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前言

2012年、2019年中國海軍“遼寧艦”和“山東艦”分別下水服役,讓人們對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尤其是“山東艦”曾公開徵集艦名,甚至“皮皮蝦”號這一奇葩艦名成為最大的熱門,當然最終也不可能以“皮皮蝦”來命名,其實,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一直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本文將回顧中國近現代艦艇的名稱,進而詳細探究一番。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系統的命名源於近代

在中國歷史上,有據可考的有名字的艦船不在少數,可要與中國五千年的浩瀚歷史相比,其數量可謂少之又少。而這與中國的傳統習慣不無關聯。在古代,地域廣闊的中國更重視陸軍,水軍處於從屬地位,這從古代兵種的劃分就不難看出。通常,古代軍隊分為馬、步、車、弓、水等部,水師之前的諸兵種其實都算是陸軍。水師地位不高,由此可見一斑。在這種情況下,水師戰船的地位也就高不到哪裡去,像火炮還能撈個“紅衣大將軍”的稱號,水師戰船隻留下一個個艦種的名稱,如“艨艟”“車輪舸”等。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中國古代艦船也有留下名字的,例如秦始皇命徐福出東海,所乘之船被稱為“蓬萊船”;據《三輔黃圖.卷四》所載:漢武帝曾建造“豫章”號大樓船,“上起宮室,可載萬人”;另據《隋書.楊素傳》記載:隋文帝楊堅曾命楊素建造“五牙”號大戰艦(更多的說法是,五牙大艦是艦種)“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而大名鼎鼎的

“鄭和寶船”其實是一艦種的名稱,算不上艦名!這些古代典籍中的傳奇鉅艦,至今仍令人們感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鄭和寶船”,是鄭和遠洋船隊的主力艦種

到了清末,中國海防形同虛設,清政府對海防、海軍的重視程度才逐漸增強,記載的中國艦船的命名也就逐漸增多。其中,比較系統的記載多於太平天國運動有關。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其水師主要在長江一帶活動。太平軍曾經俘獲一艘名為“飛而復來”的輪船(船名Firefly,意為“螢火蟲”號),改名“太平”號,在英國人呤嚟(F.A.Lindley)的指揮下,與清軍作戰,而清軍也組織了所謂的中英聯合艦隊,即“阿思本艦隊”,圍剿太平軍。“阿思本艦隊”最終雖然以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收場,清政府一條戰艦也沒有得到,但還是留下了中國第一套系統的艦船命名章程。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阿思本艦隊”中的“江蘇”號,中國命名為“鎮吳”號

“阿思本艦隊”的主要艦隻有7艘,另有供應船兩艘,軍艦的艦名如下:“鎮吳”號(原名“江蘇”)、“金臺”號(原名“北京”)、“一統”號(原名“中國”)、“廣泰”號(原名“廈門”)、“百粵”號(原名“廣東”)、“三衛”號(原名“天津”)、“得勝”號(原名“奉天”)。上述艦名,括號內的為英方所起,括號外為中國後改的名稱。一艦兩名,充分表現出中英雙方對於艦艇命名認識的不同。從中方所起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依然深受傳統“天朝上邦”思想的影響,而這也是近代中國艦艇命名的顯著特點。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阿思本艦隊”最終成為一場笑話

洋務運動使之規範化

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政府開始洋務運動。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要項目,近代造船業飛速發展。以福州船政學堂為標誌,中國建立了第一批近代造船工業並形成一定的規模。同時,清政府向列強購買先進鐵甲艦構建海防體系,建立了福建水師、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等海軍艦隊。艦艇命名也隨之形成規模化,體系化。這一時期,中國艦艇的命名呈現出一些鮮明的特點。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是近代最出名的兩艘鐵甲艦

第一,體現了文化傳統。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四鎮”、“四徵”、“四平”、“四安”等各種將軍封號,這些文化要素直接應用到艦艇命名上。例如,北洋水師中有“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6艘“蚊炮船”。南洋水師有“龍驤”、“虎威”兩艘炮艇。這些名稱,顯然與古代“鎮東將軍”、“龍驤將軍”、“虎威將軍”的稱號別無二致。

第二,地域特點明顯。北洋水師主力戰艦中的名字中,大多取“遠”字。如著名的“八大遠”:鐵甲艦“定遠”、“鎮遠”;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濟遠”;防護巡洋艦“靖遠”“致遠”(民族英雄鄧世昌的座艦),以及國產第一艘鋼甲巡洋艦“平遠”。南洋水師的主力艦,則有“南琛”“南瑞”這2條以“南”字開頭的巡洋艦。建水師有“福勝”“建勝”“福星”“福靖”等炮艦,以及“福龍”號魚雷艇(後調北洋)。廣東水師的命名,特點更為明顯,3艘主力巡洋艦分別叫“廣甲”、“廣乙”、“廣丙”,還有“廣戊”、“廣已”、“廣庚”、“廣金”、“廣玉”、“廣貞”、“廣亨”、“廣利”、“廣德”、“廣鏡”、“廣安”等炮艦。從艦名就很容易區分艦船所屬的艦隊,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中國近代海軍在草創之初就向正規化發展的趨勢。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定遠艦現代複製版

