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戰略失誤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講的是寧德時代和特斯拉合作。也就是說寧德時代進入特斯拉的供應鏈了。估計寧德時代將成為特斯拉在大陸車型的電池的供應商。海外工廠生產的車輛可能還是由LG和松下提供電池。寧德時代成立的時間並不長,幾年前在比亞迪面前還是一個小弟,現在儼然一副大哥某樣!為什麼曾經的電池王者比亞迪這幾年要敗下陣來?其實幾年前我就猜到比亞迪的電池很可能會被寧德時代超過。原因很簡單,比亞迪的電池都是給自己的車子配套的,而寧德時代是可以給除比亞迪之外的所有車子配套的!很顯然,即便比亞迪再厲害,他的電動車市場佔有率能超過其他車企的總和嗎?之所以之前比亞迪能佔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是因為之前大部分車企還沒有開始發力電動車市場,一旦大家都發力,即便技術不如比亞迪,即便品牌等各方面都不如比亞迪,也能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按比亞迪之前燃油車40萬輛的銷量,市佔率大約是2個點,所以長期來看,比亞迪的電動車最樂觀最理想的結果也就10個點吧!除非有特別不一樣的號召力,才能有更高的市佔率!但這種可能性顯然是很小的。所以說比亞迪的戰略失誤,就是沒有放開電池的對外銷售!如果把電池直接對外銷售的話,別的車企可能因為有同業競爭的關係,不會採購比亞迪的電池,所以比亞迪應該採用合資的方式。一種合資方式是1+1合資。即比亞迪一家一家的找車企合資。好像現在比亞迪就是這麼操作的。為了把電池賣給長安,和長安搞一家合資企業生產電池。為了把電池賣給長城,可能還要和長城搞一家合資企業。等等。這樣操作非常不靠譜!都不能最合理地利用生產力,也不能最高效的銷售自己的電池。最好的方式是1+N方式合資。即自己和眾多的車企一起成立一家電池企業。開始時,自己可以有50的股份,其餘車企分剩下的50股份,以後如果還有其他車企加入,還可以把自己的股份稀釋到3成甚至更低。這樣生產出來的電池就不用怕沒有銷路了!同理,還可以把自己的電機生產也和別的廠家一起合資。據說比亞迪的電機效率要比別的大部分的廠家的要高。同理,電控部分等都可以和別的廠家成立合資公司。或者把這幾部分一起打包,和別的N家車企一起成立一家合資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