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敵人的叛徒,屠殺70萬無辜平民,如今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

明末清初,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令我們如今都嘆息不已的時代。自從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帝上吊梅山,清兵入關之後,標誌著我華夏漢族又再一次被外族入侵,為外族所統治。

小時候我便愛看武俠小說,更愛武俠劇,特別是其中金庸老先生最後一部封筆之作《鹿鼎記》,鹿鼎記裡面記載了混混韋小寶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拜入天地會,與英明神武的康熙帝結為好友,助他擒鰲拜,收臺灣,平三藩的故事。

投降敵人的叛徒,屠殺70萬無辜平民,如今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

清兵剛剛入關的時候,因為兵力不足,根本就無法應對當時的義軍以及依舊活躍在著的明朝後裔,為了能夠鎮壓當時的局勢,清廷選擇了以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為首的明朝舊將降官作為前驅,武力鎮壓叛亂,其中出名者,平西王吳三桂更是有為陳圓圓引清兵入關而臭名遠揚。而今天,則要講的卻是三藩中的另外一位平南王,尚可喜。

投降敵人的叛徒,屠殺70萬無辜平民,如今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

尚可喜投敵叛變

尚可喜,字字元吉,號震陽。與父親尚學禮一同加入大明軍中,年紀輕輕就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明朝的將領。在明朝崇禎年間,清兵入關,為了自保接受皇太極的招降,為清朝買命,成為了清初“三順王”,此後為隨著皇太極討伐義軍明朝舊勢力,最終被藩屏廣東。康熙年間,一代雄主康熙大帝為了收攏他們這些明朝降將的心更是冊封其為平南王,與吳三桂和耿精忠三人一同,被歷史上稱之為三藩。

投降敵人的叛徒,屠殺70萬無辜平民,如今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

若是按照他歷史上的事蹟,此人當為叛徒無疑,特別是其中的一些行為更是令人髮指。根據歷史,他在順治年間被冊封南王,奉命前往廣東鎮壓廣東的漢人義軍,尚可喜率軍與義軍在廣東持續征戰了九個月多,為了震懾敵軍,他竟喪心病狂地屠殺廣州城內的大量居民,造成了後世所謂的“廣州大屠殺”,此後更是進軍潮州和南雄,再次進行屠殺,他手下清軍沾染的無辜平民的鮮血,足足有70萬之眾,其罪行滔天,罪無可赦。

投降敵人的叛徒,屠殺70萬無辜平民,如今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今天,他不僅沒有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的後人以及部分對他推崇的人士竟然為他翻案,從五湖四海前往海城為其祭奠,到2006年的時候,更是在那舉辦了名曰:“尚可喜死亡330週年紀念”的荒誕祭典,出現了稱他為“明清第一完人”言論,不得不說,這洗白工作簡直令人難以想象,甚至於一些人曾言“尚可喜戎馬一生,身經百戰,推動了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在清代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真是令人唏噓。

投降敵人的叛徒,屠殺70萬無辜平民,如今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

後人為尚可喜洗白

2014年8月,尚可喜的誕辰41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在衡水舉辦,會上許多專家評價他為衡水歷史上傑出的歷史文化名人代表,說他對清朝的建立與鞏固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順應歷史的潮流,促進了滿漢名族大融合,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實現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會上,諸多專家都通過自己的言論一一為尚可喜洗白,稱他為滿清時期的一大功臣,民族英雄,甚至冠以“晚清第一完人”的名號。

投降敵人的叛徒,屠殺70萬無辜平民,如今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

說來也是可笑,這麼一位投敵叛國的叛徒在今日竟然被那些所謂的專家以及其漢人硬生生地洗白成為了一個民族英雄,對社會鞏固與安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也不知廣大領土上,那些被尚可喜屠殺的七十多萬的冤魂該如何自處。

從尚可喜的一生分析,他投靠清廷是為了自保這一點其實當時的人會說他叛徒,可這也不難去體諒他,但是他屠殺七十萬無辜平民百姓這點是鐵錚錚的事實,縱有千萬張嘴,在血淋淋的事實之下都難以掩蓋。至於評論說他是促進滿清民族融合的大英雄,為社會安定與鞏固的傑出代表那就更加可笑了,要知道,在康熙年間,他的兒子與吳三桂、耿精忠兩人因為迫於康熙帝的削藩策略,不得不聯合起來起兵造反,然而康熙帝身為一代雄主,自然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裡,在幾經算計之下,就將他們給鎮壓了。

投降敵人的叛徒,屠殺70萬無辜平民,如今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

雖然尚可喜對於清朝來說是一個大功臣,大英雄沒錯,可他身為明朝大員,卻為了自己的功利,為了獲得滿清朝廷的信任去屠殺那麼多的無辜百姓,從這點上看此人根本就是一個劊子手,一個冷血的屠夫,被稱為“明清第一完人”的說法更是令人笑掉大牙。也不知道他死後若是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羞愧得從墳墓裡面蹦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