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保姆麦克菲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救赎之旅

《魔法保姆麦克菲》相信是很多人童年美好的回忆,第一部上映于2005年,说的是父亲和孩子的故事,第二部上映于2010年,说的是母亲和孩子的故事。

两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都是7.5,今天来解读的是第二部,讲述的是疲惫的格林一家在麦克菲的帮助下各自收获成长的温馨故事。

本片的灵感来自儿童读物《玛蒂尔达奶妈》,不管是图书还是电影都旨在帮助不良习惯的孩子改正恶习、健康成长。影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西蒙,下面我来详细分析西蒙的3个阶段的表现带给我们的启发,在最后部分我会谈谈关于家庭的自我救赎。

《魔法保姆麦克菲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救赎之旅

第一阶段:富家子弟的傲慢与偏见,一个不食人间疾苦的熊孩子

小男孩西蒙一出场就是傲慢贵公子的形态:身着黄色小西装,脚蹬咖色长靴,一脸严肃地在翻着报纸,看到外面混乱泥泞地环境,一本正经的讽刺:这简直是大英便便博物馆。

进入主人家之后,也毫不客气的发挥毒舌:“他们不仅表现的像动物,家也和猪圈一样。”那副嫌弃的嘴脸让我们恨的牙痒痒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阶层的差异,这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子弟形象。

从他与妹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明白来乡下躲避灾难是必然之举,但是家境带来的傲慢让他放不下高姿态,哪怕是过来寄人篱下,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这里的人都充满了不满和鄙视。

不过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在他和诺曼打的不可开交时,看到姨妈回来了还不忘伸出手来与之打招呼,由此展示了典型的英式绅士形象:礼仪完美,思想刻薄。

《魔法保姆麦克菲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救赎之旅

第二阶段:精英教育的展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西蒙一开始的表现让我们以为这只是不懂人间疾苦的贵公子,尤其是诺曼要求他帮忙的那一段犹如一个刻薄的资本家。但是当他得知格林家急于卖猪来支付拖拉机的费用时,尽管十分嫌弃还是积极的帮忙寻找小猪。

在混乱的帮忙过程中聪明地运用童子军学院学到的知识,把每个人都调动起来设置陷阱成功捕获。也是在这个捕获过程中让他的心态产生了蜕变,融入到这个家庭中。

在得知诺曼父亲阵亡的消息后,这个男孩表现出了对同伴的信任,哪怕在成人看来无稽之谈的直觉他也选择相信。最终用一个孩子所能做到的极致帮助同伴找到了真相。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颠覆之前对西蒙的印象,或者说这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形象:稚嫩中带着聪慧,傲慢却不失善良。

《魔法保姆麦克菲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救赎之旅

第三阶段:不符年龄的成熟与智慧,对家人的爱与包容

当西蒙与诺曼来到父亲所在的陆军基地时,父亲严厉且讽刺地批评他们依靠直觉寻找答案的行为,把成人的傲慢和冷酷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这场较量让我们发现了孩子在与父亲相处中的胆怯和不自信。父亲对他的评价是懦弱,从头到尾都是冷酷蔑视的态度,画面中西蒙对父亲的畏惧也一览无遗。

可是当他看到父亲对诺曼的咄咄逼人时却爆发了非凡的勇气,他揭穿了父母的假象,祈求他能让姨妈一家人团聚。“你已经让我们和妈妈在痛苦中了,但至少让姨父和伊莎贝尔姨妈团聚吧!”这一段话让人心酸无比,既然自己的家庭已经无可挽回,至少让别人能享有幸福,这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善良。

《魔法保姆麦克菲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救赎之旅

基于本片,谈谈家庭中完成自我救赎需要的三种品质

西蒙的3个阶段就是一个家庭成员的蜕变成长,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别扭的,每个人都有一些小缺点,而随着城里的孩子的加入,阶层的不同加剧了孩子们的矛盾,也放大了每个人的缺点。

而魔法保姆麦克菲,她集合了所有理想中教育者的形象:包容、睿智、永远不慌不忙地指引人们前进。她在课堂里,让每个人都直面了自己的问题,激发了每个人的闪光点,完成了一个家庭的救赎。

1.互助友爱:亲人朋友之间要懂得分享、互相帮助

本片一开头就是一位母亲与3个孩子的较量,此起彼伏的尖叫声昭示这这个家庭的不平静:疲惫的母亲与愤怒的孩子。而亲戚家两个孩子的加入让整个“战局”更加混乱,每个人都充满了攻击性。

麦克菲所要求的前3节课程就是停止打闹、友爱分享、互相帮助。于是有了制止互掐、分床而睡以及协作捉小猪的情节。

当大家停止互相攻击的时候才能够心平气和,冷静下来才能听从别人的意见,而先学会分享、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别人的帮助。

家人之间只有互助友爱才能拥有美好的氛围,否则像片头那样动不动相互指责、辱骂、推卸责任,只会让家里鸡飞狗跳、身心俱疲。好的氛围是最吸引人的,它能让人幸福快乐。

《魔法保姆麦克菲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救赎之旅

2.勇敢面对,很多时候我们畏惧的只是恐怖本身

每个人都有恐惧的东西:伊莎的恐惧是丈夫的安危;西蒙的恐惧是父亲的严厉;希莉亚的恐惧是离家来到陌生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担忧害怕,但是认真想想,最折磨我们的往往不是发生的事情,而且畏惧的心情。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且“赋予经验的意义”。人们的许多恐惧是我们赋予它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影片中西蒙对父亲的惧怕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因为不愿意面对父母要离婚的现实,而当他捅破那层纸,一切也就结束了。

所以,当有些事情避无可避的时候,不妨勇敢面对,因为逃避的越久惧意就越重,“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学学主人公们,勇敢迈出去。

《魔法保姆麦克菲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救赎之旅

3.拥有信念,有信念才有动力走自己的路

诺曼是影片中信念最坚定的孩子,他坚信父亲会回来,所以哪怕舅舅拿来的电报说父亲阵亡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一路寻求答案,最终也证明了他是对的。

当然,这可以当做童话的美化,但是现实中这种例子也不再少数,很多名人也证实了这一点。玫琳凯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拥有坚定信念的人生是会开挂的。

心理学有个名词“自我实现的预言”,你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家庭中,没有信念的人容易随波逐流、立场不坚定,如果做父母的立场不坚定,家庭就容易陷入拉锯战,这样的家庭会让人疲惫。

《魔法保姆麦克菲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救赎之旅

总结一下:

从整部影片的内容上来说,我们可以把魔法保姆麦克菲当成理想中的父母或者是理想中的教育者,而影片中其他的扮演者都是孩子,不管是母亲伊莎、舅舅菲尔还是片末西蒙的父亲都像别扭的孩子,成熟的只是他们的年龄,他们的心智还像没长大的孩子。

所以影片中的麦克菲不仅对孩子充满了包容,对待大人也充满了慈爱,在刚刚进入格林家时,她对母亲说:“孩子们都睡了,你应该拥有自己的时间。”一句话让伊莎泪流满面。当她在陆军部遇到之前教导的孩子时,温和的与他讨论挑食的问题,画面温暖无比。

“当你需要我却不想我留下时,我就必须得留下,当你们希望我留下却不再需要我,我就得走了。”这段看似自相矛盾的工作准则正是教育者最好的写照。当你无力之时,我会是你的依靠,当你强大之时,就是我功成身退之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