌可以撼动篮球架乱颤,一抖劲身,骨节咔咔作响。少年时我第一次从王先生的掌心看到厚厚的老茧。闫先生的拳以身法著称,拳如闪电,神似龙蛇。评价两位老师【顶礼】,真是豪杰留遗憾。

东北有师,人称郭大侠,善八卦。晚年气不过与人比武落沟、惜败,3月后气郁而亡。

武者有血性,武德一并传,武术本一家,心存山外山。

明师有涵养,身教莫多言,只知无第二,不识真状元。

所以真正的行家,不爱多言,善武者,不惧叫板,却从不品头论足,做小脚女人。江湖混子无知,最爱说三道四,口无遮拦。怎知一出口,便丢了内裤。常常是自取其辱,丢人现眼。

​入门有先后,功夫有深浅,言多语失,易生祸端。传承有言:华邦唯武尚,社会统祥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春宝太极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