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抓阄选内阁大臣?这不是胡闹其实是另有深意

导语

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把持朝政,政治腐败愈演愈烈,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崇祯皇帝即位后,为了挽救大明的危局,可谓是煞费苦心。要想拨乱反正就要有相应有作为、有担当的官员做保障。在这些官员中,

重中之重则是内阁大臣(也就是宰辅之臣)。

然而崇祯帝却使用抓阄的方法来选择阁臣,这未免有些荒诞。那么崇祯帝到底是在胡闹还是另有深意呢?

崇祯帝抓阄选内阁大臣?这不是胡闹其实是另有深意

除掉魏忠贤

崇祯即位后,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置专擅朝政、霍乱朝纲的魏忠贤及其党羽,崇祯帝可不想成为第二个天启帝,他绝不满足当一个傀儡皇帝。

对魏忠贤崇祯帝没有打草惊蛇,反而对他进行安抚嘉奖,崇祯帝先从魏忠贤的党羽入手,以点带面,最终迫使魏忠贤悬梁自尽


崇祯帝抓阄选内阁大臣?这不是胡闹其实是另有深意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

即位不到三个月,崇祯帝就如此干净利落的除掉了魏忠贤这个一代权奸,另天下士绅刮目相看,同时天下人也对崇祯帝充满了希望,期待他能够扭转大明的颓势,实现中兴伟业。

魏忠贤死后的朝堂局势

魏忠贤虽然已悬梁自尽,但是这十几年来阉党乱政的“惯性”仍在,权利架构与官僚习气依然故我,朝堂之上“阉党余孽”随处可见,就连内阁辅臣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都曾依附效忠过魏忠贤。

魏忠贤虽死,但朝堂影响力尚在,正直敢言的官员还是没有施展的空间,此时的朝廷仍笼罩在阉党的阴影下,崇祯帝对此也是焦急万分,那么该如何彻底改变当前的形式,实现破局呢?


崇祯帝抓阄选内阁大臣?这不是胡闹其实是另有深意

明朝官员

好在不少有识官员恰好送来了舆论的“炮弹”,国子监生胡焕猷上奏皇帝,要求罢免内阁辅臣,胡的奏折是这样说的:

窃惟巨奸当除,而辅奸者不可一日容于圣明之世。辅奸者阁臣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是也。......辅臣不能力为匡救,揣摩意旨,一味逢迎.....浙直等处题建生祠,四相各为撰述碑文,称功颂德,百口难辨,律以纵奸辅奸之罪,将安逃乎?

胡焕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崇祯帝似乎另有打算,他没有采纳胡的意见,反而驳斥了胡焕猷。

崇祯帝的宽宏大量,使黄立极、施凤来等人惶恐不安,纷纷上奏皇帝请求罢官,崇祯帝不批准他们的辞呈,黄立极、施凤来见罢官退休不成,便向皇上建议“枚卜阁臣,以光新政”。崇祯帝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增补阁臣,实现新老交替。

崇祯帝抓阄选内阁大臣

崇祯元年十二月,选择阁臣的枚卜大典在乾清宫举行。据史料记载,当日崇祯帝召集阁臣与吏部官员到乾清宫前,对大臣们说:“内阁公孤大臣,倘得其人,社稷之福,

朕不敢自定,欲求之天。”施凤来对曰:“海内多事,望皇上多点数员。”

于是崇祯帝命令大臣设置香案,皇帝亲自举香一拜三叩,一旁设置一张小桌,在上面放置笔砚,取出十张红纸,在每张红纸上书写一位候选大臣的名字,然后把红纸制作成阄,把阄放入金瓶内。


崇祯帝抓阄选内阁大臣?这不是胡闹其实是另有深意

金瓶抓阄

崇祯帝用一特制小匙取出金瓶中的阄,每取出一个便打开遍示群臣,如此一共点出钱龙锡、李标、来宗道等六名官员。

抓阄选阁臣,不是胡闹而是另有深意

阁臣乃是百官首领,崇祯帝为何要用抓阄的方式来选择呢?他真的是在胡闹吗?

真相远不是那么简单,要知道当时的朝廷各部各衙门仍旧是阉党的天下,由他们会推阁臣,难保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崇祯帝自然明白其中的门道,因此他采取了抓阄这种玩笑的态度来对待。


崇祯帝抓阄选内阁大臣?这不是胡闹其实是另有深意

当时人评论崇祯帝此举:“论相须评品望,拈枚非体……盖上英智,特借此以破阿党,非真谓是能得人也。”原来目的是“特借此以破阿党”,即以掺沙子的方式破除阉党对朝廷的影响,不得不说崇祯帝的方式是有些别出心裁了,因此这不是崇祯帝“拍脑袋”胡闹的想法,还是另有深意在其中的。

结语

崇祯帝抓阄选阁臣,初看难以理解,其实则是崇祯帝面对朝廷阉党当道的无奈之举,吊诡的是,通过此举选出的阁臣,并没有启到崇祯帝希望的效果,革职者有之,充军者亦不少。

其实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间,内阁诸公如走马观花,一茬接一茬。在位17年,用了50个宰相,平均每个人的在位时间不足3个月。阁臣如此不稳定,又怎么能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治理好国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