第三,名稱具象了艦艇分類。比如快艇快艦,大多有“飛”字頭。如“飛雲”號運兵快船、“飛龍”號快炮船、魚雷炮艦“飛霆”、“飛鷹”等;魚雷艇,以“雷”字頭為名,如“雷龍”、“雷虎”、“雷中”、“雷良”等。最有意思的是,廣東水師魚雷艇,把“雷”字與傳統八卦相結合,出現了這樣一組命名——“雷乾”、“雷坤”、“雷離”、“雷坎”、“雷震”、“雷巽”、“雷兌”。這既反映出當時的艦艇命名依然有很深的傳統烙甲,也表明中國近代海軍已開始有意識地區分艦種

第四,艦名往往寄託著對近代海防的希望。如福建水師有“伏波”、“揚武”、“靖海”、“安瀾”等艦;南洋水師有“開濟”、“寰泰”、“保民”、“鎮安”,“馭遠”、“海安”、“澄慶”等艦;廣東水師有“澄清”、“緩靖”、“靜波”、“海長清”、“海鏡清”、“海東雄”等艦,至於北洋水師的“八大遠”,更是寄託了穩定海防的迫切願望。不過,洋務運動終究未能挽救大清朝覆亡的命運。這些有著“保國安民”寓意的艦名,卻成為一個記載悲壯歷史的文化記憶。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鎮遠”號後為日本所得,沿用鎮遠艦名,直到1911年才除籍

民國亂象下的艦名更替

到了民國初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海防更加廢弛。艦艇的命名也與民國亂象相吻合。北洋政府時期接收了清末重建艦隊的底子,當時的海軍艦隊分為海防和江防艦隊。海防艦隊以巡洋艦為主,大多以“海“字打頭,如“海天”、“海圻”、“海容”、“海籌”、“海琛”。“海天“失事沉沒後,餘下四艦直到抗戰前都還堪稱中國海軍的主力,號稱“四海一心”。江防艦隊以“江”、“楚”為字頭,有“江元”、“江亨”、“江利”、“江貞”、“江鯤”、“江犀“,以及“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觀”、“楚謙”等艦。魚需艇部隊,以“湖”字打頭,有“湖鵬”、“湖鄂”、“湖鷹”、“湖隼”等。不過,隨著時局紛亂,這些艦隻也零落飄搖,艦名也時常因所屬陣營變化而發生變更。其中,以“永”字系列炮艦的命運最具代表性。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海圻”號巡洋艦,後自沉於江陰,阻止日本艦隊沿長江而上

“永”字系列炮艦共有2艘,一為“永豐”,一為“水翔”。先說“水豐”號。該艦一度是海軍第一艦,經歷過護法戰爭、北上起義等著名事件。因為在陳炯明叛亂期間,保護過孫中山先生並擔任其座艦,所以1925年孫先生逝世後,該艦更名為“中山”艦。後來又經歷“中山艦事件”等政治事件,直到1937年在抗戰中“以身殉國”。1997年,該艦被打撈出水並修復完成,被建為“中山艦紀念基地”。至於“永翔”艦,身世更加坎坷。該艦於1923年北上,隸屬於軍閥溫樹德的渤海艦隊,參與過軍閥混戰,後被東北軍收編,成為張作霖“東北第二艦隊”的主力。1937年抗戰爆發,該艦不得已自沉於青島,被日軍打撈整修後,在1942年移交給汪偽海軍,改名“海祥”。抗戰勝利後,該艦被國民黨海軍收回,恢復原名後參加內戰,此後又跟隨國民黨敗退臺灣,50年代初曾在臺灣海峽巡邏過,直到1959年才退役解體。2艘“永”字號炮艦的經歷,可謂那個動亂時代的縮影。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中山艦”打撈出水修復後成為中山艦博物館

北洋政府時期,中國海軍艦艇依然沿用清末艦隊各艦艇名。到了民國時期,除老艦沿用原艦名外,新艦有的以國民黨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為名,如“民權”、“民生”等艦;有的沿用原先的命名方式,如著名的巡洋艦“寧海”號和“平海”號。有些艦艇以人物命名

