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疟疾日”,疾控部门将做好入境发热人员疟疾筛查

今天是“全国疟疾日”,疾控部门将做好入境发热人员疟疾筛查

今天是第13个“全国疟疾日”。在2020年“全国疟疾日”主题网络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透露,当前在输入性发热疾病病例中,既有可能是新冠肺炎,也有可能是疟疾,要做好入境发热人员的疟疾筛查。

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主任委员韩铁如介绍,在疟疾流行的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2000年至2014年期间,全世界与疟疾相关的死亡人数减少了40%。据估计从74.3万人减到了44.6万人,但是近年来却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局面。“今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更是在考验着世界各地卫生系统的应变能力。”

我国自2017年已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合作的日益频繁,人员流动不断增加。我国从非洲和东南亚等境外疟疾流行区输入的疟疾病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去年,全国报告境外疟疾输入的死亡病例是15例,引起本地再传播的风险依然存在。” 韩铁如说。

根据对国内输入性病例分析,目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占前5位的分别是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和四川5省,这5个省总的病例加起来占全国输入性病例41.3%。研讨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研究员周晓农称,这主要因为这5省的外出劳务以及外出交流人员相对较多。

他解释,输入性病例大多数是劳务输出回国人员,或因旅游、人员交流等回国流动人员,因此,输入性疟疾已经成为当今消除疟疾的重大的挑战。“这同目前新冠肺炎的形势是一样的,需要严防死守,控制输入性病例的发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前一段时期有很多公共卫生项目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恢复,包括疟疾防控在内的各种常规公共卫生项目也要逐步恢复。他直言,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大背景下,我国疟疾输入会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是同时也增加了疟疾防控的复杂性。

“因为在输入的发热性疾病病例里,既有可能是新冠,也有可能是疟疾,所以要做好入境发热人员的疟疾筛查。”冯子健称,还要继续加强我国疟疾防控的常规体系,提高对输入病例的发现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要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输入发热病人的甄别方面,整个工作体系应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专门加强了各个省的疟疾监测报告以及监测力度。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为100%;病例报告后3日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为97.9%;7日内疫点调查与处置数为2326个……全部2165个疟疾流行县和258个地(州、市)均已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我国共有24个疟疾流行省,现在除辽宁、湖南和云南外,其他21个流行省均已通过了国家组织的消除疟疾终审评估。

“这三个省份原计划是在今年上半年进行国家组织的疟疾消除评估,现在受新冠疫情影响,可能会拖延一到两个月时间。”周晓农表示,“希望到2020年年底时,全国能够达到消除疟疾的总目标。”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高流行区主要在全球的非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重症疟疾可危及生命。因此,当人们去过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等重疟区后,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将旅行史告知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