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这个五一长假你是顶着疫情的余波,淹没在景点人海里呢?

还是居家躺尸但仍免不了父母甚至是亲戚的叨唠而不厌其烦呢?

每逢佳节被逼婚,今天后台有位粉丝和我们说,她家已经冷战快两天了!

被父母逼去相亲,但相亲对象根本素未谋面。明明刚从假期前的工作状态里解脱出来,只想放纵睡懒觉,结果父母直接放下狠话,“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不听我的就是不孝”,自己一时赌气,家里冷战了两天多了现在…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我都是为了你好”,“听妈妈的话,乖”,相信这些话你都已经耳熟能详,甚至听到的一刻下意识的情绪便是不耐烦地想要拒绝。

而生活中这样的情感绑架甚至还不限于父母,情侣间“这件事你要是不答应我,就代表你根本不爱我”,朋友间“这么点钱你都不肯借给我,太不讲义气了”,这样的话语不禁让人又头疼又没法真的撕破脸皮争吵。

而这被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统称为“情感勒索”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父母、伴侣和朋友,这些人都是我们人际关系中最核心的成员,要么和我们血浓于水,要么和我们相濡以沫,情同手足,和我们是情感或利益的共同体。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这些和我们最亲的人,却会冒出充满威胁性的话语,让我们感到恐惧、自责、充满罪恶感,相信你也早有经历过这样的话语而苦衷满满。

情感勒索和我们最密切的关系就体现在这里:它只发生在亲密关系中。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这其实很好理解,简单设想一下就会明白,如果是一个我们并不在乎的人说出带有威胁性的话,我们可能会生气,会发怒,但绝不会感到自责,更不会委曲求全。

你也许会问,是那么亲密的亲人朋友太坏心眼了吗?在这一点上,我们还真冤枉他们了。

勒索者在实施情感勒索时,都认为自己是在帮助你,并不是故意想要伤害我们,而是为了掌控和改造我们。而当与你亲密的勒索者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凭借直觉和经验就能抓到你的弱点,来逼迫你就范。

情感勒索会让人失去自我的完整性,失去独立的生活与自我。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那我们具体要怎样做才能脱离情感勒索的漩涡?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首先,我们要克服被情感勒索时所产生的如果不按照他们说的做就会伤害他们的恐惧感。

闭上眼睛,在心中重复一次和勒索者发生冲突时的场景,回想自己当时情绪上发生恐惧的每一个细节,坚定清楚地大声说出:“他心里其实比我还害怕,所以才想要控制我,我是不会屈服的。”不断重复这些画面和这句话,画面里的那些恐惧感将会消失,你的心态也会产生积极的变化,不甘心再被勒索下去。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其次在勒索者利用你作为儿女、伴侣、朋友的责任感来勒索你,先弄清什么责任是自己确实应该负的,什么又是勒索者灌输给你的。

用纸和笔好好思考并写下哪些是属于你自己的责任,而哪些是他人所强加给你的。在记录下来的同时,既能理清自己的思绪,也能安抚下自己紧张不安的内心。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当听到“你就是不孝”,“你不爱我”,“真不够义气”这些容易让你产生罪恶感的话,分清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指责。

在受到指责而产生罪恶感的时候,把指责罗列出来,然后在每条指责的后面写上“个人观点”或者“事实”的判断,从而明白哪些是自己的问题,哪些是别人的构陷。

“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就是不孝”这样的情感勒索,你遇到过吗

萧伯纳说过: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这句话,用在情感勒索上再恰当不过了。情感勒索的本质是一种权力游戏。而权力,是不应该用在我们所爱的人身上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要想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可以凭借努力去获取,也可以对亲密的人提出请求。但前提是,当对方说不的时候,那就是不。

只有把彼此珍惜作为原则,尊重对方说不的权利,通过理智的沟通去解决矛盾,亲友的关系才会更健康更正常~

你有遇到过类似的“情感勒索”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回复,让更多人看到并解决情感勒索的难题,收获更和睦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