,除了“中山”號之外,1947年接受的英國護衛艦改名為“靈甫”號,就是為了紀念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的國民黨名將張靈甫。還有一些艦艇有著特殊的命名,比如英國賠償戰時中國商船的損失,將“震旦”號巡洋艦交付國民黨海軍,便以當時的國民政府陪都命名,即“重慶”號。此外,抗戰勝利後,中美軍事合作加強,國民政府接收多批美國援助艦艇,以“中”、“美”、“聯”、“合”為字頭,如“中業”、“中建”、“美盛”、“美樂”、“聯榮”、“聯光”、“合忠”、“合光”等艦,還有以“太”、“永”為字頭的艦隻,如“太康”、“太平”、“太和”、“永嘉”、“永寧”等。可“中美聯合”並沒有讓國民黨永保太平。隨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這些艦艇要麼敗退臺灣,要麼起義加入了人民海軍。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重慶號”巡洋艦,是英國林仙級輕巡洋艦的4號艦

人民海軍建章立制

草創之初的人民海軍,艦型混亂,艦艇命名也就談不上正規了,既有以舷號代替艦名的,也有以“瑞金”、“棗莊”革命根據地命名的,還有使用“洛陽”、“南昌”等大中城市命名的。不過隨著人民海軍正規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關於海軍艦艇命名也有了明確的制度。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命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1978年11月18日正式頒佈。1986年7月10日,《條例》又做了補充和修改。目前,解放軍海軍艦艇,基本都是按照此條例進行命名的。不過,由於《條例》並未完全公開,我們無法得知其中的詳細內容,只能通過公開媒體報道的少量信息,以及艦艇的實際命名情況,大致推測出當代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律。

據媒體報道,中國海軍艦艇命名總原則是: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歷史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從實際的情況看,艦艇命名基本上體現了上述原則。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首艘國產航母曾經徵集艦名,“皮皮蝦”竟然是呼聲最高的!!

結合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海軍艦艇命名規則大致如下:

第一,一級主力艦,如: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以行政省(區)來命名,例如“遼寧”艦、“山東”艦。

第二,驅護艦以大中城市命名,如101“南昌”艦、171“海口”艦、172“昆明”艦、152“濟南”艦、538“煙臺”艦、547“臨沂”艦......,噸位更小的輕型護衛艦則以地級市命名,如056型護衛艦596“惠州”艦、595“潮州”艦、594“株洲”艦......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055級首艦“南昌艦”,以南昌市命名,舷號101

第三,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以著名大“山”來命名

,例如071型船塢登陸艦999“井岡山”、998“崑崙山”、988“沂蒙山”、989“長白山”。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071級船塢登陸艦“崑崙山”號,舷號998

第四,大型補給艦以湖泊命名,如881“洪澤湖”號綜合補給艦、887“微山湖”號遠洋綜合補給艦......

第五,核潛艇以“長征”加序列號命名,例如“長征”6號戰略核潛艇,常規潛艇以“遠征”加序號命名

第六,一些輔助艦種,例如“鄭和”號訓練艦、“世昌”號國防動員艦則是以著名歷史人物命名。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鄭和”號訓練艦

應當說,通過《條例》的實施,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的命名,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而中國海軍艦艇名稱,也因此有了一些“規律”。軍事愛好者們,就根據目前中國海軍的艦艇名,總結出所謂“三大艦隊命名轄區”:

北海艦隊以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命名,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寧夏。

東海艦隊的命名轄區則為華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再加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南海艦隊的命名,則包括華南及西南諸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即湖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重慶、廣西、西藏。

其實這種總結的“規律”並不嚴謹,比如我國第一艘“中華神盾艦”170“蘭州”號導彈驅逐艦,根據艦名按照總結的規律來看應該屬於北海艦隊,可該艦目前卻隸屬於南海艦隊。同樣從名稱看,564“宜昌”號和567“襄陽”號護衛艦應歸東海艦隊,可兩艦仍屬南海艦隊序列。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052C首艦“蘭州”號,舷號170,隸屬於南海艦隊

不過,有些“規律”倒是“挺靠譜”。比如,解放軍海軍主力艦種—驅逐艦,其舷號分佈就體現了三大艦隊的隸屬關係。驅逐艦舷號為3位數,以1字打頭,101以後屬北海艦隊,131以後屬東海艦隊,160以後屬南海艦隊。同樣是3位數舷號,3字打頭是常規潛艇(基洛級潛艇365號,宋級潛艇320號),4字打頭為核潛艇(攻擊核潛艇403號),5字頭為護衛艦(054A型護衛艦538“煙臺”艦)。

結語

除了我們自己的命名規則外,有些外國媒體、組織、防務研究機構等,對解放軍海軍艦艇有一套獨立的命名方法,像“旅大級”、“旅滬級”、“旅洋級”、“江湖級”......,都算不上正規的命名,隨著人民海軍“下餃子”一樣的發展速度,每一艘新型戰艦的命名也就成了軍迷和國人討論的熱點,而且很多軍迷擔心,會不會出現艦名和舷號不夠的情況呀,這完全不用擔心,我想,以我國幅員之遼闊,山川之眾多,給艦艇命名還是足夠的!

中國近現代海軍艦艇命名趣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